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幼師也需要信念感
發生在本月初的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還未水落石出,紅藍黃幼兒園虐童事件再次引爆網絡,幼兒園教師群體「低素質」的討伐之聲再次響起。記得在兩周前,我曾在本欄寫了一篇《虐童與素質無關》的文章,認為所謂幼師「低素質」并非發生虐童的關鍵。時至今日,我仍然覺得,所謂「素質論」是不成立的。
高學歷高素質不足以解決幼教問題
常住香港,類似體會其實更深刻些。以最常見到的保安來說,平均工資僅有約9000元,在百物騰貴的香港絕對算低收入群體,主要從業者也多為學歷不高或高齡人群,理論上也「素質」堪憂。但事實上,無論是在小區、酒店,還是公共機構、商業大樓里見到的保安,基本上都穿著整齊的制服和鞋帽,姿態乾净端正;無論是深夜還是凌晨,對於求助的市民,這些保安也總能即時給予幫助,不少人還能以流利的三語作答。同香港許多其他職業一樣,這里的保安也總能給予別人一種「專業」的感覺,而不僅僅是一份「糊口」的工作。
反過來看,高薪酬、高學歷的「高素質」人群,就一定能承擔的起照顧好孩子的責任嗎?清華學生劉海洋硫酸潑熊、清華學生朱令疑遭投毒、復旦學生林森浩投毒室友,這些震驚全國,喪心病狂的案件,哪一個又不是「高素質」的人才做出來的?并非鼓吹「素質」不重要,也不是不鼓勵為優勢群體增加薪酬待遇,而是那些片面講「素質」的人,恐怕自己也陷入了一種「給錢就能解決」的中國式思維陷阱。事實上,對於包括幼師在內的中國很多職業來說,僅僅靠增加薪酬、請高學歷高素質的人從業,顯然不足以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若沒有一個基本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規範,投入再大的資源可能也是白搭。
須有職業理想和敬畏
中國影視業就是一個例子。前段時間,演員章子怡在綜藝節目里怒懟某「流量小花」帶火了一個詞「信念感」。用章子怡自己在節目里的話說,「信念感」就是「演員這個職業,是應該得到敬畏的。因為他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情緒、身體、心靈全部奉獻給一個跟自己毫無關系的角色」。表面上看,這些流量「小花」、「小生」們大多曾在中國表演界的最高學府受過教育,出道以來獲得無數粉絲,平日片酬也足以令他們不愁吃穿。論名聲、論有錢、論素質,他們都足以傲視絕大多數國人。但事實說明,正是因為缺乏「信念感」,缺乏對自己職業的尊重,缺乏對職業意義的領悟與敬畏,他們的表演始終無法獲得觀眾和業界的認可。
與「信念感」相反的,正是一種「應付」的心態應付觀眾、應付工作、草草收場、得過且過……「小花」、「小生」們是這樣應付觀眾的,那些毆打傷害孩子、給孩子喂不明藥品,只為讓孩子尽快睡去、不哭鬧、聽老師話的幼師,也同樣只是在對付自己的工作。沒有「信念感」,就使得他們無法敬畏自己的職業,無法認識到自己的言行將影響到孩子未來幾十年的人生,無法認識到自己今日的一時劣跡,可能造成許多孩子永遠無法逆轉的心靈創傷。
前幾天看到一篇調查記者「臥底」幼兒園采訪的文章,其中幾段作者提到,這群幼兒園的年輕老師,「她們分別來自河南和東北地區的中專,由於是實習,每月2000元的薪水只能領到500元」、「她們的工作和保姆沒有太多區別,明顯感覺是遷就和服務著孩子,但談不上能教育孩子」——這確是殘酷的現實。
然而,「我也遇到過一個特別負責任的老師,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河北女孩,特別上進,自考了園長證,喜歡英語,教孩子特別有熱情。我一共走了4家幼兒園,就碰到一個她那樣的」雖然只是極少數,但仍然說明,低收入、低學歷、「低素質」,并不等於沒有職業的「信念感」,也不等於對職業沒有敬畏和尊重。可惜正如記者所講,這樣的人在當今中國,仍是少之又少。
「頭上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願虐童案從此銷聲匿跡,也願我們的幼師能夠從事件中深刻反思,重新找回那些失落已久的「信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