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講團到香港宣講十九大內容,中聯辦主任王志民首次以中共黨員身份在港宣講十九大,這是香港回歸以來的第一次。既是第一次,各方的評說自然不少,有不少猜測,也有抹黑。不過,中國憲法確立了共產黨的憲制地位,強調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具有領導地位,那麼,共產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是關於國家未來發展走向的大會,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自然需要明瞭。而且在香港未來的發展中,如何與國家發展互動,如何根據國家對香港的定位,香港都必須清楚,這對香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50多年的重要時段中扮演什麼角色,意義攸關。 「一國兩制」取得成功
1997年回歸后,香港重新納入國家的治理體系,「一國兩制」全面實施,成為中央治國理政新的管治模式。以「一國兩制」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凸顯中共的創造性戰略設想,而這一設想成為中央處理香港事務的總方針,最終成為中國的國策,是經過深思熟慮,考量歷史和現實所作的決定。過往的實踐證明,這個決策是十分正確的。但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的「特」特在實行不同政治制度,但大框架依然是在「一國」之內,也就是說,制度不同并不妨礙國家對香港的整體治理,香港依然是國家治國理政的重要一部分,「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部分。
所謂國家治理體系,是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就具體內容,包括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制度安排,如行政體制、經濟體制和社會體制等;就構成要素,包括治理主體、治理手段及治理效果等方面。
香港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依據基本法享有「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特別安排。而這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都是一個新的嘗試,因此既需要中央政府摸索經驗,也需要特區政府與中央一起探索實踐。回歸20年,「一國兩制」實踐取得很大成功,不僅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順利實現回歸,同時對回歸后長期繁榮穩定發展的探索也有了很大的成就,這是舉世公認的。但與此同時,香港發展中的一些羈絆、一些深層次矛盾也明顯顯露出來,需要在未來的發展中,未來的治理中實現改善。
事實上,對香港的管治是對中共執政的一大考驗。過往雖然有幾個自治區這樣的行政體制的實踐,但那畢竟是在單一社會主義條件下領導的國家建設,而1997年香港回歸后是在「一國兩制」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從20年來中共歷屆代表大會的表述可以看出,隨着「一國兩制」實踐的深入,中央對於香港治理的認知是在不斷思考,不斷深入: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開,當時大會的報告是這樣談及香港的:香港回歸祖國,標誌着「一國兩制」構想的巨大成功,標誌着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事實必將證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香港同胞一定能夠依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治理好香港;2002年的十六大提出,中央將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列為中共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嶄新課題;在2007年的十七大提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重大課題;到了十八大,強調了中央政府對香港各項方針政策「根本宗旨」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今年的十九大更是將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列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可見中央對香港重視程度和認知水平的與時俱進,同時也反映探索的難度。
宣講十九大十分必要
習近平主席「七一」視察香港時提出,「既要把內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好,也要把香港的資本主義建設好。」這兩個「建設」是對國家治國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更高要求。今天中央打破過去不必要的擔憂,在香港公開宣講十九大內容,增加十九大的透明度,正是回應習近平提出的兩個「建設」,體現對香港治理的自信,對港人的充分期待。這些年香港經濟發展的諸多瓶頸,除了政治因素外,也有客觀的困境,包括發展動力不足,行業拓展不易,年輕人上流空間受阻,土地短缺、以及勞動力及人才不足等等,中央在十九大報告中都有關注。比如提出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苦口婆心地希望香港用好國家資源,以獲得更廣的發展空間和更大的舞台,千萬不能錯誤理解高度自治,把高度自治變成束縛發展的繩索。這些提示,通過宣講廣而告之,順理成章,也十分必要。
十九大特別強調了香港與國家的命運共同體思路。報告希望香港在「一國兩制」實踐中為實現國家新的發展目標作出新的貢獻,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可以說,進入新時期,在國家治國理政中,在對香港的治理思路上,中央不斷積累豐富經驗,對「一國兩制」的實踐,對香港的治理已經具有更大的自信。
(作者是福建省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香港泉州同鄉會會長、嘉鴻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