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投資理財

日本家電成中資囊中物
2017年 11月 29日 00:00    香港商报
 

    近日內地企業加快海外併購的腳步,收購標的由傳統房地產、醫藥等行業,擴大至電器行業。海信電器較早前宣布,作價逾8億元收購日本東芝(Toshiba)的電視業務。事實上,近年不少日本電子企業因財困或增長乏力,將其業務賣予中資企業;另一方面,中資電子企業也因競爭格局改變而需要加強競爭力,可以預見的是,併購日本家電品牌將會是大勢所趨。

    香港商報記者林展鋒

    日本電子企業近年盈利萎縮,例如東芝更因美國核電業務泥足深陷,或有退市危機;另一家日本最大電子企業索尼(Sony)情况稍好,自去年第4季盈利插水84%后,開始恢復元氣,在游戲業務搶灘成功,令今年第二季盈利飆3.5倍,但其他業務增長平平。為挽救企業及集中高盈利項目,不少日資電子企業紛紛將家電業務賣予內地企業。

    兩年三宗收購

    兩周前,海信集團旗下海信電器宣布,收購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95%股權,涉資129億日圓(折合約8.85億港元),有關交易料於明年2月底可完成。交易完成后,海信電器不單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籃子業務,同時也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該收購於內地回響極大,皆因它是繼夏普(Sharp)去年被富士康收購、東芝去年年中將家電業務主體「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份賣給美的集團后,再有中資家電企業收購日資家電業務。

    日本電子企業由上世紀70年代開始崛起,最終亦難逃市場萎縮而賣產的命運。對此,市場并不感意外,甚至視之為利好消息,因為賣走資產有機會令企業起死回生。以夏普為例,富士康去年3月以53億美元收購夏普,前者以9個月時間令夏普「翻生」,夏普今年4月公布的業績顯示,公司上一財政年度的虧損僅250億日圓,比2015財政年度的2559億日圓虧損,大減逾90%。

    去年虧損一兆日圓

    因此,今次東芝賣走電視業務,市場亦視之為利好消息,就在海信宣布收購當天,東芝股價就曾急升4.6%,市場相信東芝變賣負債資產可改善業績。參考東芝早前公布的第二季季績,集團已開始重拾動力,經營溢利及EBITDA分別增加超過1000億及2000億日圓,惟集團因分拆記憶體業務而令純利下跌1650億日圓,而錄得490億日圓虧損。

    記憶體業務一向是東芝的「金母鸡」,但面對去年高達1兆日圓的破紀錄巨額虧損,只可忍痛割愛。而今次賣走的家電業務雖然於第2季貢獻純利約1200億日圓,惟該子公司資產净值為負數,故變賣的確可以減少負債,降低企業的財務壓力。

    反觀中資家電企業,雖然面對市場競爭加劇而影響利潤,但盈利卻遠未到虧損地步。以今次併購的主角海信為例,集團早前發表第3季季報,1至9月收入同比增長7.57%,惟盈利下滑6億元,即47.39%,故要加強競爭力,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搶占市場占有率,而最快的方法就是併購企業。

    的確,海信管理層於收購東芝子公司的公告中亦有指出,「收購后海信將整合雙方研發、供應鏈和全球渠道資源,快速提升市場規模,加快國際化進程。」現時,海信電器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電視制造商,僅次於三星及海爾之后,故併購日資家電業務,一方面挽救日資電子企業,一方面提升中資企業的競爭力。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