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國成功培育2米高「巨型稻」
2017年 10月 17日 02:29    香港商报
 

    中國成功培育2米高「巨型稻」

    【香港商報訊】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夏新界團隊昨日在湖南省長沙縣金井鎮宣布,該團隊歷經十餘年成功培育出高產水稻新種質「巨型稻」,該水稻父本材料株高2米,單穗500粒以上,目前已獲得10多項自主國家專利和國際專利。

    袁隆平:前景看好

    昨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受邀來到長沙縣金井鎮現場觀摩了「巨型稻」,他評價道,「這( 巨型稻 )是個創新,是非常寶貴的種質材料,生物量非常大,前景看好。」

    據報道,以科學家目前的認知來看,水稻作物的產量取決於「生物量」和「收獲指數」兩大性狀。夏新界說,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挖掘,現有水稻種質的「生物量」和「收獲指數」都已經接近上限。因此,選育超大生物量水稻新種質已成為水稻育種的主流方向。

    據夏新界團隊公布,「巨型稻」是在現有優異種源的基礎上,運用突變體誘導、野生稻遠緣雜交、分子標記定向選育等一系列育種新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其單位面積生物量,比現有水稻品種高出50%,經6年的多區生產性試驗,「巨型稻」雜交品種的單季產量可穩定達到每畝900公斤。

    市場化指日可待

    夏新界概括「巨型稻」的優勢,除了產量高、口感好,它安全可靠--「鎘等重金屬含量低於國家標準」。在成熟收割時莖葉仍為綠色,所以可被用於青貯飼料。更重要的是,它適用於發展生態種養模式。

    中國科學院新聞發言人、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表示,這種材料為中國水稻研究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當天,袁隆平還提到,目前「巨型稻」的「收獲指數」還有待提高,只有畝產超越1200公斤,所謂「禾下乘涼夢」才有望實現。夏新界說,這正是他所在團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玉米高產紀錄再刷新

    【又訊】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昨日消息,日前農業部玉米專家指導組、全國玉米栽培學組專家對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在新疆的玉米密植高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田進行實測驗收。根據測產結果,共有11個品種單產達到每畝1400公斤,其中最高實測單產達到1517.11公斤,刷新了全國玉米高產紀錄。

    今年糧食有望再豐收

    與此同時,全國秋糧目前收獲已近七成,全年糧食生產大局已定。農業部昨日發布消息,初步預計,在今年繼續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的情況下,糧食產量保持在12000億斤以上,又是一個豐收年。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