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香江評論

論蔡當局改制之真實動機
2017年 11月 25日 00:00    香港商报
 

    台灣「行政院」院會日前通過《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部分條文修正案,農田水利會將由現行的法人改制為「公務機關」,水利會長及會務委員改為官派。此舉引發基層農民反彈,痛批民主制度大幅倒退。更體現了民進黨為了選舉考量,將政治的黑手伸進了農田水利會,堪稱倒行逆施、無所不用其極。

    民進黨為選票改制

    依「農委會」的說詞,農田水利會并非公務機關,不能執行公權力,每有灌溉水質污染發生,須轉請地方政府環保單位取締,如果農田水利會成為公務機關,即可逕行取締污染源。其實類此說詞,根本就是似是而非。由於影響灌溉水質的因素很多,分屬不同單位管轄,即使農田水利會變成公務機關,就能夠管得了環保局與工業局的業務嗎?更何况,若公務機關一旦成立后,就可以逕行取締污染源,則台灣目前就不會有如此多的污染了?

    台灣的農田水利會會長原為遴選,民進黨2000年上台后,當時國民黨雖在野但仍居「立法院」多數,為了防止陳水扁指派,乃改為直選制,2002年才首次施行農田水利會選舉,迄今已實施4屆16年,如今卻要再改回官派,無怪乎予人開民主倒車之感。蔡英文當局為何走回頭路呢?理由很清楚,就是透過收編全台農田水利會的資產與綿密的組織網絡,藉此來延續民進黨政權。

    相當諷刺的是,大力推動農田水利會改制的「立法院長」蘇嘉全坦言,農田水利會改為公務機關,可整合水資源,不會流於政黨利用農田水利會作為選舉的工具,可消弭選舉樁腳的因素。恰恰相反的是,蔡當局將農田水利會改制,完全是為選票考量。由於農田水利會人財兼備,島內中南部的農田水利會組織系統縝密,能直接與農民互動,每逢選舉,農田水利會就搖身一變成為地方派系人物的重要票倉;都會區的農田水利會,掌握數百億元(新台幣)的土地資產,很多也成立基金會推動相關會務。

    農田水利會影響大

    換言之,農田水利會擁有縝密的會員組織系統,透過會員動員,對各項公職人員選舉的確可發揮相當大的影響力,特別是農業縣的農田水利會,在公職人員選舉時具有左右選局的作用。往昔由於國民黨長期執政,農田水利會系統與國民黨關系較好,因此早被視為是藍營的動員部隊與基本盤,如今民進黨認為全台17個農田水利會會長,有4人是民進黨籍,深感農田水利會仍是民進黨的心頭大患,非將農田水利會長改為官派不可,還將農田水利會公務機關化。其實,說穿了,蔡當局還是為了壟斷農田水利會龐大的人脈、財力與資源,一切皆是為左右選舉的選票考量。

    總之,民進黨的本質,是絕不浪費手中的權力,任何尚未掌控的資源,皆要設法巧取豪奪。蔡當局尽管已取得部分縣市的農田水利會會長,仍然不太放心,故而決定將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以收一勞永逸之效。類似的作為,在文化總會會長、台北市農產運銷公司改組、榮民榮眷基金會,乃至於國語日報董事會解職等事件,一再重演。近期不僅農田水利會,民進黨「立委」也提《地方制度法》修正案,要將鄉鎮市長全面改為官派,充分暴露其為了權力、不擇手段及大開民主倒車之真面目。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