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香港股匯樓市現分水嶺
2017年 10月 09日 01:14    香港商报
 

    縮表迎來未知世界

  香港股匯樓市現分水嶺

  【香港商報訊】記者吳天淇報道:美國聯儲局於2008年金融海嘯后實施量化寬松(QE),時隔九年開始「縮表」(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同時,美股等環球資產價格創出新高,勢將把環球金融市場帶向一個未知的世界。分析認為,美國縮表初期給予市場帶來的心理壓力大於實際冲擊,不過本港股匯及樓市,正處縮表「風口」,有關當局已開始着手提防走資,業界亦呼吁勿對資金流變化掉以輕心。

  2008年底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爆煲,觸發金融海嘯,聯儲局為了避免銀行體系崩潰,啟動了前所未有的量化寬松計劃,直接向銀行購入國債、按揭抵押證券等金融資產,變相大印鈔票。隨之而來的是世界各國主要央行均被迫跟隨大幅放松貨幣政策,令利率降至近零息,甚至負息水平。而聯儲局資產負債表在此9年間,規模增加5倍至目前的約4.5萬億美元。自從聯儲局QE之后,美股扶搖直上,道指現水平較2009年已升逾2倍。

  如今聯儲局正式宣布縮表,決定於10月起實行,初期每月最多不再投資100億美元,其后每三個月上調「收水」規模100億美元至每月500億美元為止,隨着「收水」行動的啟動,環球金融市場將被帶向一個未知的世界。

  港樓市股市創歷史新高

  理論上,縮表會抽緊市場流動性,銀行資金亦會抽走,導致港息上升,影響資產市場,包括樓市的價格。惟過去數年全球主要金融體系均面對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香港由於不設資金管制,自2008年后持續大規模資金流入,總計1300億美元。現時停泊本港銀行體系的資金合共2100億美元。本港資產價格多年來平穩上升,其中股市經歷大時代的起伏后,今年總市值爬升達32萬億;樓市則於長期低息環境下持續上升,本港今年整體樓價較2009年倍增逾1.7倍以上。不過,多年以來市場游資氾濫,資產價格累積泡沫難以估計,未來的日子,縮表和加息同時進行帶來的貨幣收縮效果不容忽視。對冲基金界權威人士羅伯森(Julian Robertson)近期警告,又創歷史新高的美股股價已過高,聯儲局在內的全球央行正是造成目前股價泡沫的元凶。

  聯儲局從2015年至今加息四次,聯邦基金利率已調升至1厘至1.25厘的水平。但在聯匯制度下,本港過去兩年并未跟隨美國加息,以致港美息差擴闊,企業和銀行進行套息活動增加,港匯一度低見7.829水平,金管局於近期終出手增發外匯基金票據以穩定港美息差,收緊市場流動性,防止進一步走資。

  金融管理局近期發表的《貨幣與金融穩定情况半年度報告》指出,美聯儲即將實施資產負債表正常化,會對全球經濟前景及金融市場穩定構成下行風險。金管局預期港元匯率可能會在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進程中轉弱。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更直言港貨幣市場對於縮表反應滯后或有理順必要。

  關注金融去槓桿效應

  事實上,與聯儲局加息不同,縮表不僅是資金成本上漲,更是資金數量收縮。根據聯儲局的數據,美國商業銀行的總存款共11.7萬億美元,而聯儲局持有的債券,明年及后年將分別有4200億美元及3600億美元到期。聯儲局若在未來兩年就讓債券到期并收回現金,完全不投資新債券,就相當於從銀行體系抽走超過6%的存款,為數不小。業界對此表示高度的關注,尤其是金融去槓桿效應,引發金融資產價格下跌。

  亨達國際金融投資聯席董事羅明立表示,美加息及縮表重疊效應,將令市場利率及債息抽高,必然對整體股市產生負面影響,惟從正面的意義上來講,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規模回復至什麼才算是合理水平,仍是未知之數,故縮表啟動初期,對於市場的心理影響將大於實際影響,市場利率暫時亦不會因為縮表而即時抽高。羅明立預期,由於港美息差的擴大,本港今年底有機會跟隨美國加息一次。

  港美息走勢將會趨同

  綜合市場意見,多數聯儲局官員和經濟學家都認為,聯儲局可以維持相對較大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其中前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認為,當前聯儲局資產負債表的最優規模應在2.5萬億美元以上。而高盛集團分析師預計,聯儲局最終資產負債表規模可能為2萬億至2.9萬億美元,完成縮表將花費兩年半到五年的時間。羅明立提醒,當港股出現較大幅調整的時候便是資金流走的信號。

  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表示,縮表無疑會給金融市場帶來一定的影響,惟縮表10月份方啟動,負面效應需要時間發酵,投資者不應掉以輕心。他認為,資金暫時未見反應只是個別情况,雖然表面上聯儲局縮表步伐及規模溫和,但當貨幣收縮發揮效應的時候,金融去槓桿的效果便會明顯。

  沈振盈認為,就港股而言,現時因為投資情緒亢奮而處高位橫行不下,但事實上環球債市及匯市已經開始對於縮表產生反應,環球資金流向正在發生改變。美匯指數已由低位90水平作出反彈,環球債息亦見抽升。沈振盈表示,環球資金走向及速度一向難以預測,債息亦可以一下子抽升,或觸發股市資金轉投債市。金融市場帶來的震蕩。

  樓市影響需時發酵

  【香港商報訊】記者曾浩榮報道:美國聯儲局量化寬松(QE)展開已8年多,令環球資金氾濫,多種資產受到資金過度追捧,當中香港樓價就已較2009年3月水平飆升逾1.7 倍。聯儲局本月開始縮表逐漸收回部分資金,按理會打擊樓價,惟無論在新盤及二手住宅市場,近期創新高成交仍時有發生,整體樓市銷情暢旺,或反映香港市場心態,不太相信該局會持續「收水」。

  反映全港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2009年3月美聯儲首次實施QE前,大約處於58點水平,而截至今年9月29日,最新報160.93點,反映由QE實施至今,CCL累計升了1.77倍,完全稱得上「翻了一番」。更值得一提是,香港特區政府2010年以來已不斷推出「樓市辣招」(壓抑樓市需求措施),當中2012年后更持續加大非港人置業成本,在有關背景下,港樓卻持續上升,可見市場對港樓需求是如何龐大。

  聯儲局今年6月提出年底前會啟動縮表,被市場視為「出口術放鷹」,卻仍無阻香港樓價持續高位突破。7月CCL僅在159點至約160點水平窄幅波動,今年8月至9月連環刷新紀錄,第1及第2紀錄分別為161.36點及160.95點,而上述160.93點歷史暫屬第3高水平。

  銀行同業拆息已向上

  到聯儲局上月下旬正式公布縮表具體時間表,計劃10月起每月收縮100億美元購債規模,有關消息對樓價影響,要本月中公布的CCL才會反映出來。不過,部分二手住宅及新盤銷售仍見向好。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近期多次撰文指出,縮表是逆量化寬松,既然量寬令到樓市狂飆,縮表應該是將過程逆轉,結果是樓價下跌。他又強調,市場存在一個隱憂,就是地產商為求促銷新樓盤,向買新樓盤的買家提供免壓力測試的高成數按揭,那些買家防守力是很脆弱,一旦香港加息速度快一些以及多一些,采用高成數按揭的人就會很辛苦,甚至會被迫放弃剛買了的新樓。事實上,自從聯儲局落實縮表時間,并預計年底前再加息一次,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已不斷向上。經絡按揭轉介市場總監劉圓圓指出,香港一個月銀行同業拆息由過往數月平均的0.42厘急升至10月3日的0.59厘,升幅逾40%。市場亦憂慮美國息口上揚導致本港資金流出,影響銀行未來加息機會,屆時將增加市民的供樓負擔。

  縮表等於

  收水減債

  聯儲局作為美國的發鈔機構,也有資產負債表。縮表就是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規模,讓整體資產和負債水平下跌。

  故事要追溯至2008年金融海嘯,金融市場流動性緊張,聯儲

  局為了避免銀行體系崩潰,每月購買大量國債及按揭抵押證券等資產,這做法等同向銀行體系注入龐大資金,或稱為量化寬松(QE)計劃,而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因而大幅膨脹。

  聯儲局負債龐大

  「資產負債表」的概念,在會計報表中一邊計算「資產」,另一邊記錄「負債」,兩者相減就等於「净資產」。目前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高達4.5萬億美元,而負債有4.428億美元,即是真正的净資產,實際只有不足千億美元,少於資產總額的2%。

  現時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等同美國全國國民生產總值GDP 25%,隨着美國經濟穩步復蘇,聯儲局超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應回歸正常,這包括聯邦基金利率要逐步回升到中性水平,聯儲局資產負債表也要收縮到相對正常的水平。否則會不合理地壓低存款利息,長期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導致經濟過熱,鼓勵金融機構過度冒險、加大金融槓桿,已造成資產泡沫和通脹飆升的風險。

  縮表影響力大過加息

  聯儲局是全球最大的美國國債持有者,其資產之規模實在太大,一旦開始縮表,將會直接從市場上抽取資金,其緊縮效果比通過貨幣政策(即加息)更直接。即縮表不僅是資金成本的上漲,更是資金數量的收縮。觀乎以往6次歷史,不論是主動或被動,縮表時期的經濟、股票及國債價格均受冲擊。吳天淇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