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香江評論

得數據得天下
2017年 11月 30日 00:00    香港商报
 

    一如預期,今年的「雙十一」網購交易額再破紀錄,高達1682億元人民幣。

    其實早在9月中,內地電商及快遞公司已經陸續進入「備戰狀態」。它們預期今年「雙十一」期間,快遞處理量約8億至10億件,而去年則為6.57億件。龐大的收派件量對於快遞行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按照往年的經驗,「雙十一」的快遞量會成為次年的平均數量。這也意味着在「雙十一」中能否承受巨大包裹量的壓力將會成為新一年承擔負荷的重要指標。

    在整個快遞鏈中,終端配送(last mile delivery) 難度最高,也是各家快遞公司「雙十一」備戰中投入最大的部分。以菜鳥網絡為例,今年「雙十一」與物流合作夥伴一起在全國投入4萬家菜鳥驛站,近20萬組智能快遞櫃和數十萬快遞代辦點,其中菜鳥驛站今年服務人員超過10萬人,同時菜鳥還投入15億元,在智能倉配領域補貼商家和物流夥伴。

    要成功把派送量在短時間內「最大化」,電商及快遞公司可以做的包括有:一、通過大數據,預測消費模式,準確估計每個消費者的購買商品及數量。二、以新科技高速及準確地把大量快件最快地分撥到中轉場或下一個網點。三、鼓勵收件者自取包裹,減輕對收派員的負擔。四、增加人手和運輸資源,例如招聘學生為臨時工或包機等。

    以倚靠大數據去預測消費模式為例,經過幾年的「雙十一」、「雙十二」,或者是京東的「六一八大促」,電商及快遞公司對消費者促銷期間所購買的商品及數量,都有了紀錄可供分析,不論在推廣、定價還是交叉銷售等方面都已相當成熟。

    從前,快件可能是在買家下單后,才從賣家的倉庫發貨到收件地址,單是中轉和派送也花上5至7天。借助大數據電商及快遞公司可能在「雙十一」前把貨物安放在潜在買家的住宅或辦公室附近,等待買家下單后,就可以第一時間把快件送到客戶手上。這樣一來,便可緩解對中轉和最后一公里派送的壓力。另一個好處是可增加買家的滿意度,減少因速銷可能延長的等待時間。

    此外,運輸成本也會大大降低,原因是從以前的「跨省」變成「同城」快遞;由「單一快件」轉為「批量發貨」;由「賣家到買家」進化到「統一倉庫到買家」的模式轉變。

    當然,要準確估計每個消費者的購買商品及數量確實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電商的下一個目標將會是由「預測」變為「管理」買家的喜好、落單時間等,亦要加強快遞公司對其依賴。這樣,才能實現馬雲所講的「讓通過『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菜鳥)這個網絡的任何商品實現全國24小時可達」。因此,未來在內地以至全球銷售已全面走向大數據時代,所謂得數據、得天下!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