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特朗普訪華受矚 中美將簽系列經合協議
2017年 11月 03日 01:04    香港商报
 

    特朗普訪華受矚

    中美將簽系列經合協議

    【香港商報訊】記者張麗娟、敖雷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8日將開啟其入主白宮以來的第一次訪華行程,中美兩國元首會面將會達成哪些共識或成果,受到全球關注。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昨日透露,雙方經貿方面將舉辦有關活動,簽署一些商業性的合作協議,并將肯定達成「積極、平衡的結果」,同時就深化中美經貿合作的路徑進行探討。

    貿易平衡是重要議題

    「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將率一個商務代表團隨團到中國訪問,將與中方共同舉辦有關經貿活動,并將簽署一些商業性的合作協議」,傅自應透露,雙方的經濟和工作團隊為特朗普總統來訪作了很多前期的準備工作,雙方團隊溝通暢通,并且在有些方面已經達成了一些共識,力爭全力籌備好特朗普訪問中國期間能夠有一定的經貿成果,并且就下一步深化中美經貿合作的路徑做一些探討。期望在此次訪問當中雙方能夠取得一個積極、務實、互利的成果,在兩國元首會晤達成重要共識的指引下,推動中美合作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中美貿易平衡問題將毫無疑問的在此次會談中涉及。傅自應坦言,中美貿易不平衡始終是兩國政府包括兩國業界和專家學者都十分關注的問題,而造成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原因有多方面,也極其复雜,但歸根到底是由兩國的經濟結構、兩國產業布局不同所形成的競爭力、國際分工不同所決定。同時也受到現行統計制度的影響,雙方有統計上的誤差,包括對轉口貿易因素統計的差异。「當然,中美貿易不平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市場有需求,但是美國方面對中國的高技術產品實行出口管制,我有需求,我想要,你不給我,這也是很大的原因。」

    事實證明中國是開放市場

    傅自應認為,在同樣匯率的水平下,中方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始終保持順差,而在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農產品,特別是服務貿易項下則長期保持了逆差。這也充分說明了一點,就是中美兩國的貿易,無論是貨物貿易還是服務貿易,都是充分尊重市場規律,是由市場決定的,是由進口商和消費者來選擇決定的。「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做一些分析,中國是美國除北美地區以外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美方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之一。過去十年當中,美國對中國出口年平均增長的增速達到11%,這不僅僅高於同期美國總的出口增長4%的平均水平,同時也高於同期中國對美國平均出口增長6.6%的增長速度。」

    2016年美國對華出口比2001年增長了500%,同期美國對全球的出口只增長了90%。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很多產品出口海外的重要市場,比如飛機、大豆,中國是美國出口的第一大市場。中國是美國汽車、集成電路、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出口的62%的大豆,17%的汽車,15%的集成電路,14%的棉花,以及25%的波音飛機都出到了中國市場。如果中國市場不是一個開放的市場,能夠形成這樣的局面嗎?我們把中國的歷史鏡頭回放到三十多年前是這樣的局面嗎?」傅自應強調,中國不刻意追求順差,中國明年即將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就是要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特別是要遵循新時代當今中國特色主要矛盾的新變化作新的調整。

    特氏冀定調中美關系待觀察

    「希望有一個比較穩定的長期中美關系,是雙方此次會晤的重點。」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此前,美國新任國務卿蒂勒森年初訪華時就曾表示,特朗普總統期待與習近平主席會晤「為美中關系未來50年的發展確定方向」。但能否能做到這一點,「現在并沒有把握」。金燦榮分析,特朗普的商人特性,來一趟肯定不想空手而歸,他會提出一串要求,如果中方同意了,中美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定位定調,比如「成果導向的戰略性夥伴關系」,如果雙方商談不愉快,則可能最終沒有聲明,也不會有新的定位定調。

    深化合作管控分歧

    特朗普曾提出中美關系一定要「成果導向」,除了希望短期內實現中美貿易平衡之外,美方此次可能會公開要求在朝核問題上,中方承擔更多責任。此外,不排除美方針對中方南海建島問題上,要求中國自我約束。而中國比較關心的是台灣問題,可能要求美方要慎重。因為美方近期在台灣問題上多有動作,包括擬向台灣出售14.2億美元的武器;提升美台官員見面升級;美國國會正在討論一個有關讓美軍艦停靠台灣的議案,這對中美關系冲擊很大。另外,不排除美方幫助其盟友「出頭」,要求中國在釣魚島、南海問題上不要對美國盟友施加壓力。

    「特朗普要求很高,中國或許無法滿足他的要求」,但基本上,雙方都會做些妥協,或多或少都會達成一些協議,「看上去是一個成功的訪談的可能性很大」,金燦榮認為,這最終會讓中美關系「短暫穩定一段時間」。

    「最重要的任務是為中美關系確定下步發展方向,定好一個積極的基調」,崔天凱強調,「推動兩國關系繼續在健康穩定的軌道上發展,進一步深化合作,有效管控分歧」。

    中國會從美國進口什麼?

    貿易平衡問題毫無意外將成為特朗普訪華的重要議題之一,正如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昨日在回答媒體有關該問題時所說的「這既是一個老問題,又是一個新話題」。

    多年來,美方一直就貿易平衡問題向中國施壓,但實際上,中美之間在服務貿易領域,美國已實現了對華順差。貨物貿易的逆差很多來自「中國的出口實際上含有很多外國元素,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組裝產品,人們卻把附加值都算在中國頭上」造成的,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近日指出,雖然中國同美國之間有貿易順差,但中國同其它國家也有大量逆差,因此,中國的外貿「不平衡」實際上已經被平衡了。

    尽管如此,中國采取各種措施促使中美貿易進一步平衡。國新辦昨日就將於明年11月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籌備進展情况舉行發布會,凸顯中國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以及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傅自應稱,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舉辦以進口為主題的博覽會,不僅僅是中國首創,在全世界恐怕也是唯一的專題性博覽會,「充分表明中國政府主動向世界開放中國市場的真誠意願,充分體現了中國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大國責任和擔當。」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認為,明年將在上海舉辦的進口博覽會,無疑將為美國企業增加對華出口帶來巨大機遇。「我們已經準備好購買更多的外國產品。此外,如果美方能夠放寬對華高技術民用產品出口的限制,將會很大程度地增加美國對華出口,并有利於從長遠角度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

    高科技產品是關注重點

    中國是否會送給特朗普一份「大單」,從美國大量進口商品?會進口哪些商品?傅自應并未回應這份「大單」的存在,他稱「(中國將從美國)要進口什麼東西,進口多大的單子,我估計你們新聞界很關心這個事」但「要遵守職業道德,人家的商業秘密我能披露嗎?」不過他同時肯定會有一個積極平衡的結果。

    目前,美國出口中國主要四大項,包括農產品、晶片、汽車、飛機。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中國應該會繼續從美國進口農產品,因為美國農產品過剩,急於出口,而中國提出了綠色發展觀,從美國進口農產品,正好可以讓農田休耕,恢復青山綠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態勢好於預期,從美國進口晶片、汽車、飛機的需求也會提升。此外,頁岩氣革命讓美國成為天然氣出口大國,中國有可能從美國進口石油和天然氣。高科技產品亦是中國需要進口的產品,但美國一直以安全為由限制向中國出口。今年4月份,雙方領導人在海湖莊園會晤時,特朗普曾承諾就高科技產品出口中國問題,要做做工作,讓美國放松一下。如果此次訪華兌現這一承諾,將對中美貿易平衡有很大幫助。不過他認為,特朗普「口氣」雖然大,美國內部黨派矛盾掣肘,「實際能否實現承諾,還不好說」。

    專家料雙方尋穩定均衡共贏

    【香港商報訊】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在即,經貿作為中美兩國間的「壓艙石」,勢必會成為兩國領導人在北京首次會晤的重要議題。專家認為,尽管特朗普政府組成人員、對外政策都遠談不上穩定,但反觀中美關系近期則處於較穩定狀態,雙方不僅可以在經貿、安全等傳統領域加深合作,還應有更新的思維模式來發展中美關系。專家建議稱,雙方可探討成立中美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共同推進亞太自貿區(FTAAP),加大進口美國能源進口,促使放松對華技術出口管控以縮減貿易逆差等諸多方面展開合作,以尋求穩定、均衡和共贏的中美關系新局面。

    中美經貿合作領域寬闊

    剛剛結束的中共十九大上提出了一系列擴大對外開放的表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稱,此次中美首腦會晤后,雙方可在包括了經貿、人才留學、互聯網治理及太空合作等12個具體方面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尋求穩定、均衡和共贏的中美關系」。王輝耀表示,雙方可以探討成立中美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推動基建領域合作,并以此為契機邀請美方加入亞投行并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第三方市場開發合作建設。中美共同推進FTAAP建立,共同倡導更完善合理的21世紀經濟規則。

    「中國可以加大對美國的石油、天然氣、農產品、商務客機等的進口,積極促進美方放松對華技術出口管控以縮減中美之間的貿易差額。」王輝耀指出,要用全球價值鏈的解釋,積極改變美方對美中貿易逆差的偏見。另外,中美雙方在堅持國民待遇前提下,可進一步改善各自企業在對方國家的投資經營環境。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CCG特邀高級研究員滕建群說,「海湖莊園會晤穩定了雙方政治關系。」特別是此次特朗普訪華,中方非常重視地提出了「國事訪問+」,他預計在政治層面穩定后,兩國在經貿領域,在人文交流,在安全合作會有很大進步。滕建群還強調說,中美雙方都在鉚足勁頭向前,會將中美關系帶入一個「新常態」當中,雙方都必須要有新的思維模式,必須開拓新的合作領域,包括在金融、安全等方面。

    中國對外開放應提速

    市場准入是美方經常對中國施壓的一大議題。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認為,今年末或明年初中國會迎來一輪對外開放的新高潮,中國政府已經要求重點領域拿出時間表和路線圖。他直言,應讓美國了解到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確有誠意,但其中亦現實存在很多技術性問題和監管風險,每一個領域開放都伴隨著很多具體監管制度建設的工作。

    「目前中國不管在貨物貿易、關稅、投資壁壘等方面開放確實有一點滯后。」崔凡坦言,中國很多承諾都是在加入WTO的時候作出,應當進一步加快開放的步驟。同時,對於美國來說則要開放投資,應當堅持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必須維護國際貿易基本原則。崔凡指出,回望中國經貿關系史,美國因素都曾對中國對外開放、深化改革起到一定作用,包括中國知識產權建設、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等,「恰當運用美國因素,有助於推動我們國家的改革。」崔凡還認為,從更長遠來看,中國經濟體量未來數十年間會達到美國的數倍,中國在今后30年需要爭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主導性話語權,但并不意味著必須承擔超過經濟實力的義務,開放水平還是要按照經濟發展水平逐步發展。

    倡貿易能源基建一體化合作

    據媒體報道,已披露的特朗普訪華隨行商貿代表團名單中能源企業占比頗高,能源合作料會成為一大亮點。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CCG特邀高級研究員呂祥對此指出,商貿代表團大概會有40多家企業,10多家能源企業比較突出,包含了美國第一個LNG出口的錢尼爾能源公司。所以,下一步雙方一定要商談美國西海岸,從華盛頓到俄勒岡到加州修建出口天然氣終端港口的規劃。

    「中美之間可以提出貿易、能源、基建一體化的合作方式。」呂祥分析說,在這次會晤上可能會走出第一步。他此前曾表示,美國優先政策會釋放美國能源產出的能力,中國可以參與美國能源開發、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投資大型液化氣運輸船等。滕建群亦指出,特朗普訪華與歷任美國總統訪華都有所不同,作為傳統工業的代表一定會較多,這與個人偏好有關,中方應該抓住這樣一些特點。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