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那些年當過記者的大腕們
2017年 11月 06日 01:01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香港這片彈丸之地,眾多上市公司的大腕們充滿傳奇色彩,星光背后每一名大人物的奮斗經歷都有所不同。最近,電視廣播(511)副主席、有「中國梅鐸」之稱的黎瑞剛結婚了,但今天我們不說他的情史,我們數數像他一樣,當過記者后來轉戰股壇的財經大腕們。香港商報記者 蘇尚 潘晶

黎瑞剛:中國梅鐸的傳媒之路

黎瑞剛現為廣播電視董事局副主席兼非執行董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長。記者出身的他,在媒體這條路上一直堅持到底。1994年從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后,黎瑞剛成為上海電視台的新聞記者,三年后,他作為制片人創立了新聞調查節目《新聞觀察》,反響極好。尽管不是一開始就立志成為商人,但在傳媒一線奮斗幾年后,他就一直在商海浮沉。

黎瑞剛年僅33歲就做到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的總裁。近年來他的主要精力放在華人文化產業基金上面,值得一提的是,華人文化產業基金背后的股東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700)。

對於香港人來說,華人文化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入股廣播電視一事。2016年10月,黎瑞剛被電視廣播任命為董事局副主席兼非執行董事,其后更出任香港邵氏兄弟董事局主席兼非執行董事。至此,黎瑞剛成為TVB的「話事人」,其國際傳媒版圖得到一個新的支點。

李小加:人生的無限可能性

與黎瑞剛不同,記者出身的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經過四度轉行,離開了傳媒行業,錨定了金融行業。

令人意想不到,最初李小加是一名石油工人,但他天性好學在挖石油的同時苦學英語。文革結束內地恢復高考后,他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畢業后因為英語好,1984年被分配到英文《中國日報》評論部當一名記者,以英語寫作。回憶起作為記者的歲月,他印象最深的是,手邊永遠放着一本字典,以便隨時查閱,「因為英語寫作真的很困難」。

李小加當記者的經歷,雖然只有短短兩年,但這段經歷為他以后的人生,創造了更大的舞台。1986年,他前往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攻讀新聞系碩士。畢業后,李小加在美國也短暫當過記者,最終發現「自己所讀的新聞專業掙錢很少」。幾番思索,他選擇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法學博士,畢業再度轉行進入華爾街工作,此后幾十年都在金融行業打拼。尽管最終離開了新聞行業,但有過記者經歷的李小加一直是新聞圈內的傳奇人物,他的經歷讓不少同行都看到了人生的無限可能性。

謝清海:發現投資的魅力

同是記者出身的惠理集團主席、聯席首席投資總監謝清海十分樂意談論自己做記者的經歷。謝清海在財經界人稱「東方巴菲特」,能夠享有如此名聲,其實與他早年當財經記者的經歷密不可分。

出身貧苦的謝清海,高中未畢業就輟學,機緣巧合之下進入馬來西亞大報《STAR》工作,起初負責疊報紙。在媒體枯燥辛勞工作的同時,他并沒放弃學習。老闆逐漸發現了他的才能,於是他得到了第一份記者的工作。

與李小加不一樣,謝清海相當看重記者這份工資,當他發現在香港做記者收入是馬來西亞的3倍,便義無反顧地來到香港,先后在《虎報》、《亞洲華爾街日報》及《遠東經濟評論》擔任財經記者,負責報道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財經資訊。

記者的工作無疑開拓了他的視野,更讓他在報道財經新聞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投資的魅力,套用他的說法就是「對金融與經濟理解越多,親身參與的願望就越強烈」。這一想法促使謝清海開始轉型,正式踏足金融市場。可以說,謝清海其后多年在金融市場上的博弈,離不開早期當記者時所積累的豐富財經知識。

吳亞軍:以記者工作為平台

內房股龍湖地產(960)董事長吳亞軍也當過記者,可以說這段經歷影響了她的人生路向。1988年到1993年期間,吳亞軍曾在《中國市容報》擔任過記者及編輯。吳亞軍初次萌生離開媒體的想法是在1992年,經過短時間的考慮,翌年提出辭職。

尽管離開了媒體,但吳亞軍與傳媒的關系卻沒有因此中斷。借助《中國市容報》的平台,吳亞軍成立了重慶佳辰經濟文化促進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一些貿易和出版方面的業務。值得一提的是,重慶佳辰成立之時註冊資本為200萬元人民幣,《中國市容報》社正是四名股東之一,持股25%。公司成立翌年,註冊資本就增加至1000萬元人民幣,至於資金來源從未有過公開說明,因此引起過外界廣泛猜測,此時《中國市容報》社的股份已經大大稀釋。

尽管沒做記者了,但在媒體行業長期浸淫培養出的好口才和洞察力,體現在了她其后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記者的特性令她快速熟悉房地產領域的業務,并積累了廣泛的人脈。

另外,據說多年來她面對媒體時總是保持着得體的微笑,或許因為記者出身,更加懂得如何面對媒體。讓我們媒體人不滿意的是:尽管做過記者,令人意外的是,吳亞軍堅持「三不」準則,即不簽名、不上鏡,亦從不接受采訪,為人極其低調。

四位上市公司大腕,相同的起點,不同的人生軌迹,曾經相同的職業,不同的體悟與精彩。其實大腕們也只是普通人,可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回望,突然發現自己憑着過往的經歷,爬上了從未想像過的高度。這四個大腕一個值得我們借鑑的精神就在於:他們都不會停下自已勇於探索的腳步,當記者時如是,不當記者時也如是。

行業新趨勢

新媒體人創業個案多

除傳統媒體行業,新媒體行業中,媒體人到商人的轉型故事更是多不勝數。新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微博董事長曹國偉,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后在上海電視台做了兩年記者,后赴美留學,先后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攻讀新聞學碩士和德州奧斯汀大學攻讀財務專業碩士。此后,曹國偉正式轉入企業界,并成為美國註冊會計師。

1999年加入新浪后,曹國偉先后任職副總裁、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等位置,而主要工作都是主管財務。而在新浪的生涯中,2009年牽頭推出新浪微博,2014年帶領微博在納斯達克上市,可謂其職業生涯中輝煌的一筆。

網易系媒體人集體創業

內地另一大門戶網站網易出身的媒體人,似乎更鍾愛創業。數一數:方三文,從網易副總編輯的位置離開后創辦了雪球財經;春雨掌上醫生創始人、網易新聞客戶端創始人張銳,也是從網易副總編輯的位置退下后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相似經歷的還有原為網易事業部總裁的原題庫創始人兼CEO李甬等。

行家錦囊

捉住一個機會 女記者成女首富

在香港一眾記者中,最風生水起的,首推報紙娛樂版記者出身,坐擁600億身家的香港女首富、華人置業(127)執行董事陳凱韻(甘比)。記者這份工作,很多時有機會與大人物打交道,如何利用手頭資源謀取更高遠的發展?可謂是一門深奧的學問。甘比似乎無意間將這門學問發揮到淋漓盡致。

甘比在成為闊太前,做過4年的記者,1999年就成為了月薪1萬元的娛樂記者,她工作踏實勤懇,超高的情商、超好的人緣和極強的工作能力為人稱道。例如她與周星馳的關系就非常好,據說周星馳經常只回答甘比的問題,私底下還會請甘比吃飯。許多大新聞如鄭伊健搭上梁詠琪就是由她爆出。甘比又率先報道「跳水皇后」伏明霞與財經名人梁錦松的戀情,他們兩人更首先接受甘比的專訪,據說采訪完后,伏明霞親自開車送甘比去機場。可見甘比不僅僅是做記者,還在與采訪對象建立友誼。

認識大劉改變命運

早前有報道指,她與富豪劉鑾雄相遇,更訪問到劉鑾雄,在采訪中激怒了劉鑾雄,卻淡定回應「因為想拍清楚你的大痣啊」,令劉鑾雄印象深刻。隨后,她更成為劉鑾雄的助手,2002年甘比加入華人置業工作,月入就達10萬元,比起記者時的收入足足翻了數倍。劉鑾雄與甘比日久生情,在2016年底,二人正式結婚,甘比獲贈市值180億元的尖沙咀TheOne商場。加上較早前獲贈的資產,甘比當時身家已經超過400億元,一躍成為香港女首富。

這還沒完,今年3月初,甘比又以一對未成年子女的信託人身份,獲得華置逾一半(50.02%)的股權即9.54億股,價值超過130億元,當時身家估計達500億元。時隔兩星期,劉鑾雄再分身家,甘比悉售所持9.96%盛京銀行(2066)股份,總代價大約70億元。至此,坊間估計甘比已經躋身全港十大富豪之列。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