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返店助雙親舊夥計回巢整餅
仁利老餅家 中秋團聚濃情
圓圓的月餅,象徵團圓,不計利益這點,能做出這節令食品,是多麼有意義的事,對於開業56年的仁利餅家傅氏夫婦來說,月餅的意義更大,它團聚了兒女,在繁忙工作中,仍擠出時間來幫忙雙親處理訂單、賣餅;它讓早已退休的夥計回歸,在熱騰騰的廚房制餅;它亦召喚街坊、熟客,在中秋期間買餅饋贈親友。然而早在幾年前,當時年近80歲的夫婦已不想做下去,但團圓這份情令他們燃燒至今,傅老太及制餅師傅們都說,若其中一方不做,另一方都不會做下去。
香港商報記者鄭玉君
粉嶺軍地店舖節前人氣旺
位於粉嶺軍地的仁利餅家,是舊式餅店,售賣自家制造唐餅及一些西式糕餅,還有賣點雜貨。口耳相傳,這店在中秋前數星期開始,人氣愈來愈旺,因為來買月餅的人很多。上月15日,是餅店開始做月餅的第3天,店家着記者早上來,因為這時人流沒那麼多。
從粉嶺乘小巴到軍地(在沙頭角公路旁邊)下車后過對面馬路,往前行一會轉角后即見仁利餅家。店面小小的仁利,這時已很有中秋氣氛,餅櫃內放了月餅,月餅盒放置一旁,最矚目的是懸挂了色彩繽粉的花籃仔。約個半小時的采訪在斷斷續續中進行,皆因來買餅及訂餅的人不絕,若不是有女兒幫忙,兩老恐怕沒半點空镕與記者搭話。
柴火蓮蓉月餅街坊赞香滑
很多來買餅的客人與店主很熟絡,顯然是熟客,有些還帶了小孩,店家熱情地送贈小巧可愛的花籃仔給小孩,逗得他們很開心!從內地來軍地定居20多年的李太,昨天才買了4盒月餅,今天又來買4盒,說是寄給內地親友作中秋禮物,「呢度濜月餅比一濜品牌香及滑,價錢又公道,距抅濜芝麻餅好爽脆,放幾耐都唔怕。」能長年光顧,除了食物品質,還有那濃得化不開的人情,「阿娘、阿伯(傅氏夫婦)真是好人,又善良,從來不玩人,做人公正,阿伯仔女好心地,我祝距兩老身體健康,平平安安。」
對於老街坊的熱烈稱赞,傅太表現淡定,但亦指自己制造的月餅好靚,直接說是良心月餅,「用料好足濐,用湘南蓮子,蓮蓉自己煮,系燒柴煮,食客話甘樣香同滑,總之距抅食得開心就得。」沒錯,仁利的柴火蓮蓉月餅因有口碑,每到中秋,即使軍地地點不算便利,熟客亦老遠從荃灣、葵涌、元朗等地過來購買。
夫婦自豪一店養大8兒女
1961年開業的仁利,最初是士多,賣汽水及零食,1962年開始賣麵包、蛋糕,1963年起做月餅。老闆傅景新是陸豐人,1957年來港后做過很多工種,在做泥工時結識了傅太黃妹妹,婚后定居軍地。傅生說,仁利之名是取自父親名字中的「仁」及一位阿叔名字中的「利」而成。上世紀60、70年代是仁利生意的高峰期,原來那時軍地一帶有很多工廠,附近村落也有街市及茶檔,亦有種菜的農民拿菜來仁利對出的軍地菜站(軍地蔬菜產銷有限責任合作社)賣,人流旺盛;月餅的制造量也比現在多,月餅會盛極一時。
不過,仁利后來的景况一如香港的經濟發展史,內地改革開放后,軍地工廠北移往內地;種田者日漸稀少,菜站早已沒有運作。雖然生意今非昔比,但傅氏夫婦很自豪一間餅店養大8個兒女,個個學業有成,最低學歷都有學士,有些更是碩士、博士。兩個兒子移居美國,一個女兒嫁往瑞典,在港的5個女兒在中秋期間,都會輪流請假回來幫忙。在采訪時,回來幫忙的女兒便有二小姐及七小姐。
熟客來信不想吃別家月餅
仁利每天營業時間是朝7晚7,一年里頭只有新年休息個多星期,中秋旺季更忙得喘不過氣,眼看年屆82歲的傅生腳力不好,站一段時間后,就要坐下休息一會,記者都不禁發出「為何仍做下去」的疑問?
傅太坦言幾年前已想不再經營,但熟客知道后,紛紛寫信來表示不舍得,說仔女們吃慣了仁利的餅,不想吃別家的,「甘我抅咪繼續做,開開心心最重要,舖頭又系自己,若果濜后生肯接就好,但個個出面做澫。」
4名師傅整餅忙足20天
仁利今個中秋一如既往,最早是煮蓮蓉,所用的柴火爐及銅鑊由開業用到現在,七月初一(8月22日)開始煮,煮20天以上。4位師傅由9月13日開始做餅,一做近20天,直至農历八月十二日(10月1日)。師傅們是舊夥計,全部都已退休,但舊老闆說一聲中秋回來幫手做餅,就二話不說,默默的在熱廚房里,不斷重复搓、摥、打、焗的過程,各種款式的月餅就在他們的手里誕生。
領軍葉師傅做餅50年
其中的領軍人物是年約70歲的葉師傅,他退休后,還在傅家做兼職。葉師傅由20多歲青年時期開始整餅,做了近50年,由未結婚做到現在已有孫兒。其餘師傅有些二三十年未見過面,大家一進廚房,就合作無間,由早上5時做到晚上7時。用木制餅模打出有清晰花紋月餅的劉師傅,笑言做完月餅后,手會痛幾天,不過舊老闆叫到,就奉陪到底。
負責焗月餅的是葉師傅,他將一盤18個焗好的月餅放下后,即刻放進另一盤入焗爐,焗20分鐘后拿出,這焗制過程一天里做很多次,這天他說會做80次,記者聽了這個數目后嚇了一跳,在這個既熱且焗的廚房……,但見七旬的葉師傅很有效率地將月餅放進焗爐再拿出,氣不喘,腳不浮,不禁心生佩服。
老闆與夥計感情不變
離開時,兩老送記者幾個月餅,回到公司望着餅上仁利兩字,想到傅太對葉師傅的一番重視說話:「若果距唔做(整餅),我都唔做(結束店舖)喇!」葉師傅也有相同想法。軍地早已變遷,繁盛景象過去多時,但仁利老闆與舊夥計相互信賴、依存的感情,看來沒有改變。
一年采訪之約終實現
這個采訪等了一年,去年接觸仁利,傅太說中秋節忙,同時已應另一家傳媒采訪之約,已沒時間再多做一個采訪,但說道你這麼有誠意,明年來做吧!臨近中秋,想起這個一年之約,於是再致電邀訪,傅太雖然年老,但仍記得一年前的承諾。她說,中秋節真的好忙,自己與先生年紀已好大,不會再做訪問了,但去年答應的事會做。傅氏夫婦信守承諾,令記者未采訪就已感到窩心,相信與他們常接觸的客人,也有同樣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