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台海新闻

人才斷層經濟隱憂
2017年 10月 24日 00:00    香港商报
 

    台積電30周年慶,大咖雲集,陣容超級「豪」。不過,歡慶被憂慮搶了風頭,只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10月2日宣布明年中退休,86歲的他終於可以休息了。有時,「老當益壯」并非是赞美,而是意味著無人接棒,或者無人能接棒,這就是外界對台積電未來的憂慮。想想年初,老爺子在夏威夷摔了一跤,幸無大礙。但這一摔,摔出了台灣的「地震」,差點引發資本市場震動。再想想張忠謀第一次隱退后,面對金融危機的台積電立馬陷入重大危機,瀕臨巨大虧損。

    台當局無能科技業只能自救

    其實,台積電只是台灣企業的一個縮影,交棒難已成為共同難題,十幾年來均未得到改善。一度放手經營的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也與張忠謀一樣,在HTC陷入危機的時候再度出山。不同的是,台積電再現輝煌,HTC則從此沉淪。還有PC品牌大廠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宣布交棒給華碩創辦人之一徐世昌,不免令外界咋舌,是找不到二代接棒者嗎?

    有調查顯示,台灣制造業、服務業、金融業三大行業最賺錢TOP10的30名董事長,平均年齡近65歲,都是名符其實的「老董」。不約而同,這些「老董」對於「接班」都是憂心重重。台灣家族企業只有5%明列接班計劃,低於全球的16%;而實際數據看台灣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約13年,日本卻能長達30年,多數起因於台灣企業無法好好接班,提早結束企業經營。

    台灣企業的接棒問題,與其說是不青睞經理人模式,不如說是人才斷層,是企二代無法接棒。事實也確實如此,企二代既沒有父輩那種白手起家的冲勁,更沒有運籌帷幄的能力。台灣家族企業傳承前后的5年期間,公司股票市值平均跌幅56%。

    其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台灣科技業抓住工業化契機,更獲得台當局在政策、資源上給予相當的支持,迎來發展「黃金期」,多種科技產品市占率高居全球前列。如今,發展機遇沒了,而台灣的營商環境卻因環評、「五缺」等惡化。更重要的是,在面對韓國和大陸科技業崛起的巨大挑戰面前,台當局不僅沒有出台相關協助政策,反而緊縮勞動「法規」,設置各種門檻,導致已走下坡的科技業雪上加霜。在如此不佳的環境下,企業交棒就更加困難,台灣科技業只能自救了。

    人才外流產業警訊

    當然,台灣政治惡斗、經濟低迷導致人才外流,也是人才斷層的因素之一。過去十幾年,社會新鮮人都在苦苦爭取22K(2.2萬新台幣)月薪,加之經濟不佳令企業增員意願降低,都令台灣人才西進大陸或遠走日韓歐美。在產業人才急劇萎縮的當下,企業經營更難,交棒自然也就更難。

    與此同時,台灣人才培育也出現青黃不接,台大近年來排名下挫,企業感叹社會新鮮人質素不如當年,其實都是台灣人才競爭力下滑的表現。原因或是大學數量太多,更是整體社會氛圍惡化,年輕人都去搞意識形態斗爭,都去熱衷於民粹,整體競爭力如何不變差。

    試想,張忠謀、郭台銘等大佬雄踞最佳户主多年也不見得是好事,當張忠謀功成身退了,施崇棠放手了,未來肯定還有郭台銘退休,張雪紅隱退等等,老一輩的企業家都走下一線,而接棒者卻無法延續企業活力,不僅是企業的危機,更是台灣經濟的危機。鍾智維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