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特別報道

合肥柏堰科技園亮出「智能制造」新名片
2017年 11月 22日 00:00    香港商报
 

    對話工業4.0

    合肥柏堰科技園亮出「智能制造」新名片

    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1.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5.96%,增收3.47億元,實現了超同期、超歷史最好水平。其中,格力電器、凌達壓縮機、凱邦電機等格力系企業稅收完成4.97億元,占稅收總額45.1%,同比增長62%,增收1.9億元。美的暖通、美的洗衣機、會通新材料等美的系企業稅收完成4.55億元,占稅收總額41.3%,同比增長25%,增收0.9億元……這些數字是合肥柏堰科技園2017年上半年創下的輝煌成績。

    解讀這一組組精彩數字背后的密碼,是合肥柏堰科技園在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力推進傳統家電產業向著建設智慧型社會的「生態圈」演進的發展征程。

    走進格力電器合肥工廠,形形色色的機器人擺出了一個又一個別致的「pose」,不斷改變著姿態,精確配合,穩定運行,輕巧靈活。自動貼標簽、遙控器自動下線、自動銲接、自動檢漏、兩器件自動取放、自動取放料、碼垛自動下線。這些「技藝高超」的機器人在流水線上大展身手,既縮減了人力投入,減輕了員工勞動強度,還極大地提高了工藝穩定性。

    采訪中了解到,園區企業合肥格力電器堅持推進產品升級和生產轉型,加大自動化投入,目前已投入自主研發自動化設備近400台套,投資金額逾1.2億元,其中投入機器人148台。「推進機器人與智能化裝備、巨型無人智能系統、大型遠端智能控制中心系統、智能化工廠系統等是制造業的必然」,據合肥格力電器負責人邵總介紹,「公司對廠區部分車間、倉庫已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把企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的基礎上,從而增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目前,合肥格力的設備智能化、自動化程度較高,比如FCT+ICT全功能一體化測試、K櫃機絲印熱彎、RFID電子標簽代替紙質質量記錄卡、成品出庫自動掃碼、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電子分揀系統等等,從而降低了生產風險,在生產過程中少走彎路,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節省投資,物耗能耗低,從而直接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為企業邁向智能工廠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成為工業4.0時代合肥創新高地的一張城市名片。

    而作為園區另一家電龍頭企業合肥美的洗衣機,也不斷加快智能制造的全線升級,其「FCS快净智能系統」融合集成「四大技術法寶」,深刻洞察快節奏生活一族的「快净」洗衣需求,切實解決了行業技術難題,占據了行業技術的制高點。洗衣機生產線自動化、智能化程度大大提升,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基礎上,更好地避免了人工誤差,在標準化、合格化方面更進一步。目前,美的洗衣機主要產品由以前的雙桶洗衣機換代為全自動洗衣機,占比達50%左右,且今年全新上線滾筒生產線。

    這是園區企業加快自動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進程,實現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成果,也是柏堰科技園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柏堰科技園在不斷提升傳統家電產業經濟體量的同時,更注重主導產業層次優化,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邁進。

    「園區格力、美的兩大家電及其配套產業保持穩定增長,呈現出高度集聚的態勢,產業的高度集聚導致園區的可持續發展與家電業的可持續發展高度相關。但我們也看到,園區產業結構單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占比較少,土地供應不足,經濟發展遭遇瓶頸。如何實現柏堰科技園產業發展二次騰飛成為園區經濟發展的重大課題。」柏堰科技園管委會主任丁增長在談及園區發展時堅定說道,「未來5年,是園區處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社會結構轉型,實現『產業區』向『城市』轉變的重要階段,只有招商引資和為企服務雙管齊下,做穩存量、招優增量,才能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才能把園區建成一個融產業發展、社會服務為一體、功能完善、生產生活便利、經濟繁榮、社會全面進步的科技生態園區。」

    未來5年,合肥柏堰科技園將搶抓合肥市獲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的戰略機遇期,打造合肥市第一批「工業4.0」示範園區,建設繼續發揮園區家電產業比較優勢,繼續保持格力、美的等家電龍頭企業生產穩定,拓展產品類型,引導家電配套企業跨行跨界發展,培育多元化的產業增長點和利潤源,并做好洽談項目跟踪對接工作,推動園區知名家電企業在肥建立區域總部、研發、營銷中心,促進家電產業鏈向高端延伸。同時,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招尖引強、招高引新,聚焦電子信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廣泛引進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創新型企業和項目,推動產業和產品發展邁向高端。

    思深益遠,謀定而動。合肥柏堰科技園將堅持質量強園,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園區產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加快構建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讓微觀企業主體更有活力,讓服務機制更完善,不斷增強園區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司育邦劉玉白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