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混改落地掀新輪國企改革潮
2017年 09月 04日 01:43    香港商报
 

    混改落地掀新輪國企改革潮

    學者:引入民間資本是最佳辦法

    最近中國聯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塵埃落定,市場再度將目光聚焦至央企混改。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孟瑋近日透露關於混改最新情况,又指發改委已經遴選出第三批試點企業,且正在按程序報批。市場估計,地方國資改革有望提速,上海、天津、廣東等省市國資改革值得關注,料下一波的央企重組,除了涉及戰略資產,還包括民生事業。香港商報記者鍾穎琳、鄺偉軒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簡稱混改,即在國企中加入民間資本,換言之,使原有百分百國企持有變成國家及民間共同持有,但國家控股權仍是最大,仍然擁有企業主導權。混改的目的,一方面可引入民間資金,使國企可以有更多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管理上可以令國企更多從民企角度思考,改變過去「大鑊飯」的陋習,有利打破行業壟斷,提升國企管理和營運效率,增加市場競爭力。混改有多種引入民營資本的方式,如分拆上市、員工持股、市場債轉股、資產證券化等等。

    浸會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巫伯雄指出,昔日不少國企管理層大多為自身利益,非從國企利益出發,致管理比較散漫,引入私營資本改革國企,是為國企改善管治的最佳辦法,料未來混改亦將成為國企改革的大趨勢。

  注入民間資本增活力

    不少經營不善的國企,過往一直依賴國家大量補貼延續生命,混改引入民間資金,有助這些國企「還陽」,可減輕國家財政負擔。資深銀行家溫天納形容,通過社會資本減少社會融資,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社會壓力,但具體成效有多大,依然要看改革的內容。

    8月中旬,中國聯通集團下屬A股上市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聯通)正式發布混改方案。作為央企混改的首批基礎電信運營試點企業,聯通引入內地三大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集團、騰訊控股(700)和百度,以及零售巨企蘇寧。最大的新股東是國企中國人壽,國壽將持有聯通大約10%的股份。民營戰略投資者中,騰訊投資金額最大,約110億元,占A股持股量約5.18%,其次為百度、京東、阿里巴巴、蘇寧等;交易后,戰略投資者A股持股量約35.19%,國企聯通集團由62.7%降至36.7%,民企股份和國家股份幾乎各占一半。

    混改后,聯通可望通過與新戰略投資者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家庭互聯網、數字內容、零售體系、支付金融等領域開展深度戰略合作,聚合資源、整合優勢、能力互補、互利共贏,推動重點業務和產業鏈融合發展。

  國企改革突破口

    去年,6家央企如東航集團、聯通集團和中船集團等,獲發改委列入第一批混改試點。到今年,七大領域央企包括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訊及軍工,亦相繼在新年工作會議上提及混改路徑。總體而言,居於壟斷地位的央企如何混改,一直是國企改革的一大課題。此次中國聯通混改落地具有示範意義,貫徹落實了去年年底中央經濟會議中提出混改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的指導方針。

    「下半年地方國資改革應該會進一步提速。」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早前對《深圳商報》表示,上海和廣東是國資改革的重鎮,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國資改革可關注併購重組、資產注入的機會,此外,股權激勵等也會帶來投資機會。

    中資大型企業近年有不少重組的例子。2015年年尾,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率先合併,由南車發新股換北車股票,并改名為中國中車(1766),締造一時佳話。昔日南車和北車在中國鐵路設備制造市場,一直互相競爭,在爭奪海外市場時,更自相殘殺低價競爭,導致兩家公司都無利可圖。如今兩家企業合併完成、避免了惡性競爭,并整合了產能發揮到更大效益。

  合併提升規模效益

    至上周,中國神華(1088)與國電集團旗下國電電力亦宣布聯姻,合併重組后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神華集團是「中國第一大煤炭企業」,而國電集團則是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截至2016年12月底,國電集團資產總額達到8031億元;而根據神華官方披露最新數據,截至2017年4月底,神華集團總資產達10143億元。據此估算,兩家集團實施煤電一體化重組后,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總資產超18000億元,將成為內地最大的發電集團。巫伯雄解釋國企成功合併,將帶來協同效應,「資本愈密集的企業,合併所得到的規模效應(Scale of E-conomy) 就愈大」。

    溫天納認為,國企改革目的在於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釋放社會壓力,現階段國企改革都是一些壟斷性行業的重組,預計下一階段國企改革的企業可能會更與民生相關,例如衣、食、住、行及基建等。

    鐵路航空掀新一波改革浪潮

    繼「聯通混改」

    及「神電合併」后,哪些行業國企將是下一波混改對象?電訊、煤炭及火電行業已打響改革頭炮,不僅會引起上述行業的其他國企效法,連同核電、鐵路、航空及軍工等行業,亦有可能發生更多混改及合併案例。

    以火電行業為例,火電行業之間的合併及重組如箭在弦之際,與發電行業相關的電力設備股份,亦有可能涉及下一輪國企重組及兼併。觀乎中國神華及國電電力成功「上下游合併」,從事電力設備的哈爾濱電氣(1133)及東方電氣(1072),或有可能成為電企兼併目標。市場關注內地五大發電集團以及旗下上市平台會否出現整合。目前內地五大發電集團在港的上市平台,包括華電國際(1071)、大唐發電(991)、中國電力(2380)、及華能國際(902)等。

     不少航企業務重疊

    還有航空業目前內地航企,除了中國國航(753)、東方航空(670)及南方航空(1055)外,還包括一大堆小型航空公司,但由於內地航企的經營範圍重疊,航企會否趁當前國企改革風潮出現整合?大家要拭目以待。

    至於涉及鐵路行業的國企改革又會如何進行?自年初以來,已陸續有消息傳出,內地鐵路企業改革,將朝上下游整合及以發行基金方式進行。坊間更有建議,內地鐵路央企亦可仿效聯通引入民營資金進行混改之餘,可實行資產證券化,從而引入外來資金。

    華泰證券認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旗下央企改革取得較大進展,若公司制改制完成,將為混改全面展開奠下基礎;至於地方混改,則由國資委主導,其中山西、天津兩地取得較快進程。有分析認為,中央國資委屬下央企由中央直接指導,改革步伐或會較快,至於各省市國資委屬下企業,或會等待國資委屬下央企完成改革后,方才開展混改及合併等工作。

    拆局解碼

    神電合併的啟示

    等候多時的「神電合併」在上周一(8月28日)終於出台。中國神華(1088)與國電集團旗下的國電電力落實合併,不僅標誌內地的煤電行業發生重大整合,更意味「跨行業」的國企改革切實可行,上述兩家公司的整合,有可能复制至其他領域,包括鋼鐵、重工乃至水泥等行業。

    為何「神電合併」極具標誌性?首先,煤炭與火電兩大行業長期處於「博弈」狀態,即煤企賺錢電企就虧本,或者煤企虧本電企就賺錢,雖然內地政府早年采取「煤電聯動」方式(因應上游煤炭價格變動,而調整下游火電價格的機制),從而緩解煤企及電企之間的矛盾,但事與願違,金融海嘯后,煤炭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日漸加劇,早年設立的「煤電聯動」已徒具虛名。

    避免國企互拖后腿

    內地正由「世界工廠」逐步走向以服務業主導的經濟體系,但企業的生產成本,仍與能源及資源價格息息相關。另一方面,產能過剩及供求失衡則為國企「拖后腿」,故國企改革要成功,非達到某種形式的合併不可。

    是次「神電合併」成功,不僅標誌從事下游發電的國電電力,可從中國神華手上獲得穩定、大量以及長期的煤炭供應,更可藉此樹立成功案例,造就「跨行業」、「跨地區」及「跨所有制」的央企整合。在可見將來,我們或許可以見到涉及「水泥與煤炭」、「鋼鐵與重工」、「鋼礦石與特鋼」企業的合併案例。香港商報記者鄺偉軒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