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香江評論

增加醫護人手莫再拖延
2017年 11月 25日 00:00    香港商报
 

    審計署22日發表報告,指北大嶼山醫院原訂2014年第三季啟用的婦科及兒科專科門診服務、2014年第一季啟用的為日間手術病人而設的20張病床、及2016年第三季或之前啟用的120張住院病床,截至今年6月均未啟用,醫院大樓內亦存在空置,以及醫療設備使用量低於預期的情况。一方面,醫院設施未能做到「物盡其用」,另一方面,本港基層市民習慣於公立醫院常常人滿為患,動輒排隊數小時,急症室長期「大擠塞」,床位嚴重不足,兩相對比,實有需要檢討的地方。

    醫療資源供不應求

    對於香港「睇病難」問題日益嚴重,公立醫院大排長龍,外界的關注點一般集中在醫療硬件配套滯后及人手緊張上,事實也確實如此。據指出,自從1990年代初東區醫院投入服務以來,香港再未有大型醫院落成,回歸后病床總數一直維持在3.1萬張左右,未見長進,完全無法滿足社會實際需要。雖然近年政府急起直追,宣布將預留2000億元,推行10年的醫院發展計劃,新建和擴建醫院設施,提供更多的床位與手術室,以緩解醫療供不應求的矛盾,但緩不濟急,尤其在季節性流感時期,多家公立醫院出現求診者逼爆急症室、病房的情况,不少醫院聯網的病床占用情况已經滿負荷,甚至超負荷,大批求診者要日以繼夜地等見醫生,留醫者太多擠爆病房,要將病床推放在走廊,以致需要向私家醫院「借位」。而公院醫護人員多年來一直疲於奔命,也是顯而易見。

    醫護人手短缺才是最大難題

    如今,北大嶼山醫院落成,但卻未能開展全部服務。審計署發現,醫院大樓內空置或未用作預定用途的面積,達2867平方米,占總樓面面積的21%,包括預定用作病房的2204平方米,以及預定用作日間手術中心的197平方米。當中有病房空置,或暫時用作貯物用途及健身室。醫管局購置10項主要醫療設備,有7項使用量低於預期,使用率不足60%,甚至有醫療設備未經使用已過保養期。這其實已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凸顯徒有醫院硬件并不足夠,醫護人手短缺才是最大的難題。

    要填補醫護人手空缺,不外乎兩個辦法:一是培訓更多本地醫護人員,二是適當引入外援,吸引非本地培訓的醫療專業人員來港工作,以解燃眉之急。事實上,從2009年起,政府已三度增加本地大學醫科學額,并投入大量資源培養本地醫護人才,每年文憑試放榜,成績好的學生也願意加入醫科專業。然而,要培訓合資格的醫生和護士,需時頗長,目前看來培訓進度亦跟不上需求。面對人手捉襟見肘,已影響本港病人福祉,引入更多海外專才,符合大眾利益,况且本港醫護薪金水準不俗,吸引合格醫護人員大概不會是難事。

    不過,引入更多海外醫護人員,最大的阻力并不是政府不願投放資源、推出政策,而是受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特別是執業醫生團體的重重阻攔,令這些倡議多年來難以寸進。看到醫生業界一面高呼醫生工作壓力太大,要求政府投放更多資源,但另一邊廂卻對各式各樣增加醫護人手百般阻撓,何其荒謬,也說明他們將本地醫界利益凌駕市民利益之上。

    如今眼見空有醫院缺人手的局面,市民的醫療服務需求無法應付,醫生工作壓力不斷增加令醫療事故頻生,可說近乎謀財害命,解決醫護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豈能再拖延下去。

    

夏言冰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