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采風團26日走進寶安區新橋街道參觀采風。在千年古鎮新橋,作家們參觀了「深圳四大古墟」之一的清平古墟、曾氏大宗祠,感叹傳統歷史文化在深圳保存完好。在現代化的深圳書城寶安城,深圳「文化創客」的理念讓作家大赞新穎。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表示,深圳是改革開放的潮頭,相信作協會組織作家到深圳感受生活,創出佳作。香港商報記者王娜童越林麗青
曾氏大宗祠訪幽探古
曾氏大宗祠是作家們在新橋街道采風第一站。作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氏大宗祠是深圳市惟一一座五開間帶牌樓的宗祠。宗祠牌匾上大書「宗聖世家」4個字,據稱南宋時代曾子后裔就遷到新橋,目前繁衍至3萬多人。
宗祠現建築建設於清代年間,占地1050平方米,包括前中后三堂、石碑坊、廂房等,有康熙、雍正、乾隆3位皇帝御賜表彰聖旨,是深圳市現存建築面積最大、建築等級最高、建築藝術最好的祠堂建築之一,對研究深圳繪畫藝術史、建築裝飾史、曾氏源流史、廣府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價值。在聽到宗祠是當地村民自發組織捐300多萬修建而成,中國藝術報理論副刊部傅主任邱振剛宗祠說,「這在北方是不可想象的。」
「這里的祠堂很有獨特性,」看著保存完好的曾氏大宗祠,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稱,「北方因歷史文化或經濟等各方面原因,很多祠堂都沒有了,沒想到這里保存得很好。」葉辛說,在他的印象中,深圳是很時尚的,但沒想到在新橋這里,歷史文化也被保存得這麼好。
曾氏大宗祠邊上還有觀音天后廟、桐軒書室、翠松曾公祠和華勝曾公祠等大片古建築群。記者了解到,為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新橋街道投入資金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提升,宗祠及古建築修舊如舊,恢復古時原貌,將曾氏大宗祠打造成為廣府古建築的集中體現地、宗祠文化的代表作、寶安歷史人文的標誌性景點。
在曾氏大宗祠廣場上,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正在學堂上課的古代學生群雕,與宗祠內牌坊上「大學家風」遙相呼應。湖南省作協名譽主席水運憲還特意和其中一個雕像合影,并調侃稱「多了一個孫子」。據新橋股份公司董事長曾志靈介紹,該廣場為新橋村及政府共投入5000萬元建成,讓社區居民有更好的文化休镕勝地。
赞「文化創客」觀念新穎
訪古探幽之后,作家采風團一行來到新橋創意文化基地--深圳書城寶安城,感受濃濃的現代文化風。深圳書城寶安城是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和寶安區政府傾力打造的第四代新型創意式書城,也是特區一體化后在原特區外規劃建設的第一座公共文化服務創意綜合體。2015年5月,書城正式開門營業,這座坐落在中心路上、像三本書相疊的白色建築,立刻成了新橋的新地標,成了文化風向標。每逢周末這里人氣旺盛,全天人流量超過一萬人次。
在書城6樓的東南角,以勞動者文學為主題的深圳勞動者文學(寶安)創作孵化中心,一下就吸引住作家們的眼光,這里放了十幾個小書桌。據介紹,中心已簽約十幾位寫作者,并為他們安排了員工宿舍。小書桌上擺放着幾本書,都是由書城為中心作者出的書。葉辛信手拿起桌上一本書,這是由一對姐妹作家創作的勵志小說。葉辛一邊翻看一邊說,蠻好的。據介紹,寶安打工文學已有30多年歷史,這個打工文學創作中心在深圳書城中也是獨一無二的。據悉,該中心將成為今年深圳讀書月活動的專門分會場。
葉辛說,去年他到浙江溫州,當地也有一個面向基層作者的平台城市書法,這里為作者提供場地,并供應簡餐。結果,回到上海,在他的建議下,上海也學習溫州做法,開辦基層作者平台。而在深圳更新穎,賦予了「文化創客」概念,看來這是中國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對文學的共同需要。寶安書城的負責人介紹說,書城兄弟單位海天出版社也免費為打工作家出書。若這些作者無工作書城可安排就業,并住員工宿舍,書城的書籍也對他們全面開放。據悉,寶安宣傳文化基金也對該中心作者出版作品提供支持。
在采風最后,葉辛及天津作協副主席龍一應書迷要求在現場簽書。臨走之際,葉辛看到書架上《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便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微信掃碼購買。「估計上海知青太多了,我在上海連平裝本都買不到了。」葉辛說。
「一公里文化圈」漸成型
新橋是千年古鎮,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轄區有明代以來傳承至今的粵劇傳統,有極具新橋特色的醒獅文化。在曾氏祠堂,便有舞獅子和舞麒麟的壁畫。除了傳承古文化的清平古墟、曾氏大宗祠等具有一定文物價值的古建築,在新橋街道中心路不到一公里的範圍內,密布著新橋文化藝術中心、萬景樓、大道文化公社等現代文化場所,構成獨具新橋特色的「一公里文化圈」。
建築外觀酷似一個打開的音樂盒的新橋文化藝術中心,主要由藝術綜合館、圖書館、大劇院和電影廳組成,融文化、休镕、娛樂功能於一體。該中心將成為提升基層市民文化素質的重要場所、推動本土文化藝術發展和促進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基地。目前,新橋文化藝術中心裝修已經全部完工,即將開業。
大道文化公社以書法、美術、攝影、文學等靜態藝術項目為主,有各類會員80餘人,其中有中國作協會員4名、中國書協會員3名、國家一級美術師1名,建立有大道文學院、大道美術館、大道電影電視工作室,常年舉辦各類研討會、講座、展覽、創作及創作成果匯報會等活動,打造新橋街道原創藝術基地。
新橋街道位於寶安區西北部,轄區面積共3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共計46.2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34萬人),下轄新橋、新二、上星、上寮、黃埔、萬豐、沙企等7個社區。據悉,新橋街道正在打造「古鎮新韻、智造新城、綠美新橋」。
清平古墟觸摸歷史
從曾氏大宗祠出來,不遠處就是當地的歷史古蹟--清平古墟。作為深圳四大古墟之一,清平古墟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保存有清代永興橋(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新橋糧倉(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廣安當鋪(寶安區不可移動文物點)、老式店舖和民居等,是一處文物相對集中、空間相對獨立、風貌相對完整的古村落。為了保護古墟,新橋街道規劃建設清平古墟歷史文化風情街區,古墟規劃總用地面積47112平方米,項目已於今年年初開工建設,計劃年底完工。作家們參觀期間,當地的建築工人施工并不中斷,出處可見翻新的古建築物。當地工作人員指著與開平碉樓相似的一座建築物向作家們介紹道,這里曾經是當鋪,故牆上的窗戶特別小,日軍侵華時誤以為是碉樓,對當鋪進行了射擊。據說,當鋪老闆走了之后,這棟樓變成了當地的糧倉。作為嶺南建築,這棟當鋪建築上方還刻有八卦中的「坎」,寓水為財。在電鑽施工聲中,作家們一路逶迤前行,一座古樸的石拱橋出現在面前。這座興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古橋,是當地監生、武生等捐建的。橋為三孔墩式石拱橋,橋中間欄板飾有龍鳳浮雕,是深圳僅存的一座古代三孔石拱橋。當地的村名也因此橋而來。據悉,橋所在地市茅洲河出海口,此前曾經是海灘,因魚獲交易,也就形成了清平古墟。「真是滄海桑田。」昆明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冉隆中感叹道。
姚任:冀作家多宣傳寶安
當日中午,深圳寶安區委書記、區長姚任與作家采風團一行相談甚歡。姚任說,寶安歷史悠久,歡迎各位作家隨時到寶安,多寫寫寶安,改革開放便是個不錯的題材。葉辛表示,深圳是改革開放的潮頭,明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作協肯定要以此為核心組織一系列活動,「除了直面歌頌改革開放40周年的成就,作協另一個重點就是攻堅扶貧。」葉辛說,「相信廣東作協、中國作協都會組織作家來這里感受生活,寫寫這里的作品。」葉辛說,作家真正要寫大東西,恐怕要到當地多生活一段時間,沉下來才可能寫出大東西。「作家圈里有句話,『作家有時候在休息,實際上他是在工作,在感受生活;作家在寫作的時候,實際上他構思好了,寫起來并不累,他實際上是在休息。』」葉辛認為,此次在寶安采風,有了觸動以后,會有一些好文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