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一帶一路」砥礪前行
2017年 09月 25日 00:12    香港商报
 

中國首倡的「一帶一路」建設貫穿整個歐亞非大陸,將活躍的亞太經濟圈和發達的歐洲經濟圈連接起來,主要以6條經濟走廊為依託,以各國政治合作為指引,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基礎,以多層次多渠道融資為保障,旨在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經過接近4年的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從線到片,它的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政策溝通不斷深化、設施聯通不斷加強、貿易暢通不斷提升、資金融通不斷擴大、民心相通不斷促進。受訪專家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現在,已經從一粒種子長成大樹,變得枝繁葉茂,它的未來發展前景依然可觀,但同時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定的發展風險。香港商報記者朱輝豪

4年發展 成果豐碩

經過接近4年的發展,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於2013年9月和10月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提出的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稱「一帶一路」)重大合作倡議,目前已進入穩步推進階段,並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這項旨在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對接彼此發展戰略、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的倡議,不僅得到了相關國家的積極響應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而且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把「一帶一路」建設內容納入其中。正如習近平今年5月14日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的「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這是政策溝通不斷深化、設施聯通不斷加強、貿易暢通不斷提升、資金融通不斷擴大、民心相通不斷促進的4年。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和投資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當初的提出到如今,「一帶一路」實際上經歷了一個很多國家從一開始有疑問到逐漸理解、漸漸受益的過程,目前大多數沿線國家都在積極參與,一些標誌性的項目和一些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中國和沿線相關國家的產能合作也有了較好的進展。

此外,王海峰還指出,在這個過程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等金融機構在金融合作上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支撐,也為亞非歐等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支撐。「除了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內地地方政府對『一帶一路』建設也熱情高漲,以不同方式參與進來,幹部專業培訓也在有效推進,為『一帶一路』建設準備了非常好的人力資源基礎。」王海峰說。

成效世界有目共睹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於今年5月在北京召開了「一帶一路」提出3年多來最高規格的論壇——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29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及聯合國秘書長、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等3位重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了高峰論壇,來自130多個國家的約1500名各界貴賓作為正式代表出席了論壇。經過梳理和匯總形成高峰論壇成果清單得知,主要涵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類,共76大項、270多項具體成果。分析人士指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取得的最大成果是,凝聚了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和如何應對全球化新時代巨大挑戰的廣泛共識。

對於「一帶一路」倡議在這4年所取得的發展成果,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涂永紅認為,「一帶一路」的發展理念已經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整個體系中的重要思想已被列入聯合國的發展綱要,各個國家也從觀望、認知到採取實實在在的行動和制定各種計劃來共同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一些經濟走廊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一批重點的工程和一些作為樣板的項目外界有目共睹,外界對「一帶一路」建設的信心在不斷增強。

涂永紅提到,「一帶一路」倡議的相關合作平台和機制在逐步建立,比如在政策溝通方面,各國同意將「一帶一路」建設機制化,每兩年開一次的峰會為各國領導人提供政策層面的溝通渠道,以減少誤解,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在資金融通方面,亞投行、絲路基金,以及一些國家成立相應基金等,在不斷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此外,中國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和投資明顯提速,比非「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增速高出許多。

對沿線國影響正面

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的評價,國際評級公司穆迪9月19日稱,中國於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及其基建等特定行業具有正面信用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倡議對基建融資需求龐大的沿線國家,以及中國是其主要出口目的地的國家而言,同樣具有正面信用影響。穆迪稱,「一帶一路」倡議的地域覆蓋面不斷擴大並已覆蓋包括亞洲、非洲、中東、歐洲和大洋洲在內的約68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約佔全球三分之一GDP和外貿、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以及全球四分之一的外商直接投資。

「一帶一路」倡議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合作開發潛力巨大。中金公司此前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一帶一路」沿線65國GDP共12.1萬美元、相當於中國的115%,人均GDP僅為3787美元,整體發展較弱,且基礎設施水平較低。根據測算,65國年均基建投資規模約8501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75.3%,市場空間廣闊。同時,內地新疆、福建等「一帶一路」核心區也提出了積極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17年計劃投資分別增長50%、15%。

中金公司還稱,經過過去15年基建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實踐中造就了大批卓越的中國建築企業,目前在ENR全球前10大建築公司中中國企業佔有7席,並且在公路、鐵路、港口、橋樑、能源、水利等領域都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水平。同時,中國企業執行能力強、施工周期短、項目質量高,綜合實力出眾。

中企投資 貿易大增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國企業積極響應,在這3年裏紛紛加快了對沿線國家戰略布局的腳步,中央和地方政府也陸續出台支持企業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和工程承包的政策,到目前為止也取得了較好效果。中國商務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合作在穩步推進,今年1月至8月,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的52個國家有新增投資,合計85.5億美元,佔同期總額的12.4%,比去年同期增加4.3個百分點。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845.1億美元,佔同期總額的56.5%,同比增長21%;完成營業額432.4億美元,佔同期總額的48.9%,同比增長1.2%。

王海峰指出,「一帶一路」倡議顯著改善了相關國家的投資環境,一方面是中國和沿線國家共同建了很多產業園區,這些雙邊合作項目也改變了這些沿線國家對中國企業的看法。「隨著『一帶一路』的逐步推進,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在這些國家的先進性示範效應會進一步彰顯,從而吸引或引導更多企業出去投資。」

中國企業除了增加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外,和這些國家的商品貿易也在不斷增長,這反映在往來於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中歐班列)的開行數量自去年以來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2016年,開行中歐班列1702列,今年截至目前,已經開行班列2295列。

「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的日益增多表明中國企業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在不斷增長,進口和出口都在增加,說明越來越多的企業都願意參與進來。」涂永紅說,基本上國內各個省都會開通通往歐洲的班列,中國和沿線國家的商品貿易在不斷增多。此外,更多的企業在沿線國家投資,沿線國家的企業也到中國投資,雙向的投資幅度增加都很快,說明有更多的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現了商機,找到了參與貿易和投資的機會。

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據穆迪的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從2013年的130億美元增長至210億美元,其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總額中的佔比亦從12.2%提高至14.4%。同期流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全球投資在全球直接投資流量總額中的佔比則從25%左右降至15.7%。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新簽了價值1260億美元的工程承包與基建項目,佔當年中國所簽全球工程、採購及施工合同的52%左右,其中有一半的基建合同為電力工程、交通運輸及房屋建築項目。

穆迪董事總經理、亞太區首席信用總監邁克爾‧泰勒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可強化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商貿、資本流動和建築工程協議方面的地緣政治與經濟聯繫,並通過雙邊貿易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通過投資和雙邊貨幣互換,『一帶一路』倡議令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聯系進一步加強。中國的運輸機械製造、交通及電力設備、鋼鐵和建材行業有望從不斷增長的『一帶一路』投資中受益。」

隨著中國企業在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多地採用以人民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這在某一程度上助力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步推進。涂永紅指出,企業的對外貿易往往選擇國際貨幣進行結算,因為「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國家的貨幣都不是國際貨幣,以前企業更多選美元和歐元,但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和人民幣成為SDR籃子貨幣,加上人民幣幣值很穩定,很多國家都主動選擇人民幣計價結算。「人民幣未來的前景是以中國強大的經濟作為支撐,它的長遠購買力被看好,市場和國際社會也看好,對國內企業而言,也可以規避以前用美元的風險,未來『一帶一路』中人民幣使用的比例將會逐步在上升。」涂永紅說。

機遇與挑戰並存

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習近平在5月的高峰論壇上也宣布了一系列務實舉措,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這其中包括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提供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等。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和沿線國家共同發展非常好的平台,中國的發展也離不開周邊這些國家,中國這麼大的市場和龐大的對外支出也對這些國家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涂永紅說,「一帶一路」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光明的,其他國家參與到裏頭也可以搭便車、搭快車。

至於風險和挑戰的一面,涂永紅認為,由於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程度、文化程度各異,以及在發展模式上存在差異,加上宗教的因素比較複雜、沿線國家面臨著的政治風險和法律風險可能會很多,所以在往後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因素。

王海峰也認為,「一帶一路」的發展面臨著不少的風險,一方面是沿線的大多數國家面臨著發展陷阱,這些發展中國家要整體步入良性快速的發展通道難度很大,即面臨著一定的國家風險;另一方面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面臨投資周期長、盈利速度慢等風險。他指出,目前而言,「一帶一路」上很多重大項目的投資是以中國的國有企業和中資金融機構為主,無論是企業還是機構的多元化都比較有限,民營企業參與度不夠,未來政府的作用如果不能撬動市場力量,「一帶一路」面臨的挑戰還是比較大。此外,儘管「一帶一路」得到大多數經濟體的認可,但還需要更多的國際力量,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力量支持。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