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去全球化非壞事
跨境資本流動更健康
【香港商報訊】在一個「去全球化」的時代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不再像以前那樣跑到世界各地慷慨投資。麥肯錫最近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2007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全球跨境資本流動縮水了65%。發達國家對外投資動力熄火,但中國尚在取代他們的路途當中。不過相較去年同期,中國的海外收購規模縮減了近一半。
去全球化累資本流動大縮水
隨着民粹主義思想在全球各地崛起,尤其是西方資本主義的政客認為,本國工人就業比海外投資更重要。這導致全球跨境資本借貸銳減,發達國家對外投資持續減少。
近年來,發達國家對外投資規模由1.8萬億美元下降至近1萬億美元,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卻與日俱增。不過,中國的對外資本輸出在近期遇到國內監管阻力。相比去年同期,中國的海外收購規模縮減了近一半,但對於「一帶一路」沿途的海外併購近幾年來激增。
全球跨境資本流動形勢正發生着巨大轉變。10年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其在經常帳戶上和資本帳戶上的順差曾讓其他國家艷羨。但現在,在歐洲屢次對中國發起反傾銷懲罰、美國聲稱要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情况下,德國替代中國成為經常帳戶的最大順差國。
跨境借貸向來加劇金融危機
然而,這種「去全球化」的態勢也不一定是壞事。麥肯錫合夥人、作家倫德在報告中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跨境資本流動之所以大幅縮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跨境借貸的消失。而跨境借貸向來是加劇某國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當某國陷入危機時,跨境資本最早聞風而動,從該國撤出,從而使危機愈演愈烈。如拉美危機和東南亞海嘯,跨境資本的快進快出無疑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的跨境資本流動比起10年前要健康得多。
尽管跨境借貸在縮水,但FDI(直接對外投資)在跨境資本中所占比例卻在不斷擴張。一部分經濟學家們認為,FDI增長過猛也并非是一種健康態勢。跨國公司們貪婪地尋求更低稅率,而各國政府不得不向他們低頭,這使得各國開展着關於減稅的「軍備競賽」,而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只能是資本。
FDI增長無益各國金融安全
而且,FDI并不一定意味着跨國資本到別國投資建廠、海外資產併購以及國際化布局等需要。很多資金可能只是出於避稅目的流入他國,尤其是離岸金融中心如開曼群島等,并反映在了FDI的項目上。這對各國的金融安全及稅收并不是好消息。
IMF曾警告,投資者們對高回報率的追逐降低了發展中國家發債者的融資成本,這導致發展中國家的負債比率不斷提高。投資者應當注意其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