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條條拱門通羅馬
2017年 10月 30日 00:53    香港商报
 

  作者:流深

  很意外,「金拱門」3個字成為了十九大后的第一個新聞熱點,更準確地說是娛樂新聞熱點,雖然表面上看這更像是一則嚴肅的財經新聞。當然,這則新聞引爆網絡確有道理:作為一家早已滲透進很多人的生活,每日影響上百萬城市人日常三餐的快餐品牌,「麥當勞」若真的改名「金拱門」,怎麼說也都是一件大新聞了。

  洋品牌必須有個洋名字?

  但仔細想想,這則新聞引爆網絡的原因實在有些無厘頭——不少網友認為「金拱門」3個字太土、「毀童年」,甚至網友還從「金拱門」衍生出了「白娘子咖啡」、「魚叉汽車」等大開腦洞的「神翻譯」,把生活中常見的外資品牌戲弄了一遍。且不說「金拱門」的名字是不是真的那麼「土」,難道外資品牌的名字就那麼「洋」嗎?

  「麥當勞」(McDonald」s)的名字不土嗎?從根上說,這只是一個普通美國人的名字而已,和我們常見的「老張家燴麵」、「李記串串香」沒有什麼本質區別。肯德基原名肯塔基炸鸡(Kentucky Fried Chicken),又與滿大街的「沙縣小吃」、「蘭州拉麵」、「重慶火鍋」有什麼根本上的不同呢?寶馬BMW若是承其英文名,直譯為巴伐利亞發動機制造廠,估計中國消費者也不會對其有什麼高端印象。只能說,所謂「洋」的印象,只不過是這些品牌在進入中國時的巧妙翻譯起了作用,亦與這些洋品牌進入中國時,本土品牌普遍處於粗放、低質的原始階段有關。也正是因此,取洋名、用洋文、裝洋身份,一直以來都是不少內地企業借以開打市場,塑造品牌形象的快捷方式——馬可波羅瓷磚、達文西家居、喬丹運動鞋……這些百分之百的國產品牌寧可冒著極大的法律風險也要披上洋品牌的外衣,正是因為在很多中國消費者眼中,這些「洋名字」代表著質量、信譽、質量,能夠為產品帶來天然的附加值。

  中國壯大促洋貨本土化

  只不過,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提升,所謂「土」與「洋」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轉化。不少外國人即使不懂什麼意思,也要在身上紋一個不知所謂的漢字以顯時尚;帶有濃郁中國特色的編織袋、東北秧歌、大棉襖等設計,也融入進了西方時尚秀場的最前衛潮流之中。而在國內,盲目崇洋之風退卻,中國品牌的國際化發展,也讓曾經看起來「洋」的名字褪去了光環、「土」的名字不再天生劣勢。從根本上說,不論名字土洋,只看質量、價格、設計,才是一個市場走向成熟,一國消費者走向成熟的標誌。無論是之前麥當勞出售中國區業務,還是此次改名「金拱門」,都說明,曾經領先的外資品牌,正在做著越來越多的本土化努力,以適應不斷更新的中國市場。但此次「金拱門」所引發的土洋之爭,則顯示不少中國消費者仍殘留不少「后殖民主義」的印記。歸根結底,無論「金拱門」還是「銀拱門」,只要能夠打動消費者的錢包,能夠通向商業成功的羅馬大道,那就是好拱門。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