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投資分析

動漫成為聚寶盆 港漫何時再起風雲?
2017年 10月 27日 00:00    香港商报
 

    動漫成為聚寶盆

    港漫何時再起風雲?

    近兩年是內地動漫發展的高峰期,和老一輩的消費觀念不同,如今年輕一輩的動漫愛好者(多數是90后與00后)更注重精神消費,由於他們物質生活條件優渥,也更舍得花錢購買動漫產品。香港商報記者李映萱

    動漫等二次元產業同樣受到資本的青睞,以內地耳熟能詳的《暴走漫畫》為例,近年來,其規模不斷攀升,市傳最近該公司已經完成C輪融資,投后估值3億美元。數據顯示,騰訊動漫簽約作者數目接近500人,簽約作品超過6000部。全版權作品約有300部,當中有39部作品點擊量過億。

    綜觀中國二次元市場,《2017年中國泛娛樂產業白皮書》提到,今年中國二次元核心用戶將超過8000萬,二次元群體總數將超過3億,當中有97%以上是90后(1990年后出生)或是00后(2000年后出生)。

    背景:衍生品是賺錢主力

    動漫的產業鏈分為上游產業與下游產業,其上游產業主要注重IP(知識產權)的塑造,關注點集中於動漫本身的內容。而下游產業主要集中於有關漫畫的衍生品制造,例如相關的Cosplay的戲服、鑰匙挂件等。

    過往,中國動漫界中的上游產業與下游產業是分離的,聯繫溝通不多,因而衍生品的生產沒有系統化。如今,動漫產業的上游與下游有了較好的銜接,可提供「一條龍服務」衍生產品,不僅發展到普通的毛絨玩具、T-shirt、3C產品等,還延伸到電影、游戲、電視劇。特別是在香港,不少動漫上游產業還與一些商場合作,一起辦主題展覽、主題餐廳。至於內地則有相關的主題酒店、主題樂園,當中在港股市場上市的華夏動漫(1566)一年內集資4次,主要資金就是要開發主要樂園。各種各樣的衍生品,一方面加強了顧客對相關動漫作品的喜愛,同時也為動漫產業注入了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動漫企業還將開始布局VR,打造體驗式的動漫環境,市場預計動漫VR將成為中國泛娛樂行業發展新的增長點。港漫:似乎落后了

    其實,香港在漫畫上的發展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并且港漫有獨特的風格,在全球動漫的發展上,可謂自成一派。如今,隨着互聯網的發展,美版漫畫與日本漫畫都重新改編成電影在影院熱播,而內地漫畫也漸漸發展起來,改編成了游戲,動畫,并推出了不少周邊產品。

    港漫發展卻大不如從前。雖然之前也有過一些港漫改編的影視作品,但大多都曇花一現,并未出現過經典的大IP。至於與作品相關的游戲、電影,最近兩年出現的作品也遠不如日本與歐美。

    不少漫畫迷評論,港漫的發展可以歸結為:「成也武俠,敗也武俠」。由於港漫的受眾主要是針對都市男性青少年,受眾範圍比較有限,在這個百花齊放的年代,確實比較吃虧。

    展望:擁有平台優勢

    那麼港漫窮起直追還來得及嗎?從政策層面上看,港府是支持年輕人發展漫畫的。最新施政報告提出要發展創意產業,將會加強香港知識產權的制度,鼓勵知識產權商品化,并強調香港出版業有悠久歷史,政府也會不斷幫助出版商在內地拓展市場。

    香港發展動漫擁有一定根基,在動漫展上也不難發現有不少本土漫畫家,同時本港也有不少院校可以學習動畫。在影視界,香港不少藝人北上發展,不僅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找到新的突破口,也在內地推廣了香港文化。同理,如果本港漫畫家能夠走出「小圈子」,與內地或是國外的漫畫家合作,說不定能夠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此外,香港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可以使用Insta-gram、Facbook,也可使用微信、微博平台,比內地擁有更多優勢。目前在Instagram上,亦有很多本地出品的漫畫作品,包括《plastic thing》、《麻甩女子組》、《180大大與150小妹》、《海底撈撈撈》等,與上世紀不同,這些漫畫更生活化,更接地氣,也非常適合在網絡上發布。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