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特別報道

廣州全新出發 創新驅動戰略激發市場動力
2017年 12月 03日 08:57    香港商报
 

    全球首架可載客的無人駕駛飛機,全球首台集人臉、指靜脈、虹膜三種生物特徵身份認證技術於一體的ATM機,用戶遍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社交APP……這些領先全球,風靡世界的創新,都誕生在有著「千年商都」美譽的廣州。
    中國經濟第三城,攜開放和創新基因,積極推進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建設,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的創新型企業不斷涌現,與此同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升級商貿模式,不斷推動國際合作,吸引著全球的目光。
    廣州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要素,依靠科技創新驅動戰略,引領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全球創新浪潮涌動的今天,千年商都正充分釋放創新活力,全面激發市場動力,廣州全新出發。香港商報記者 朱樺 徐紅
    從貿易樞紐到國際科技創新樞紐
    在世界權威城市排名機構GaWc發布的2016年世界城市體系排名中,廣州首次躋身世界一線城市行列;聯合國發布《世界城市化前景》報告,統計全球人口超過1000萬人的超大城市在2010年到2015年的發展速度,廣州獲評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超大城市;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內地《機遇之城2017》,廣州連續兩年位居榜首;海歸回國就業意向城市排名,廣州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上海。作為政府力推的三大樞紐建設之一,廣州在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市創新創業吸引力大幅提升,一個由貿易樞紐向國際科技創新樞紐的發展路徑正在成形。
    在向國際科技創新樞紐演進過程中,廣州著重拓展創新發展新空間。廣州科創委副主任詹德村介紹說,廣州大力推動珠三角(廣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區十九園」建設,強化自主創新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三區聯動」,著力打造廣州科技創新走廊,科技創新的區域集聚效應凸顯。
    富士康10.5代顯示器項目、思科智慧城、GE生物科技園等高科技含量的企業、項目相繼落戶廣州;阿里巴巴、騰訊等一批互聯網企業落戶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將培育成千億元級的互聯網產業集聚區;海爾集團落戶南沙,打造海爾全球產業金融中心,預計將為南沙帶來近200億元相關投資;美國醫藥龍頭企業賽默飛世爾科技投資的精準醫療客戶體驗中心投入運營。
    在這些科技創新企業的帶動下,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迅猛增長,目前這一群體總量已達4739家,是2012年的3.4倍多。尤為亮眼的是,僅2016年就新增2820家高新技術企業,增速居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之首。廣州科創委預計,2017年廣州將净增高新技術企業2000家以上。
    IAB助力廣州科技創新垂直超越
    在珠江航道上的官洲島上,廣州國際生物島是廣州市累計投入數十億元,自2003年起就提前布局生物醫藥產業的代表之作,這座城市也因此在全球生物醫藥版圖中烙上了越發清晰的「廣州位置」。
    廣州推出「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計劃,正是對產業新動能展開全面的探尋,正如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的觀點:城市的發展想要突圍,必須要有打破傳統的能力和勇氣,在這個結構性變化的時代,無法「彎道超車」,只能「垂直超車」,在新的層面上快速趕上。而廣州力推IAB三大產業,無疑就是廣州垂直超車的三條賽道。
    在IAB產業計劃中,生物醫藥產業行動最快。《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7-2021年)》提出,廣州將力爭到2019年底生物醫藥產業產值超1300億元,吸引1-3家世界500強醫藥企業來穗發展、3-5家國內龍頭企業在廣州設立研發中心或生產基地,培育3-5個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重大品種,創新研發5-10個新藥,研發上市20-30個三類醫療器械產品。到2021年,廣州生物產業規模實現5000億元,增加值達1200億元,占GDP比重超4%。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說:「廣州選擇生物醫藥這條路走對了!」生物產業無疑將是廣州IAB計劃中最先突圍的「黑馬」,引領廣東趕上下一個技術革命爆發期。
    一個生物醫藥企業的孵化期長達5到10年,研發一種新藥要投入數以億計的研發費用。一旦藥品投產,其市場銷量又往往以10億元為基數起跳。
    僅「十二五」期間,廣州89 個新藥獲批開展臨床研究,19個新藥取得生產批件,生物產業年均增長率超過14%,2016年廣州市醫藥制造業增長17.8%,是高技術制造業中增長最快的行業,擁有廣州藥業、香雪制藥、達瑞生物、達安基因等幾十家上市公司。
    廣州仍在加速搶占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制高點。今年以來,一批國際級的生物醫藥創新型項目陸續落戶廣州:百濟神州生物藥項目正式落戶中新廣州知識城,全球最領先的抗癌藥有望實現「廣州造」;通用電氣醫療集團GE生物科技園項目在中新廣州知識城破土動工;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巴塞羅那醫學院等國際項目接踵而來……。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上,廣州也并不遜色於其他城市,這里「隱形冠軍」眾多,網易、微信、唯品會、YY、久邦等都扎根廣州,廣州也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平板顯示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優勢比較明顯。
    2016年廣州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達2892億元,軟件業務收入超2600億元,廣州躋身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第二名、「互聯網+」城市榜前三甲,移動通信天線產能全球第一,市場占有率第二。
    作為全球聚焦的新興領域,人工智能不僅成為BAT等巨頭大舉進軍的焦點,也成為廣州這座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的產業新戰略之一。
    在廣州的人工智能英雄譜中,佳都國際是其中的代表企業。早在10年前佳都便提前布局人臉識別、視頻智能分析核心技術。「嘀……」進入站台,手機信號得到確認,地鐵閘門自動打開,「刷臉」進出廣州地鐵,即將落地成為現實。
    為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在廣州的集聚發展,南沙成為廣州IAB戰略的主要承擔者之一,南沙將成立一個100億元規模的「廣州人工智能產業基金」,打造一個3000畝的「南沙人工智能產業園區」。廣州將把人工智能轉化為創新生產力。
    廣州把人工智能作為重要的新興產業來謀劃,已經吸引了亞信數據、IDG、科大訊飛等行業龍頭前來布局或增資,表明了廣州在人工智能產業的磁石般的魅力。
    從IAB到NEM 廣州科創再放大招
    用10多年的時間來不斷培育壯大一個產業,這體現著廣州的淡定和從容,也展現著廣州的雄心--就是要用厚積薄發來震撼你的眼球。現在,廣州再一次站在全新賽道上的展開科技創新的競逐,繼「IAB」后,廣州推出NEM計劃,也即在廣州打造一個新能源、新材料的產業創新集群。    不久前,東方電氣集團與恆運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將共同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研發中心、孵化器、加速器、中試和產業化平台,打造NEM(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創新集群。
    據了解,將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提到與IAB產業并列的高度,最早見於今年7月,根據廣州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可見,提出這一產業概念,在今年8月廣州發布的重磅文件《廣州市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實施方案》中,提出了8個重點領域,其中就有新材料、新能源。
    如果說,選中IAB產業,一方面是因為其代表未來產業方向,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實現跨越式發展。形象地說,在現有的跑道上跟別人競爭已趨於成熟的技術,只會事倍功半,不如換條新跑道搶占先機。這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同樣的邏輯也體現在NEM產業上。舉例而言,新能源產業方興未艾,在原料領域的頁岩氣、可燃冰,是未來國際競爭「皇冠上的寶石」;而廣州更看重的應是應用層面,比如新能源汽車,從政策傾斜到特殊號牌等,各種政策優惠不斷,足見其未來空間。
    能源與材料,一個是產業的「血液」,一個是產業的「糧食」,缺一不可。可以說,如果IAB產業更著重於在后端市場應用層面、軟件層面的突破,那麼NEM產業就更著眼於工業生產的前端鏈條、基礎設施上的突破。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占據了新能源與新材料的主導位置,就占據了未來工業生產尤其是先進制造業的話語權。產業發展「萬變不離其宗」,再复雜的技術演變,都需要能源和材料作為基礎。
    根據廣州市的規劃,到2019年年底,新材料產業高端化、品牌化取得明顯成效,產值達到3600億元,推動新材料產業智能化、綠色化、健康化升級,建成國內新材料產業集聚區;新能源到2019年年底,產值達到1200億元,新能源產業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取得明顯成效,力爭建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品研發基地。
    應該說,在NEM這兩個產業領域,廣州當然也已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優勢。比如在新能源領域,廣汽智聯新能源車產業園總投資超450億元,將成為廣州造車行業向新能源轉型的重要支點。     而在新材料領域,總部位於廣州科學城的金發科技是全球領先的新材料企業,曾三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從新型汽車保險杠到醫用3D打印模具,都會使用到金發研制生產的產品。像這樣的企業和產業布局,廣州還有不少。有前瞻、有前景、有基礎,廣州NEM產業,未來大有可為。
    廣州科技創新企業豪華矩陣
    聯通世界,要素集聚,正在激發著產業的深層變革。廣州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裝備制造等廣州新經濟發展的第一線,廣州創新標杆企業和產業集群,他們成為廣州新經濟發展的強大力量。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廣州年產值超億元的移動互聯網企業超過50 家,涌現了網易、阿里UC、騰訊微信等一批移動互聯網龍頭企業,以及唯品會、歡聚時代、廣新控股、跨境易等一大批國內領先的電子商務骨干企業。
    在智能裝備方面,廣州數控、廣州達意隆、廣州中設、廣州電氣等本土企業強勢崛起;禾信儀器是中國首家專門從事質譜儀研發和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億航誕生了全球第一款全電力低空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巨輪智能在工業機器人控制器以及RV減速器等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廣州瑞松為車企「量身定制」的全自動機器人生產線,能讓車企按照市場訂單來生產,基本做到「零庫存」。
    作為廣州力推的NEM科技產業集群,在新材料領域更是「隱形冠軍」們扎堆:金發科技的高分子材料、產品已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1000多家知名企業提供服務;白雲化工專注於建築密封膠市場,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廣州金南的軟性磁條一直占有全球市場65%-70%的份額。
    在生物醫藥領域,廣州金域醫學堪稱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獨角獸」;達安基因在福布斯發布了2017「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排名世界第十,在入圍的中國企業中位列第一;百濟神州生物藥項目落戶,讓全球最領先的抗癌藥有望實現「廣州造」: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巴塞羅那醫學院等國際項目接踵而來……。
    人工智能發展火熱的今天,廣州佳都科技憑藉10年前就提前布局人臉識別、視頻智能分析核心技術,帶動廣州的人工智能產業加速前行。
    在科技創新大咖之后,廣州還擁有龐大的科技創新企業矩陣,目前,廣州科技創新企業規模超過16萬家,一大批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的創新型企業不斷涌現。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