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報道

文山:以「西疇精神」重塑發展新棋局
2017年 10月 20日 08:25    香港商报
 

    所轄8個縣市皆為國家級貧困縣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是雲南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硬骨頭。上世紀90年代,面對「地無三尺平、滴水三分銀」的生存環境,文山人民不等、不靠、不懈怠,通過苦干實現了溫飽夢。如今,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文山州正以「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奮力奪取脫貧奔小康的全面勝利。文山區位優勢獨特,東臨廣西、南壤越南,素有「滇桂走廊」之稱,是雲南進入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同時也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最前沿,國家實施「一路一帶」倡議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東大門,泛珠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山州委書記童志雲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文山的區位優勢價值比資源優勢價值大,精神力量價值比物質力量價值大」。今后,文山將發揚「西疇精神」加強和珠三角地區深度的合作,進一步推進與越南的經貿、旅游、人文交流與合作,把文山打造成為珠三角地區進入東南亞、雲南進入珠三角進行經貿交流之要冲,推動文山對外開放與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香港商報記者 張興明 劉曉寒
    「西疇精神」撼天動地
    西疇縣地處文山州中部,是雲南省石漠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喀斯特山區面積占了全縣面積的75%,曾被國外專家稱為「基本失去人類生存條件的地方」。
    履任文山州委書記不久的童志雲向記者介紹,來文山之前,他個人覺得應該多搬家,少搬石頭,但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為什麼提出「搬家不如搬石頭」的口號。上世紀90年代初,這里的老百姓想搬出去,但由於戶口管制,出去了還是得回來,所以西疇人民拉開了搬開石頭種糧食的扶貧攻堅戰,把石頭清理乾净,造出梯田,這才解決了溫飽問題,在石旮旯里闖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讓人震撼讓人感動的還不單單是搬石頭造田種地。肖家塘村4戶人家,像上下班一樣,堅持了6年,終於鑿出了5公里「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走回來」的致富路;岩頭村的15戶人家經過12年的苦干與堅持,硬是打通了懸崖上的「最后一公里」。身患癌症毅然帶領鄉親們修路致富的謝成芬,數十年獨自堅守在麻風村小學教書育人的「全國模範教師」農加貴--
    曾經,村民環保意識差,山上樹木被砍光,森林覆蓋率一度降到了20%多,導致水土流失嚴重,石漠化程度愈來愈深,土地、村莊都被冲走了。
    近年,西疇縣探索出了「六子登科」的模式,即「山頂戴帽子」、「山腰繫帶子」、「山腳搭台子」、「平地鋪毯子」、「入戶建池子」、「村莊移位子」。通過不斷加大石漠化片區扶貧開發綜合治理力度,部分石漠化地區的生態環境承載壓力得到有效緩解,全州森林覆蓋率從2010年的41%,提高到了51%,曾經滿目瘡痍的石旮旯山,重新煥發出了生機。
    同時,西疇縣在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中增加了核桃、香椿、李子等經濟林木的種植數量,目前新增經濟林木種植面積1.1萬畝以上,并鼓勵群眾根據市場需求種植三七、生薑等經濟作物,力促農民增收,助推精準脫貧。在石漠化治理過程當中,還創造性地推出「石漠梯田」農旅產業融合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石漠破困」之路。
    為加快脫貧步伐,西疇縣還推行了「社信合作、社企合作、社員合作、勞務合作、消費合作」五種合作發展脫貧模式,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引來脫貧發展的「活水」。去年全縣實現2個貧困鄉鎮、12個貧困村、1495戶5600人脫貧退出,貧困人口減少到15295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6.42%。2016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7億元,是1990年1.3億元的25.9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17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0元,分別是1990年的20.1倍、19.2倍。
    「文山現在還有318個深度貧困村,這些貧困村都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艱中之艱,必須凝聚全部的力量才能攻克」,童志雲表示,「西疇精神」的形成發展過程,是與時俱進、循序漸進的過程,是把精神變物質、變財富,建設美麗新家園的過程。文山州將以「西疇精神」作為脫貧攻堅的強大精神動力,確保在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的任務,不拖全國全省的后腿,確保文山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讓任何一個人、不讓任何一個兄弟民族掉隊。
    打造以三七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
    文山是「三七之鄉」,被譽為「中藥中的阿司匹林」的三七,在文山已有三四百年的栽培歷史。文山三七是目前雲南乃至全國為數不多且能夠完全實施規模化、標準化人工種植,以及最具產業化開發條件的中藥材品種。
    目前,95%以上的三七原料均通過文山三七市場上市交易,文山三七市場已成為了國內最大的文山三七原料交易市場和集散中心,基本主導了全國三七價格走勢和行情。2016年,全州共有335戶(含個體戶)1179人從事三七流通業,實現收入62.59億元。
    記者在文山三七國際交易市場看到,到處堆放著亟待銷售的三七,商販們或忙著清理鮮三七,或忙著跟客人介紹產品。三七的價格從300塊到600塊一斤不等,三七頭數越多越值錢,而三七的花、根也有各自價值。來自廣東電白的劉先生告訴記者,市場里70%、80%的商戶都來自電白,他們將從農戶手中收集的三七,販賣到全國各地,并且只批發不零售,50斤起賣。今年24歲的他已從事三七行業近4年,粗略估算2016年他的三七交易額達到了幾千萬。
    雲南同根三七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輝洪介紹,公司主要從事三七GAP種植、三七原料采購,并控股紅河雲百草藥業進行飲片加工等。目前,公司正致力於開展精油提取的工作,屆時,三七精油的產品將覆蓋到日化、藥妝、膏藥、跌打損傷藥、按摩油等領域。
    黃輝洪表示,除了種植、供應中藥材、倉儲物流、加工、科研以外,公司還探索三七金融、科研、大健康等產業及服務,并在河北、廣西、深圳等地經營了10個養生館。下一步,將針對心腦血管等疾病,開設遠端診所;開展無貨貿易。文山三七交易營業部是國內首家及最大的文山三七實貨貿易的交易平台和衍生品場外交易的結算平台,營業部采取「電子商務+農副產品(三七)+現代物流+金融」運營模式,為中國西部地區的大宗商品交易構建一個高效、公開、公平、公正的電子交易平台。據介紹,交易所自去年9月9日至今年5月5日,完成了380億的交易量。交易營業部的負責人坦言,作為三七原產地、主產地的文山,以賣原料為主,原料銷售量雖大,但工業附加值低。因此,對三七產品進行深加工,綜合開發利用,提高附加值,是目前文山三七發展的方向。
    文山三七產業局相關人士介紹,通過多年的探索發展,文山州在三七種植上已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以及適應市場需求的標準化技術體系,已基本掌握了三七種植的核心和前沿技術;在精深加工上已初具規模,形成了白藥集團七花公司、雲南三七科技、特安吶等一批骨干企業;市場上已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文山三七交易市場,成為了三七原料交易市場和集散中心。同時,文山三七加工業產值占據了雲南省三七工業產值100億元的近三分之一,是雲南醫藥產業和高原特色產業的重要骨干產業之一。
    據介紹,全國三七產業年產值近千億元,全國以三七為原料的中成藥生產企業1268家,中成藥品種520種,全國以三七為原料的保健食品生產企業230家。2016年,文山州三七生物醫藥產業實現收入188.3億元,三七產業增加值達61.11億元,占全州GDP8.3%,三七種植業(含州外)創造的勞動用工達500多萬人次,為七農和群眾增收約70億元。
    目前,三七產品已遠銷日本、新加坡、美國、歐洲等地,文山三七在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等領域前景廣闊。雲南省已將文山三七列為雲南八大產業中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的重點進行打造,提出到2020年實現三七產業千億元的發展目標。
    建設產業發展新高地
    在硯山工業園永盛杰科技公司,工人們正開足馬力生產以汽車導航為主打產品的汽車影音系列產品。「永盛杰」作為硯山重點引進項目,今年5月3日與硯山縣政府簽訂投資協議,6月6日正式開業,6月9日實現第一次出貨,以33天簽約投產的速度,詮釋了「硯山速度」,也標誌著以硯山永盛杰為龍頭的硯山汽車電子產業鏈邁出了一大步。同時,依託永盛杰的產業鏈和人脈網絡,吸引了包括雲南大地飛歌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市一好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廣富龍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等廣州、深圳等東部沿海地區企業落戶硯山,一同構成了硯山汽車電子產業鏈。
    硯山汽車電子產業鏈只是文山在新一輪跨省際產業協作的一個縮影。由於在區位、交通、土地、人力、生態、資源等方面要素的聚集和優勢顯現,文山已成為東部產業轉移和新興產業生長的一個「洼地」,近幾年,美泰、三一重工、富士康等世界500強也紛紛搶灘文山。
    硯山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王紅介紹,硯山工業園區始建於2007年,2013年被確定為省級工業園區和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園區規劃面積39.81平方公里,按「一園四區」進行空間布局,即承接產業轉移加工區、生物資源加工區、三星壩新型產業區和循環經濟產業區,園區重點發展電子、玩具、服裝等轉移產業,以及生物資源加工、新型建材、礦產品精深加工、現代物流等產業。2012年以來,園區累計投入資金15億餘元,收儲土地3000畝,建成16.4公里園區路網、排水、電力、綠化等附屬工程。
    目前,園區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標準化廠房23萬平方米,正在啟動建設15萬平方米;建成公共租賃住房1544套,按每平米3.5元出租給企業,可滿足1萬餘人住宿;啟動建設年吞吐量2000萬噸、占地1076.9畝,集商貿、物流、海關監管、倉儲等為一體的硯山現代物流園區。
    為滿足企業用工和市場就業需求,園區將硯山縣民族職業高級中學整體遷入園區建設,并挂牌成立了雲南技師學院硯山分院,實施「校企合作」聯合辦學模式,實行「訂單式培養」。現可達60個班3000名學生的辦學規模,這一舉措有效促進了產教融合,實現了與企業無縫對接培養所需人才。同時,園區還擁有派出所、衛生室、影院、書吧、食堂、金融網點等配套設施。
    2016年,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54.03億元。今年1-8月,園區共有入園企業58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3戶,從業人員7070人,完成工業總產值33.78億元。
    謀劃對外開放新格局文山州毗鄰越南,有著438公里長的邊境線,同時緊鄰珠三角地區,區位優勢獨一無二。近年來,文山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充分發揮沿邊優勢,統籌對內對外開放,文山建設雲南面向東部沿海、泛珠三角及南亞東南亞開放的前沿其勢已成,其時已至,其興可待。
    2016年雲桂鐵路的正式通車讓文山一步跨入高鐵時代。同年,平遠至文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文山州府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而自2014年開工建設的蒙自至文山至硯山高速公路,也預計於今年11月通車。目前,文山正在建設1個機場、4條高速公路和富寧港,計劃開工建設3個機場、2條高速公路和1條沿邊高等級公路,文山的路網通達條件還將迎來顯著改善。
    文山州擁有3個口岸,分別為天保國家一類口岸、馬關都龍一類口岸和富寧田蓬國家二類口岸,24個邊民互市點,13條出入境通道。2012年-2016年,全州進出口額累計達14.6億美元,累計完成邊境貿易總額302.8億元人民幣,口岸進出口總值累計完成183889萬美元。
    同時,依託口岸優勢,文山積極推進麻栗坡邊境經濟合作區、馬關邊境貿易加工區、興街出口貿易加工區等園區建設,加強雙邊、多邊合作,建設以天保口岸為重點的沿邊經濟帶,并實施沿邊特色小城鎮建設,完善沿邊基礎設施,大力拓展對外貿易投資和跨境旅游等產業合作發展平台。
    文山與越南山水相連、人文相通、貿易源遠流長。利用沿邊優勢,文山大力拓展邊境貿易產品,對越進口從原來單一的礦產品,增加了腰果、藥材、茶葉、水果和木材等,其中旋切木和水果進口額占進口總值的90%。
    據介紹,文山州與越南河江省在文化、旅游、教育、金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皆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自2004年以來,文山州與河江省每年輪流舉辦中越國際商貿旅游交易會,共同推動對外貿易投資和跨境旅游等產業發展。
    在鞏固發展越南、日本、香港等既有國際市場的同時,文山州全力開拓拉美、歐洲、中東等新興市場,外貿合作業務拓展到了五大洲23個國家和地區,其主要貿易夥伴有越南、墨西哥、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截至2017年8月,文山備案在冊的外貿企業達430家,形成了「基地+加工+出口」和「園區+加工+出口」的對外貿易新格局。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