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廣州科技創新系列報道】之四:人才篇:以產引才,以才促產,產才融合
廣州以全球視野引進創新型人才
站在中國乃至全球創新風口浪尖的廣州,正大力集聚全球資源和要素推動科技創新樞紐建設,而在這個過程中,廣州正以全球視野引進創新型人才,無論是從國外還是國內引進的人才,都要求帶著項目來穗,且放在科技園區或孵化器,引導轉化為高新科技企業。香港商報記者朱樺
制定實施「1+4」人才政策廣州積極落實「1+4」人才政策。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著力培養、引進、集聚產業領軍人才、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2016年廣州市印發了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的意見》及4個配套文件。
按照該政策,廣州從2016年到2020年的5年中,市級財政將拿出約35億元,共支持100個創新創業領軍團隊、500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5000名產業高端人才、10000名產業急需緊缺人才,吸引帶動各類產業人才來穗工作。
廣州對入選的高端創新團隊給予300萬元人才經費資助和最高3000萬元的項目經費資助。廣州已經評選創業領軍團隊11個、創新領軍團隊10個、創新創業服務領軍人才9人、杰出產業人才29人,創新創業領軍團隊的申報項目主要集中在生物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等行業。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共遴選珠江科技新星904人。
廣州還積極落實廣東省重大人才工程,入選省「珠江人才計劃」創新創業團隊62個、領軍人才65人。
切實解決優秀人才及其子女在戶籍、就學等方面的「市民待遇」,廣州還通過實施「人才綠卡」制度,共頒發人才綠卡3000多張,使廣州的人才「磁場」效應顯現。以全球視野引進創新型人才在廣州的人才戰略中,尤其重視以站在全球視野的高度引進創新型人才。廣州提出以全球創新指數前20名國家(地區)、全球排名前100名的大學、全球排名前100名的實驗室、全球500強企業的優秀人才和IAB、NEM的各細分行業世界排名前50位的專家學者為目標,大力實施人才引進行動計劃。
廣州將重點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以及兩院院士,重點培養一批具有成長為兩院院士潜力的人才,對廣州市新當選的兩院院士和新引進的杰出人才,每人給予100萬元工作經費和500萬元獎勵補貼,每培養一名兩院院士給予培養單位500萬元獎勵。
廣州還將爭取實施更具吸引力的個稅優惠政策,針對產業領軍人才、企業高管和高技能人才,對其個稅實施全國最大力度的獎勵政策。實施「定制化」、「應需化」人才培養計劃,引進世界前100名大學到廣州建立聯合研究院,開展決策諮詢、政策研究、教育培訓活動。鼓勵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知名大專創建創業學院,開展創業課程,聘請企業家做導師,為本地科技企業定向培養人才。實施全生命周期的人才集聚工程為了更好的吸引創新型人才落戶,并提升創業成功率,廣州人才戰略上,實施全生命周期的人才集聚工程。
廣州科創委副主任詹德村介紹說,廣州不斷加強產學研、創業園區、科技團隊、孵化基地、信息交流等人才平台建設,對創客、大學生就業、人才創業予以支持。
此外,廣州還加大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支持力度,落實杰出產業人才補貼、珠江科技新星、羊城工匠計劃,以項目帶動人才集聚。
在實現科技與人才的結合上,廣州始終堅持「產才融合」政策,以主導產業集群匯聚高端人才,重點對接與主導產業關聯度高的創業領軍團隊和創新領軍團隊,集聚高精尖人才,實現以產引才、以才促產、產才融合的良性格局。一組數據進一步表明人才與產業的聯系:截至2017年9月,全市高企業擁有廣州市產業領軍和創新領軍團隊11項,7018名千人計劃專家從事的領域大部分與前沿、新興產業相關。其中生物醫藥生命科學最多,達2000人,占到1/3;其次是工程與材料領域,第三位是信息科學與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晶片、自動化等。打造科技人才交流對接平台為實現科技人才交流與對接,廣州重點舉辦被譽為中國海外留學人員交流「第一品牌」的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簡稱「海交會」),為科技人才創新創業、交流對接提供廣闊平台。
在2016年海交會上,共有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獨聯體等世界各地3300多名海外人才參加,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65%,有意向回國創業發展者占70%,帶來科技發展項目1000多項,20多位海內外知名專家院士到場交流,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成效顯著。
廣州還將加快廣州開發區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和南沙「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建設,搭建人才創新創業平台,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國際創新要素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