冲擊2017雨果獎未果
劉慈欣:未來的希望在中短篇
「有一點可以肯定,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甚至永遠,雨果獎不會再跟我有什麼關系了。」在冲擊2017年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失敗后,劉慈欣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 劉慈欣說,他還將繼續寫作,寫長篇小說,但需要很長時間。「一個作家一輩子能寫出一部很成功的作品就很不容易了。要想在短時間內寫出優秀作品,甚至獲得國際大獎,真的很困難。」
兩年前,劉慈欣憑藉長篇小說《三體》第一部英文版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成為首位獲得這一世界科幻界最高榮譽的亞洲人。這一次,《三體》第三部《死神永生》英譯本再度入圍,卻未能最終勝出。
劉慈欣認為,由於國內科幻界還缺少能夠創作出有影響力的長篇小說作家,因此未來中國人冲擊雨果獎最大的希望在於中短篇。「國內有很多優秀的短篇小說家、優秀的短篇作品,如果很好地推介,可能還有機會獲獎。」
劉慈欣說,人們所說的世界科幻作品,實際上是美國科幻作品。美國科幻作品和作家數量及閱讀群體規模可能占全球80%以上。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水平都差不多,中國也是如此,可以說還處於科幻作品發展的初級階段。「美國科幻作家協會註冊的作家有3000多人,活躍的科幻作家有近2000人,而中國經常發表作品的科幻作家大概也就二三十人,這個短板不是短期內能夠突破的。」
劉慈欣認為,《三體》兩次獲雨果獎提名、一次勝出,這一成績的取得,為中國科幻作品走向世界開了個好頭。不過,中國科幻要得到世界認可,首先還是要在國內市場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