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珠三角百達通

重刊《新安縣志》 港深同源一體共生的重要文獻
2017年 10月 04日 00:00    香港商报
 

    「新安縣是香港的前史,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那個時候的新界是怎樣的;香港新界是新安縣的后事,在這里,中國鄉村社會的結構基本得以保留,相比內地原有村落的肌理被打破,反而更能反映中國鄉村社會的延續性。」

    9月27日上午,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行的「重刊《新安縣志》學術座談會」上,城大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程美寶談及重刊意義時如此表示。這位在城大開設「香港史」課程的老師認為,她在課堂實踐中發現,只有將香港置於時空脈絡之中、而不是孤立於時空脈絡之外,才能幫助學生建立起歷史觀。文/香港商報記者 金敏華

    前史后事映照今時

    在由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合辦的這個座談會上,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總編輯孫立川介紹了重刊《新安縣志》的來龍去脈,以及何以選取嘉慶已卯(二十四年,即1819年)鐫《新安縣志》(鳳岡書院藏板)刊本以線裝書形式重印。

    《新安縣志》在明清兩代皆有編纂,不過最早的明萬历刊本今已無存,經過七次重修增補的《新安縣志》目前存世的僅有康熙二十七年和嘉慶二十四年兩種。康熙版《新安縣志》約9萬字,因其成書於清初復界之后,當時新安縣人丁稀少,社會元氣尚未恢復,內容難免有疏漏之失。等到110年后再修志,已是乾嘉學派中堅、大學者阮元擔任兩廣總督時期。嘉慶版《新安縣志》糾正了康熙刊本的許多訛誤和缺失,「分門詳晰。取義謹嚴。」志分二十四卷,字數也擴充到約15萬字。「最重要的是,它於舊志各圖外再增入海防圖,將香港等大小縣屬海上離島盡入縣志的版圖之中,這是新安縣志第一次明確將香港諸島定為領土。」孫立川斷言,嘉慶版《新安縣志》「是目下傳世的有關新安縣歷史的最重要文獻資料。」

    而在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香港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劉智鵬教授看來,嘉慶《新安縣志》既是「現代香港和深圳新編地方志一脈相承的文化源頭」,更因其成書后二十多年香港為英國所占,因此嘉慶《新安縣志》「是最接近香港現代史的古代史料,書中所載的數據可以與香港開連接埠早期的歷史并列對照,對香港史的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十年內重印兩次

    嘉慶二十四年鐫《新安縣志》又以鳳岡書院藏板為現存佼佼者。「我們根據的是香港著名作家葉靈鳳收藏的刊本,葉當年頗為留心方志之書,他的藏本是現在罕見的嘉慶《新安縣志》中的第一版原本:版心為單魚尾,內文頁九行,行十九字,開首阮元序文為隸屬版,只是缺首兩頁,又缺序二之盧偉元序文及最末一頁的藝文志殘頁。雖非完璧,卻是具有最重要史料價值之版本。據說曾有港英官方背景的機構欲以重金購之,為葉婉拒,他囑家人在其過世之后將之送給國家,今藏於廣州中山圖書館。」孫立川特別提到老報人、作家羅孚早在香港回歸之前就曾多次提及如能以重印葉藏本志賀,「誠一佳事」,到2007年香港回歸10周年之際,羅孚舊事重提,孫遂「貿然承命」,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進行校補,主要是根據張一兵所校《新安縣志》及黃承業重刊本將葉藏本闕漏之頁補足,「以線裝本再印,為的是重現當年史籍之原形」,他透露,這套線裝本《新安縣志》初版由天地圖書印了300套,「早已斷市」,而今年正好是香港回歸20周年,在中華書局支持下,經他重新校訂后再次重印。「二十年內重印兩次,應該說遂了羅孚的心願,如果他今天還健在,一定會來出席這個座談會。」

    方志學能否「借尸還魂」

    重刊《新安縣志》價值何在?出席座談會的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社長朱國斌認為,這對厘清香港與內地的關系,不但有歷史價值、學術價值,而且具有現實意義。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副教授范家偉博士則感慨,目前香港的大學教育中,「方志學已成絕學,希望藉此契機,能夠把歷史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補回去,整理出一個清朝香港歷史的頭緒。」

    針對有人關於香港未來如何融入大灣區的提問,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張瑞威直言,「香港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大灣區)!」,他認為,重刊《新安縣志》,至少可以看到,無論從文化還是經濟的角度,「香港都不是一個孤立的地方,否則完全沒有出路,香港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世界的一部分。」作為香港開埠前的最后一本地方志,他認為康熙《新安縣志》和嘉慶《新安縣志》「兩個版本的區別在於,嘉慶《新安縣志》里面有了很多村落名字,你可以看到它比康熙版多了很多村莊,有些地方寫的很明確就是客家村。」張瑞威甚至建議下一步能重刊康熙《新安縣志》,「畢竟那個版本無論是刊本還是排印本,都還沒有出版過。」

    程美寶同樣提到嘉慶版《新安縣志》比康熙版有所進步,「做了不少改正,(應該思考)為什麼要這樣改?」她認為,新安縣志「既是地方志,又不是地方志」,它是體現清帝國的官修文書,「沿革很重要,香港、深圳、東莞、廣州……之間,人脈的聯繫從來沒有斷絕過,今天香港新界很多人會跑到南山天后廟去拜神,就說明今天的行政界限很多時候早已被跨越了。」

    線裝書如何與現實世界連結

    旅居美國30多年、歸巢不久的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韓子奇提醒,應該藉《新安縣志》的重刊「反思殖民地史觀」,「英語世界討論香港,不能從1842年開始,將香港的歷史割斷、隔開,好像它就是從只有光禿禿的石頭的這麼一個地方,突然就變成光輝燦爛的國際明星城市。其實如果你要了解清朝農村社會結構,香港可以說是活的標本……」

    據悉,8冊一套的線裝本《新安縣志》售價2800元。「我們在香港書展期間放了兩套供讀者參閱,每天都有一兩百人來翻看,但只賣出一套。書展后這套書在聯合出版集團旗下50多家門店中的部分門市出售,平均每周只能賣出一套,叫好不叫座。」香港中華書局助理總編輯黎耀強頗感無奈。

    不過,程美寶建議,對於蝸居的港人來說,有錢買都未必有地方放,甚至於天天要用到的學者眼下也是「方志都在硬盤里」,所以她認為,某種程度上,重刊《新安縣志》的觀賞價值、收藏價值大於使用價值,「是否未來能推出App應用程序,比如如何用舊地圖找到今天的一個什麼地方,使得線裝書通過電子、互聯網的手段與現實世界連結起來。」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