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2日,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在立法會上表示,政府會在年底前公布本港智慧城市藍圖,并且投入7億元開展智慧城市基建項目,包括為所有香港居民提供「數碼個人身份」、革新電子政府系統的開放技術、建立大數據分析平台、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等,將本港發展智慧城市提上日程。
智慧城市帶來多方利好
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指,把新一代資訊科技充分運用在城市的各行各業中,基於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的城市資訊化高階形態,提高城鎮化質量,實現精細化和動態管理。簡單來說,就是把城市的運作管理以及城市中人的生活與科技、大數據分析充分結合,以此來提高城市的管理運營效率、服務市民的生活,節約資源成本,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因此,作為新的城市發展理念和大趨勢,世界各地已紛紛開始建設智慧城市,就連與香港毗鄰的澳門也開始奮起直追,工作也跑在了香港前面。澳門政府於今年8月初便與內地阿里巴巴集團簽署了「構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的雲計算和應用大數據等領先技術,分兩階段把澳門打造成一個「以數字引領科技,智慧服務民生」的智慧城市。而香港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之一,面對如今的發展大趨勢和城市競爭形式,要想保持活力和吸引力,自然更不能落后,發展智慧城市的腳步刻不容緩,不能再推遲或等待。
智慧城市能為一座城市和其市民帶來的改變和利好是多方面和綜合性的,關系到未來能否可持續長遠發展。智慧城市并不是遙不可及的高科技幻想,說具體一點,其實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其中所運用的科技和大數據等可以有效提升生活質量,服務市民在城市中更便捷生活。例如,上文提到的電子政府系統技術革新可讓市民自行在網絡或手機上辦理事務或手續,不需要再親自去政府辦事處排隊;而電子支付錢包可讓市民享受「無現金社會」的便利,出門一部手機便已足夠;再如,智慧運輸系統的建立,可讓市民實時知曉公共交通的流量、位置和載客量等,幫助市民有效規劃行程,電子道路收費也能紓解交通堵塞等。就政府工作和城市運作層面而言,智慧城市的建設可大大提升政府和城市的管理效率,并且運用科技也將能節省下人力、資源成本。擴大至宏觀經濟和城市發展層面,智慧城市所帶來的效益也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會帶動本港經濟的增長,伴隨着科技在城市中的廣泛運用與需求,將刺激本港創新科技的發展,促進產業的多元化與創業潮的興起,而科技智慧代替人工和能源消耗,因此生產成本的降低亦可提升經濟效益。比如阿里巴巴所在的杭州2016年的GDP增速高達9.5%,其中資訊經濟貢獻了GDP的24.3%,便是很好的智慧城市發展帶動經濟增長的例子。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可提升本港的活力和吸引力,一個創科發達,管理運作高效、生活便捷智慧的城市自然更能吸引人才和企業。
各方須合作獻力
特區政府已經注意到打造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已開始啟動了相關工作,例如,施政報告已列出發展智慧城市的目標和政策指導,撥款5億元協助政府各部門帶頭運用科技改善工作效率,撥款逾1億元資助智慧城市項目,包括監測城市綜合天氣、九龍東監測違例泊車等,再加上此次的7億元撥款以及設立智慧生活體驗社區等。但是智慧城市的建設只有政府出力是遠遠不夠的,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參與也是關鍵,畢竟技術的提供和研發,項目的開展還需要依靠社會企業和各大科研機構。同時,智慧城市更離不開每一位市民的參與,唯有市民積極支持和接受使用才能讓這些科技項目在城市中得到廣泛實際運用,真正融入城市,服務城市。
智慧城市的發展需要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以及市民一起合作獻力,最重要的是,政府必須將打造智慧城市的規劃落到實處,不能只停留於「構想」和「口號」,應趕快展開實際的工作,為本港智慧城市的建設創造有利的氛圍和政策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