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工作需要,看了上百分鐘的香港航拍視頻--從中環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到西九鱗次櫛比的碼頭貨櫃;從旺角多元繽紛的招牌騎樓,到長洲沈靜悠镕的漁家風光;從啟德開闊悠遠的無敵海景,到新界青翠欲滴的原始樹林。雖然香港自始至終都是那麼大,但融匯現代與傳統,協調中國與西方,兼顧城市與自然的多彩景色,令游客一轉身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美麗又多姿的香港天際線--在2012年一個美國旅游網站的評比中,香港天際線被選為全球第一。
近期在北京,同樣也有一個關於「天際線」的新聞:上周起,北京市城管局開始集中整治建築物屋頂戶外廣告牌匾標識專項活動,以「重現北京美麗天際線」。從新聞中可以看到,許多知名單位的牌匾如百度、中儲糧總公司、中國農業大學、漢光百貨等,都無法逃脫被拆除的命運。
需要肯定的是,此次行動北京城管以身作則,先從政府部門做起,不管是中央部門、事業單位、央企還是旅游景區、民營店面,只要是違反了管理規定,就一視同仁予以拆除,比起以往畏首畏尾的做法有了不少進步;再加上北京確實有不少招牌「審美堪憂」,廣大網友早就吐槽聲不斷。更何况,北京的冬季風大,不少高空招牌年久失修,安全隱患巨大,如今整治也確是消除安全隱患的良好時機。
還需更多作為
但問題是,以「天際線」來說事,則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僅僅拆除了廣告牌,北京的天際線就能變得好看嗎?畢竟從根本上說,塑造城市天際線的不是招牌,而是建築物和自然景觀。看香港的天際線剪影,人們可以輕易認出中銀大廈、IFC、獅子山、會展中心等標誌性建築;但以北京身處平原,且建築物普遍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與規劃的現狀來看,要是沒有「大褲衩」、「鳥巢」等屈指可數的標誌性建築,誰能從光禿禿的天際線里認出這里是北京?進一步來說,招牌密集、招牌醜也不怕什麼,油尖旺區的招牌密度全球聞名,色彩眾多,但只要規劃得當、管理充分,也能在保證安全的情况下形成獨特的香港特色。反倒是在碩大的北京,如果沒有這些顯眼的標誌牌,不僅外地人會徹底迷路,只怕連老北京也找不到自己身處何方,這又是否算的上「因地制宜」?更為關鍵的是,以北京如今的空氣污染情况,只怕看到藍天的日子都寥寥無幾,誰又會有心情去欣賞天際線?
必須承認,此次北京城管的行動確有可取之處,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意和實際。但應當思考的是,僅僅靠整治招牌就想「重現天際線」,是不是「柿子撿軟的捏」而忽略了真正的「硬骨頭」?「一刀切」式的僵硬管理,又是否真的適應目前北京的發展需要?畢竟,城市的靈魂,根植於每一個居民的生活點滴之中;城市的發展,必須優先滿足這座城市居民的需要。簡單的「重現天際線」,不如重新找回這座城市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