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新界專刊

傳統文化承傳--大澳街巷與人物
2017年 12月 03日 00:00    香港商报
 

    大嶼山西南一隅的大澳,無論假日或镕時,都感覺到人頭涌涌,一片興旺場面,令人有日日趁墟的感覺。藝墟在港九越來越流行,甚至遠在新界墟鎮,那是好現象。華廈大地的鎮墟向來受居民喜愛,除購物外重要的是村民之間交往,也在趁墟中表露無遺。不要強調所謂國民教育,當政者及地方首領重視墟市就是最佳傳統國民教育。

    吉慶前后街的街景

    大澳區街道不多,文化中心集中在吉慶街、吉慶后街、太平街等,從街道的取名可知其地住民在和平、善情的氛圍中勤懇地工作及生活。遇天災人禍更全澳居民通力合作,如決堤、水浸、火災等,其充分互助濃情充滿着每一角落。從各式各樣廟宇、神祇也突出其地住民的包容性。著名的大澳「端午龍舟游涌」於2011年正式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就激發起大澳漁民及居民敦厚本心,在廖博士、黃畫家、瓊姐等有心人士影響下,一幕幕大澳本土文化盛宴一一展開,吸引着游客(有文化內涵者)注目。近期又有個「大澳文化周」進行中,其中環節系「大澳書籍作者交流會」。

    風土人情趣味盎然

    據筆者所知,近年來有關本土或境外旅游書籍出版如雨后春筍,但我也向我的旅行班學員經常說:「百人喜旅行,只百分之五會購買旅行(或導游)書,特別有關本土者,因為他們說書中所介紹景點都去過啦。」自以為理由充足,殊不知有些旅行者所謂到過,是多麼膚淺意識,到過會了解嗎?更不用說通識與研究,也許那是學者所為,即使是學者也是為交功課及一紙證書而為罷了,哪里是喜愛。正如走獸般,牠們食飽就睡,睡醒就食,是極限;人類有思想,有作為,所思所想為自己、國家及人類祈望都有貢獻,這社會給你許多方便,你也要為社會作點回饋吧,否則與走獸何异。

    漫步在大澳各街道中,細細欣賞、思考,閣下會發覺那些門前后土地、石狗,甚或一塊石頭,都被住民奉拜,那說明什麼?他們的樂天與信仰呀。人類學家早已為他們訂了個學術名詞,那是「石頭拜」,正如港島寶雲道的姻緣石般,拜拜,增信心打拼也多點氣力,你能視為迷信嗎?    小島寡民心宜寬

    提起日本人,對華人來說是愛恨交迫,早在六、七十年代日本電器大行其道,家家電飯煲多為日本制造,回顧其他國家制造的形笨用久,本來耐用是好的,但大多數人心態貪新忘舊喜新鮮感,從正面來說亦因此促成多多新發明、刺激經濟生態,老字號也要有新產品,質量好是有品味者所尊,一般平民重要的是平靚自以為正。回說大澳多位原居民,雖留學外地,學成也能回澳為其繁盛而努力,特別文化界,那更為難得。從最近所見的大澳文化周活動中,看到新一代充滿希望,老一輩全力支持,大澳比昂坪更有希望,鹹魚的霉香比齋菜來得純真,船家的孩童笑臉沒一點造作,此刻自然心里吐出回響:「我愛大澳」。

    諸位延續探索大澳,可從這些書中探究:1.大澳水鄉的變遷、2.澳水漁風、3.大澳端午龍舟游涌、4.大澳(三聯)。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