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深度觀察

故步自封等同自我邊緣化
2017年 10月 13日 00:00    香港商报
 

    雖然各方都熱議大灣區,紛紛表示其是經濟發展的機遇,分析自身在大灣區中的優勢與可能作用點,但各方更多是停留在緊密合作層面,對於如何緊密合作的落腳點至今還不清晰。最令人擔憂的問題是,香港社會仍然欠缺「人和」,不少人將大灣區指為概念炒作,甚至有指香港冷對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與廣東省各地政界、商界學術研究機構的高度重視,形成鮮明對比。

    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多次提到,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能給香港帶來很大機遇,不能對中國內地崛起的機遇視而不見,但如今香港仍是連內地人士買奶粉都諸多限制,遑論人員自由流通。

    不能滿足於「超級聯繫人」角色

    港區人大代表劉佩瓊教授表示,其實香港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民生問題。若香港目前不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深圳本身已有足夠強大的金融資源,形成深圳研發、深圳投錢、珠西生產、廣州貿易格局,香港有可能被徹底邊緣化。所以,在互聯互通大好機會下,香港年輕人一定要「諗得通」。

    香港和內地都認可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但隨着內地開放程度的深化,及自貿區的建設,香港這個「中間人」作用已經逐漸在減弱,如果香港依舊單純把自己定位成自由貿易的窗口,那麼必將逐漸失去灣區建設帶來的紅利。香港必須在做好「超級聯繫人」之外,更需要使自己融入灣區的經濟主體建設之中。

    延續金融優勢

    戰略大師Michael Porter指出,香港很有競爭力,但仍然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因為一個經濟體的競爭力在於產業創新與升級能力。他直接指出,香港在物流和金融服務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為了發展一些特定項目,必須創造一個獨特的平台。

    截至2016年底,在內地已審批的外來投資項目中,與香港有關的占44.7%,來自香港的外資實際使用金額累計達9137億美元,占內地使用外資總額的51.8%。香港也是內地對外直接投資的首要地點,截至2015年,內地在港的直接投資額累計達6569億美元,占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59.8%。此次大灣區的發展,香港仍將藉金融中心的優勢,在大灣區中取得重要地位。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是整個大中華地區城鎮化程度最高的地區。有論者認為,大灣區最理想的分工是深圳研發、香港投錢、珠西生產、廣州外貿。港口方面,雖然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相繼被以高新科技貨物為主的深圳鹽田和以重工貨物為主廣州南沙超越,但香港物流觸角已伸向擁有更高附加值的航空物流領域,2016年香港國際空港的高附加值貨物吞吐量位列亞洲第一。由此可見,灣區各城市的經濟互補性和職能互補性仍然很強。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