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一直發展緩慢的移動支付,下半年以來終於有了一些新動作。微信支付進駐7.11便利店,支付寶則開始試點打造無現金街市。然而,與內地蓬勃發展的移動支付相比,香港在這方面依然大大落后,必須快馬加鞭。
莫與新經濟浪潮擦肩而過
移動支付與高鐵、網購、共享單車合稱中國的「新四大發明」,短短幾年內,已經從大中城市擴展到鄉鎮農村,并漂洋過海,打入國際市場,對於拉動消費、便捷生活發揮了無可取代的作用。當今在內地移動支付高度發達,即使街頭貨攤買蔬菜水果,都已普及使用。
反觀香港,移動支付規模和普及率低得多。這當中,有人能舉出一大堆理由。比如使用習慣的問題,比如八達通、信用卡已經足夠方便使用,比如擔憂安全性等等,不一而足。然而這諸多藉口背后大多數是心態問題。近代史上,晚清朝野就有一種「老大帝國」心態,即使看到西方的輪船、鐵路、電報比帆船、馬車、驛站先進,卻始終放不下臉面承認這一點,而找出種種藉口去排斥。誰能否認,現時有些香港人不是抱着「老大香港」的心態、酸葡萄心態,因而不願去接受內地風生水起的移動支付呢?
移動支付經過了幾年的不斷改進,使用已遍及全國,更走向國際,幾億人都在使用,可見其安全性、便利性、對資源分配的優化配置、對經濟效率的提高等方面,都已經相當成熟,通過了市場的檢驗與肯定。
至於說八達通已經夠用,無需移動支付,更是坐井觀天,故步自封。當今的互聯網時代,經濟社會各方面之間的聯繫空前緊密,科技創新環環相扣。正是借助移動支付,內地在短短兩三年內造就了規模數以萬億計的共享經濟。內地每天每月,都不斷在衍生新的經濟業態、經濟模式。商家都以時不我待的心態,爭分奪秒,比拼創新。在世界經濟普遍增長乏力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這些年保持了穩步增長,「新四大發明」等新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香港在移動支付方面,如果蹉跎歲月,錯過的將不只是支付方式的更新換代,更將與一波新經濟浪潮擦肩而過。
大灣區合作需要移動支付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大灣區的發展,不僅要有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硬件設施來實現「一小時生活圈」,更需要通過移動支付的互聯互通,去營造「一秒鐘生活圈」。試想,如果廣州、深圳完全普及移動支付,而香港卻置若罔聞,粵港澳區域發展將如何真正實現融合?
因此,香港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令人欣喜的是,香港發展移動支付迎來了許多利好條件。在十九大部署全面推進內地同港澳互利合作的情况下,香港與內地對接移動支付合作,更為方便。內地在超級計算機、服務器等方面的科技進步及商業應用日新月异,躍居世界前列,為移動支付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香港不僅可以共享便捷,更可通過適當方式參與開發建設。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用專門章節提出推動支付市場發展、鼓勵創新零售支付產品等一系列舉措及計劃,可謂抓住了關鍵問題,顯示了前瞻眼光。相信只要香港各界充分認識到機遇與挑戰,克服自滿與懈怠,就一定能搶抓機遇,實現移動支付市場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