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國版自貿港呼之欲出
2017年 12月 04日 04:29    香港商报
 

    推進全面開放格局

  中國版自貿港呼之欲出

  在中國自貿區發展方興未艾之際,升級版的自貿區——自貿港即將粉墨登場。「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十九大報告的這一提法,引發了外界極大的關注。而從近期的動態來看,目前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四川等多地都傳出了正在著手啟動或醞釀探索自由貿易港建設方案,這意味著中國新一輪更大程度的對外開放漸行漸近。中國為何要建自貿港?哪些地方適合建自貿港?如何建設自貿港?國際最為知名的自貿港有哪些經驗值得中國借鑒?本文試圖一一解析上述各方關注話題。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打造升級版自貿區

  中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於2013年9月,它是十八大後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標記和橋頭堡。在此基礎上,國務院在最近幾年陸陸續續批覆了天津、廣東、福建等自貿試驗區,逐漸形成了「1+3+7」共計11個自貿區的格局。經過4年多的發展,上海自貿區已經積累了不少發展經驗,目前已有100多項創新制度在全國推廣。

  那何為自由貿易港?國務院副總理汪洋11月10日在《人民日報》撰文稱,自由港是設在一國(地區)境內關外、貨物資金人員進出自由、絕大多數商品免徵關稅的特定區域,是目前全球開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他在文中表示,中國海岸線長,離島資源豐富。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對於促進開放型經濟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九大報告提到在新時代要更加擴大對外開放,通過開放倒逼改革,引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想要在自貿區的基礎上打造新的開放高地,以使商品、資金、人員等更加自由地流動,自貿港因此應運而生。

  「雖然自貿區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總體而言,這幾年自貿區的改革試驗步伐比中央想象的要慢,根據目前形勢,中國政府在十九大後要加快開放的步伐,要建設對標國際開放程度最高的自貿港。」林江說,雖然自貿區本身也是開放的,但由於範圍太廣,要做一些制度創新,或者金融改革如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商事制度改革等存在一些現實性障礙,因此需要打造升級版的自貿區,在有海關圍網、面積相對較小的自貿港進行制度的改革和創新。

  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強調「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以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準確判斷國際形勢新變化、深刻把握國內改革發展的新要求。

  談及自貿港建設的背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亞洲金融風險智庫首席經濟學家秦逸飛認為,在目前反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進一步深化的情況下,中國作為GDP全球第二、進出口貿易第一的國家,不僅有振興國際貿易的責任和義務,更有現實需求。同時,探索建設自貿港也是為了配合中國繼續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主動掌握全球自由貿易主導權的具體重大舉措。「十九大報告明確說明自貿港的核心作用在於建立『全球開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同時基於效率提升的營商環境更優,也必將對中國經濟形成全面、更強的輻射效益。」

  秦逸飛指出,中國即將在明年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在新的改革開放關鍵時間節點上,試圖探索出一種更適宜經濟增長的制度,並促進開放型經濟創新發展的需要,似乎為自由貿易港賦予了特殊時刻的歷史使命。

  自貿港被認為是自貿區的升級版,是自貿區中的自貿區。與自貿試驗區相比,秦逸飛認為,自由貿易港在功能上不但能實現絕大部分貿易不通關、不設卡的自由流通,而且對金融資本和人員的出入境也更加便利化。他指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流通自由貿易,對中國實現人民幣國際化、資本自由化等一系列金融創新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上海或再次走在前列

  上海作為內地首個保稅區、自貿區的所在地,論開放程度、港口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都排在全國前列。數據顯示,目前上海港與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建立了集裝箱貨物貿易往來,國際班輪航線遍及全球各主要航區。2016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02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71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5%,自2010年以來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

  從建設進度來看,上海無疑再次走在了前面。根據今年3月公布的《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方案》),上海將在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設立「自由貿易港區」。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此前透露,目前,商務部正會同上海市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自由貿易港的有關建設方案。而在近期,上海立信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也表示,上海市已將自由貿易港建設方案報送國家有關部委徵求意見,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區域圍網、監管平台建設等工作,為正式啟動做好準備。樂觀預計,2017年年底將形成上海自由貿易港建設方案。

  從國際常規上看,自貿港往往是設在沿海港口等交通物流中心,以便利用港口區位優勢,使國際貿易船隻進出港區,裝卸、儲存與過境中轉等基本功能得以發揮。但從內地的部署情況來看,除了上海、浙江舟山等沿海港口城市在探索建設方案外,四川、西安等地內陸省市也透露出要建設內陸自由貿易港的意圖。

  在林江看來,自由貿易港不一定單指海港,內陸港、空港也都應該在考慮的範圍內,比如四川、重慶、甘肅、陝西等地可以借建自貿港的「東風」,深入推進陸上「絲綢之路」的建設,通過對接中亞、歐洲等地,使「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更加順暢。

  借鑒國際經驗

  既然自貿港被喻為升級版的自貿區,那麼未來中國各地的自貿港該如何建設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縱觀全球比較知名的自貿港,如新加坡、香港、迪拜、鹿特丹等,無不是自由程度高、通關最為便利、創新和服務能力超強的港口地區。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經濟發達程度等不同,這些自貿港的優勢也各有千秋。就新加坡自貿港而言,其優勢主要在技術和制度創新。比如早在1989年,它就推出了全國電子數據交換系統貿易網,囊括了海關、稅務、安全等逾35個相關部門,使原本需2至7天的通關時間,達到了理論上可以縮短至1分鐘的程度。

  雖然國內對自貿港建設尚處於空白階段,但通過近幾年的自貿區建設所累積的成功經驗,各地自貿港的建設藍圖或許並不難描畫,而國際公認較為成功的自由貿易港或將成為重要參照標準。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自由貿易港將會在借鑒國際通行做法的基礎上,根據現實條件進行制度安排。但毋庸置疑,中國自貿港建設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摸索制度創新,除了嘗試繼續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以外,還包括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和自由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上海今年3月份公布的《方案》指出,根據國家授權實行集約管理體制,上海自由貿易港區將在口岸風險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依託信息化監管手段,取消或最大程度簡化入區貨物的貿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簡化一線申報手續。探索實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金融、外匯、投資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風險防控體系。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自貿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波認為,上海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取長補短,認真研究香港、新加坡和迪拜等地,能夠形成全球性的貨物、人力和金融等資源的大量聚集,產生大量附加值服務的原因所在。「重點的開放舉措、重要的便利化措施、創新型的貿易和金融模式,即將出台的方案裏必須明確,這樣才能體現中國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雄心,在全球自由貿易港區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吸引全球資源匯集,加快推進上海建設四大國際中心的目標。」

  離岸金融料是發展重點

  綜合上海相關部門領導人的發言和有關專家的研究可知,上海自貿港建設將圍繞實現貨物、資金和人員三大要素的自由流動展開,將取消或最大程度簡化入區貨物的貿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簡化一線申報手續,大幅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此外,自由港將力爭實現「境內關外」的整體監管策略,以發展離岸貿易、離岸金融為方向,實施符合國際慣例的金融、外匯、投資和出入境等管理制度,營造出一種「離岸」環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崔凡認為,自貿港建設的核心在於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在目前階段,國內建設自由貿易港首先應該大力吸引轉口貿易,更多地集聚商品物流以及供應鏈企業。但發展本地貿易、轉口貿易並不是終點,離岸貿易、離岸金融或將是自由貿易港政策最終大發展方向。

  「就目前而言,外資仍會擔心資金進得來出不去,目前自貿區所作的努力還有欠缺,資金的自由兌換還沒實現,如果自貿港大力發展離岸金融,完全可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從而更加促進離岸貿易的進行。」林江說,自貿港很多時候扮演的只是貿易中轉的角色,不需要進關即可以發展對外貿易。此外,離岸服務貿易發展如果做大,對法律、技術和知識產權較敏感的行業,可以在自貿港得到自由發展。

  林江提到,離岸金融的發展,如融資租賃服務,可以更多地開放給外資外商上,甚至保險公司、基金、信託的產品也可以在自貿港開展。「實際上,航運中心的業務很多和保險、融資租賃等有關係,這些特色金融以自貿港作為依託和載體,所發揮的作用將更加明顯。

  不會削弱香港地位

  關於內地自貿港的建設,人緣地緣接近的香港自由貿易港的諸多經驗或許更有借鑒意義。而香港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整個行政區本身就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它的自由和開放程度非常之高,對大部分商品零關稅,即除了4個稅號(酒類、煙草與香煙、碳氫油類、甲醇)以外的所有貨物的進出都可以享受零關稅。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資金都可以自由進出香港,並且在香港設立任何形式的公司所需要的註冊成本很低,外商投資者可以持股100%。

  事實上,香港已經連續23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貿易服務業,以及先進的金融制度,使其成為主要的國際貿易中心。不過,隨著未來內地自貿港建設的漸次出現,目前也出現了部分分析人士擔憂會對香港自由貿易港地位產生削弱的聲音。

  林江不認同會削弱香港地位的觀點。他認為,內地自貿港的發展和香港可以並行不悖。他指出,在很大程度上,國內的自貿港和香港未必完全一樣,在功能上會有差異化,本身也是錯位發展,互補性質多於互相競爭的情況。「香港是國際化城市,它的營商環境、法治化程度很高,內地和香港存在很大的距離,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發揮兩地優勢互補的問題。」林江說,內地自貿港背向世界市場,而香港是國際資產配置的中心,不是誰和誰搶生意的問題,而是很好的互補關係。近幾年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存在削弱,但實際上並不是內地搶了「生意」,而是很大程度上因為香港和內地的融合程度不夠,以至於國際航運中心的功能沒有得到強化。所以,內地自貿港和香港之間是互惠互利的,該考慮的是如何攜手做大「蛋糕」、做大市場。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