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粵港澳大灣區的璀璨明珠
交通全面融入廣深港「30分鐘生活圈」
近年來,惠州從「高鐵時代」到「航空時代」再到「城軌時代」,讓惠州一步步邁向全省重要的區域交通樞紐。
目前,惠州正在加快以海港、空港和高速公路網、軌道交通網、寬帶通信網「兩港三網」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作為未來整個廣東「五大干線機場」之一、將承擔深圳第二機場功能的惠州平潭機場,也正在加快升級。與此同時,加快500公里軌道交通和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設,不斷完善陸海空立體交通體系,全面融入廣深港「30分鐘生活圈」。
今年1月5日,廈深鐵路深惠汕段開通捷運,每天14趟捷運化列車往返惠州南站與深圳中心區,覆蓋上下班交通,常規列車加上捷運化列車,惠州南站往深圳方向列車大約每20分鐘一趟,30分鐘可到深圳北站。
此外,深圳地鐵14號線延伸段、深惠城際(東線)規劃設計等工作正加緊進行。
交通的利好,帶來了產業對接方面的利好消息頻出。環大亞灣新區和三縣(區)聯合設立駐深圳投資促進中心,去年先后在深圳舉辦3場投資說明會,共簽約項目29宗,計劃總投資1592億元。
隨著相關道路規劃的實施,環大亞灣新區與深圳的對接通道將更加順暢,創新要素流通更加便捷,更多的優質項目、資金、人才、技術向新區加快聚集,這樣即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添薪加溫。
經貿去年平均每3天1宗港資項目落戶
香港是惠州最大的外商投資來源地區,惠州外資企業中數量最多的是港資企業。惠州骨干企業中,處處可見港資企業。在惠州投資的知名香港企業,有和記黃埔、旭日、金山、新世界、中建電訊、南旋及伯恩光學等。港資企業在惠州的投資遍及第一、二、三產業,主要集中於制造業的電子資訊、紡織服裝、玩具箱包、家具、燈飾、工藝品及五金塑膠制品等行業。
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背景下,惠港兩地合作更為緊密。該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表明,2016年,全市新簽港資直接投資項目112宗,合同利用港資直接投資額10.95億美元、實際利用港資直接投資額6.82億美元,分別占全市新簽外資項目、合同利用外資、實際利用外資的72.7%、51.3%、59.7%。換言之,去年平均每3天就有1宗港資項目簽約落戶惠州。
該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表明,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批准設立港資企業7789家,占全市外資企業的76.7%。與此同時,香港也為惠州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地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市企業在境外投資項目19宗,其中13宗項目在香港。
惠州作為全國重要的智能終端制造基地,制造的智能手機、液晶顯示、車載電子等產品的產量、市場份額居全國乃至世界前列。
在這其中,不乏港資企業的身影。伯恩光學便是一個典型。落戶惠陽短短幾年,伯恩光學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玻璃制造商,全球市場占額超過60%,是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手機背后的「隱形冠軍」。迄今,伯恩光學已經形成了包括光學玻璃、藍寶石玻璃、觸控屏、指紋模組組裝等在內的70多項專利成果,也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手機玻璃配件供應商之一。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海內外知名企業都在它的用戶名單上。
在扎根惠州的同時,香港仍然在港資制造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眼下,伯恩光學正在籌備年底前於港交所上市,除此之外,在數百億元人民幣規模的全球市場銷售中,香港還是伯恩光學的采購與訂單中心,內地則是生產和研發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伯恩光學的珠三角工廠,活躍著100多名香港籍員工,他們主要承擔工程技術研發任務,涵蓋了生產自動化到真空鍍膜等多個領域。
創新惠州是頗具特色的智造高地
在創新驅動發展大潮涌動的今天,作為「藍色引擎」的環大亞灣新區、「綠色引擎」的潼湖生態智慧區等重大平台不斷發揮引領作用,一批千億級、百億級產業園區強勢崛起,「2+2+N」現代產業體系更加完善,惠州將成為廣東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成為智造新高地。
1998年,香港回歸祖國的第二年,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建興從香港奔赴惠州大亞灣,20年間,他見證企業產品線兩次天翻地覆式的巨大轉變。
「2002年,我們第一次轉型,由音響和DVD機配件轉產數碼相機和打印機。2007年,我們又一次轉產手機整機。制造業萬變,但不離其宗,關鍵是要掌握核心技術。」他說。
每次轉型,光弘科技都是和內地經濟發展變化同呼吸、共進退。
唐建興介紹,近年來,光弘科技在加大公司智能化自動化生產線改造的同時,也加大生產線信息化的融合能力。從以前簡單的「拼人頭」--靠勞務成本和嫺熟的產業工人,轉為如今「拼智能化」以「互聯
網+」為依託的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線,以及現代的管理理念。這是光弘科技近年來轉型升級的思路,透過不斷抓住機遇尽快提升自身「含金量」,贏得市場。
如今,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國內知名手機整機生產廠商之一,該公司於去年底完成了二期擴建項目的一期工程。眼下,唐建興正緊鑼密鼓地籌備第二期工程,預計2018年投產后,這家企業的年產能將達到6500萬台,屆時將躋身國內手機生產廠商的「第一梯隊」。
「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我們既要看到在珠三角的港資企業越來越本地化,也要看到香港對於我們這些企業的窗口作用并沒有改變,特別希望有更多香港年輕人選擇到內地港資制造企業發展,以更大的視野擁抱粵港澳大灣區、擁抱祖國。」唐建興說。
香港醫療專家常到惠州義診培訓
「心肺復蘇應該怎麼做?」日前,博羅縣觀背村一位村民向志願者請教了急救知識,而志願者的急救知識,則是經過香港聖約翰救傷隊和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專業培訓的。
原來,一個多月前,香港聖約翰救傷隊、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和博羅縣手有餘香志願者協會,在博羅縣觀背村建立了惠州首家「社區急救知識普及示範基地」。揭牌儀式當日,香港聖約翰救傷隊和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的專家,對30多名志願者進行了急救知識的普及培訓。基地主要由博羅縣手有餘香志願者協會長期在此向市民傳播急救知識,市民可隨到隨學。學員較多時,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將及時提供技術支持。
事實上,惠港兩地的醫療合作活動還有很多,例如,今年上半年,惠州市港澳辦與市衛計局主辦2017年惠港國際醫療新進展講座,惠港兩地醫學專家出席,并進行了講座及醫學交流。
此類活動,加強了惠港兩地的醫療合作,同時也讓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到了香港的先進醫療服務。2009年至今,惠州已有惠港國際醫療中心、惠港醫養中心大廈、香港與惠州合辦的「惠州市社區急救知識普及示範基地」、廣東省葛洪中醫藥研究院等主要項目落地實施。
惠州市衛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大灣區戰略規劃推進,惠州將會繼續深入推進惠港醫療合作,打造粵東地區醫療衛生高地,助力惠港兩地醫療健康事業發展。
惠州首提5個「香港+」
7月3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考察惠州時,惠州首次大膽提出設想,在惠州探索「飛地模式」,規劃建設港惠深化合作試驗區(示範區),實現港惠資源整合、利益共享。首次提出5個「香港+」的設想。推動「香港前沿+惠州腹地」,加強惠港交通對接,全面融入大灣區東岸「半小時生活圈」「香港創新+惠州智造」,共築全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香港資本+惠州市場」,共推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香港經驗+惠州探索」,進一步增創營商環境新優勢「香港服務+惠州生態」,共築宜居宜業宜游「三宜」優質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