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特別報道

投資內蒙古正其時
2017年 12月 07日 00:00    香港商报
 

    優勢產業多個「第一」蟬聯奪冠

    經過新世紀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內蒙古形成了以能源、治金建材、農畜產品加工、化學工業、機械裝備制造和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的工業體系。

    順應國家能源需求結構加速升級、清潔能源需求急劇增長的大勢,在加快發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和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同時,大力推進煤的清潔生產和高效利用,發展高水平火電,建設電力外送通道,提高煤炭向清潔能源轉化比例。2016年,開工建設蒙西至天津等5條外送電通道項目,輸電能力4400萬千瓦。預計到2020年,全區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65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約1億千瓦,可就地轉化煤炭近4億噸,「煤從空中走」將實現更寬泛的領域。

    內蒙古原煤產量居全國第1位。2016年產煤8.5億噸,占全國產量的24.7%;發電裝機容量和風電裝機容量居全國第1位。2016年發電裝機容量11030萬千瓦,占全國裝機容量的6.7%。其中,火電裝機7601萬千瓦,風電裝機2556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636萬千瓦,水電裝機238萬千瓦,併網可再生能源規模占全區電力總裝機的31.2%;發電量居全國第4位。2016年完成發電量3949.8億千瓦時。其中,火電發電量3374億千瓦時,居全國第3位;風力發電量464.2億千瓦時,居全國第1位;光伏發電量83億千瓦時,居全國第2位;外送電量居全國第1位。2016年外送電量1357億千瓦時,約占全國跨省送電量的14%;2016年天然氣產量299.2億立方米,占全國產量的21.9%;稀土化合物產量居全國第1位。2016年,稀土礦產品產量5.9萬噸,稀土冶煉分離產品5.1萬噸。

    煤化工技術成國家示範和支撐

    內蒙古現代煤化工的旗幟可謂獵獵飄揚。近年來,陸續投產多個全球、全國首套(條)現代煤化工裝置項目(生產線),共采用100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為中國煤化工產業發歷提供了有力的技術示範和支撐。在此基礎上,國家又先后批准內蒙古開工建設了一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煤制尿素等項目,這些項目投產后,煤化工產業將衍生出百餘種產品,附加值將呈乘數效應增長,為自治區建設全國最大的現代煤化工基地奠定堅實基礎。

    煤制油產量居全國第1位,2016年產量97萬噸;煤制烯烴產量居全國第1位,2016年產量112萬噸;煤制天然氣產量居全國第1位,2016年產量11.4億立方米;甲醇產量居全國第一位,2016年產量741萬噸。

    裝備制造重點項目成業界翹楚工業重鎮實至名歸

    內蒙古通過引進大企業和成套技術,重點發展運輸設備制造、工程機械制造、汽車制造、清潔能源設備制造、大型化工機械和煤炭采掘機械制造等產業,推動了全區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全區已形成35.5萬輛汽車、45萬套汽車發動機、1萬輛鐵路貨車、7000台(套)風機生產能力,2016年產量1385台(套),風機產量位居全國第4位,

    包頭裝備制造園區產值超過千億元,包頭一機、二機的重型貨車、工程機械、礦山機械、鐵路車輛制造在全國乃至東南亞地區具有較強的影響力。2016年全區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長6.0%,占工業比重提高到5.7%。

    高新技術產業構建新支撐

    科技進步對內蒙古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整體實力明顯增強。自治區新增33家院士專家工作站,總數已達102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達138、128家,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全區有國家級高新區3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7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領域各類基地9個、可持續發展試驗區7個、科技企業孵化器10個、大學科技園1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5家,總數為352家,增幅達50%。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總產值為2933.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4.3%,同比增長10.0%。

    2016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58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95項,應用技術成果460項,軟科學成果3項。1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年專利申請10672項,同比增長20.2%;專利授權量為5846件,同比增長5.9%。首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2項。雲計算產業規模保持全國第一。全區雲計算數據中心規模達到2萬多個機架,已形成70萬台伺服器的承載能力,實際投入使用近40萬台伺服器。

    大型基地建設推動轉型升級

    內蒙古以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為抓手,加快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

    產業,全力推動工業邁向中高端。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7758.2億元,增長7.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和工業用電量別增長7.2%、1.8%。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總體保持穩定。原煤產量84558.9萬噸;發電量3949.8億千瓦時,增長0.5%,其中風力發電量464.2億千瓦時,增長13.8%;鋼材產量2016.8萬噸,增長6.3%;十種有色金屬產量334.2萬噸,其中鋁材產量272.9萬噸,增長48.4%;乳制品產量336.5萬噸,增長14.6%。

    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初級產品轉化率、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煤炭占比、工業能耗逐步下降。電解鋁、電石、甲醇、煤炭、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分別達到73%、65%、43%、32%、60%。能源、冶金建材工業增加值占比下降到43.4%和21.9%,煤炭增加值占比下降到21.9%;化工工業和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占比提高到8.5%和16.7%。雲計算、現代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國家大數據綜合實驗區啟動建設,稀土新材料產值增長27.9%,光伏發電量增長46.5%,轎車產量增長12.6%。

    全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797.9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242.1億元,產品銷售率96.4%。

    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石

    近年來,內蒙古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快。全區公路建設完成投資915億元,增長20.2%。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9萬公里,建成高速公路突破6000公里、一級公路6600公里,97個旗縣實現高速或一級公路建成通車,96%的嘎查村通瀝青水泥路。鐵路建設完成投資385.5億元,新增運營里程200公里,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1.37萬公里,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機場建設完成投資10.1億元,完成阿拉善左旗通勤機場飛行區改擴建項目,烏蘭察布、扎蘭屯機場通過行業驗收并正式運營,全區民用機場總數24個。

    能源、水利重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區電網建設完成投資224億元,220千伏以上變電容量超1.2億千伏安,電網線路長度超3.2萬公里;錫盟至山東、錫盟至江蘇、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廟至山東、扎魯特至山東5條特高壓外送電通道全面開工建設。水利建設完成投資200億元,黃河內蒙古段二期防洪工程、嫩江干流治理工程全面開工,尼爾基水利樞紐下游內蒙古灌區工程、綽勒水利樞紐下游內蒙古灌區工程、扎敦水利樞紐等在建工程進展順利。開放型經濟成發展新引擎

    內蒙古充分發揮內聯八省區、外接俄蒙的區位優勢,國內區域協作全面加強,同俄蒙務實合作不斷深化,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向北開放橋頭堡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積極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制定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中蒙俄經濟走廊實施方案,滿洲里綜合保稅區封關運營,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取得突破。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772.8億元(人民幣),新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0家,實際利用外資39.7億美元,同比增長17 8%。新備案境外投資企業114家,中方協議投資額22.9億美元,同比增長32.3%。全區口岸進出境貨運量7887.4萬噸,同比增長19.8%。鄂爾多斯航空口岸通過國家驗收,阿拉善盟烏力吉公路口岸獲得批覆、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過貨量超過8萬標箱。區域合作引進國內區外資金到位3744.8億元,增長10.4%。

    莽莽森林遼闊草原最美的詩和遠方

    草原是內蒙古的最大特色和優勢資源,全區草原總面積13.2億畝,占全國草原面積的2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10.1億畝,自東北向西南劃分為溫性草甸草原、溫性典型草原、溫性荒漠草原、溫性草原化荒漠和溫性荒漠五大類地帶性草原,非地帶性草原主要有低平地草甸、山地草甸和沼澤類。內蒙古大草原是目前世界上草原類型最多、保持最完整的草原之一。全國11片重點牧區草原,內蒙古占5片,有馳名中外的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科爾沁草原、烏蘭察布草原和鄂爾多斯草原。內蒙古草原植物資源豐富,有野生植物2000餘種,其中飼用植物793種。

    內蒙古是祖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中國森林資源最豐富的省區之一。森林資源從東到西分布有大興安嶺原始林區和大興安嶺南部山地、賀蘭山、額濟納等11片次森林區,以及長期建設形成的人工林區。2013年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全區林地面積6.6億畝,森林面積3.73億畝,均居全國第1位;活立木總蓄積量14.84億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積13.45億立方米,均居全國第5位;森林覆蓋率21.03%。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原始林區和大興安嶺南部山地等11片次森林區,人工林遍布全區各地。

    重點生態工程深入實施。全年完成營造林1511萬畝,種草348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929萬畝,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取得積極進展。香港商報記者郭建麗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