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特別報道

新時代新征程新祁陽
2017年 12月 07日 00:00    香港商报
 

    祁陽位於湖南南部,湘江中上游,始建於三國時期,建縣1700多年,歷史悠久,人文厚重,擁有浯溪碑林、祁劇、祁陽小調、祁陽石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片。浯溪碑林現保存自唐朝以來的碑刻505方,尤其是元結撰文、顏真卿大字正書的《大唐中興頌》碑,以「石絕、文絕、字絕」號稱「摩崖三絕」,享譽海內外。

    祁陽是經濟大縣。國民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總量穩居全永州市第一。為全省全面小康推進工作「十快進縣」。現代農業獨具特色,是「中國油茶之鄉」、是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十佳縣。

    祁陽是改革大縣。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縣、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縣、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試點縣、浯溪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等10多項國家和省級層面的重大改革試點在祁陽先行先試。香港商報記者唐勇平通訊員唐書東

    新型城鎮化如火如荼

    全國新型城鎮化試點選擇了祁陽。

    祁陽縣委、縣政府將新型城鎮化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成立以縣委書記周新輝為顧問,縣長金彪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試點實施方案,確定重大項目清單,重點圍繞產城融合發展、小城鎮培育、綠色智能發展、農民工融入城鎮、地方文化保護傳承、城鄉統籌發展等六個方面開展工作。圍繞一江兩岸、產城融合、擴容提質、生態智慧的總體構想,著力打造「50平方公里、50萬人口」生態、智慧、園林的現代化中等城市,積極探索具有祁陽特色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經過一年的強力推進,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一批重大項目落地,一批重大創新見效,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34平方公里,人口達到30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1%,成為全省支持撤縣設市的重點縣之一,也是全省優先發展的8個縣城之一,為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奠定了堅實基礎。

    圍繞城市基礎設施和產業規劃,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107個,投資700多億元。創新投融資機制,組建城投集團、經投集團,在全省率先成立農建投,37個項目納入省級PPP示範項目庫。在全市各縣區中率先實行片區開發模式,大膽引進戰略投資者,大手筆規劃建設高鐵新城、楊梅湖、原種場、浯溪生態新城、浯溪小鎮等片區開發,投資70億元的香港銅鑼灣楊梅湖生態文旅智慧新城、投資10億元的紅星美凱龍家居生活廣場、投資30億元的高鐵新城、投資30億元的原種場片區開發落地開工。

    工程建設如火如荼,城鎮面貌日新月异。強力推進祁陽大道、城南門戶、王府坪市場棚改、新天地城市綜合體、盈通達物流、西區綜合市場、教育新城、經開區產城融合、城區62條道路提質改造、新埠頭水廠、管道燃氣工程、污水處理廠、唐家嶺汽車站、千噸級港口碼頭、黎馬公路和衡永高速公路、湘桂鐵路電氣化改造、鐵路綜合物流園、高鐵公路交通樞紐、環城大道、燈塔跨江大橋、祁羊公路擴寬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

    打通交通大動脈,建設城市景觀帶與經濟新走廊。投資10億元、歷經10年沒有拉通的祁陽大道強勢推進,建成通車,實現下高鐵5分鐘進城。祁陽大道建設了全市城區第一座楊梅湖高架橋,第一條地下綜合管廊,第一個生態景觀城南門戶。

    新城新區突出產城融合

    祁陽經濟開發區按照「工業新城、城市新區、產城融合」的發展定位,以新區為核心,以黎家坪建材工業園、白水科技工業園為兩翼,園政合一,一區三園,轉型升級。今年完成基礎設施投入5.2億元,面積拓展到12平方公里。

    城市服務功能全面提升。新區建成「六縱五橫」交通路網,以及中小企業創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台灣鞋材工業園、盈通達物流園、科創產業園五大專業園區,同步配套公租房、學校、醫院、銀行、城市綜合體、污水處理廠。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祁陽大地風起雲涌。目前,園區形成食品加工、輕紡服飾、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規模企業突破100家,深圳傳佳音電子信息及物聯網產業園、電商和科創基地、雙創大廈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紛至沓來,科力爾電機成為全市首家上市民營企業。

    同時,以「一平台三中心」為主的智慧城市建設紮實推進,總投資10億元。天網工程全面鋪開,縣城WIFI覆蓋率100%。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政務、智慧安監、智慧消防等年底試運營。

    國家智慧水務試點縣、全國海綿城市試點縣兩個新增的「國字號」創建工作也在抓緊進行。海綿城市建設已編制完成《百里湘江畫廊概念規劃》《浯溪國家濕地公園的總體規劃》《縣城海綿城市規劃》。在縣城楊梅湖5平方公里核心區開展海綿城市示範建設,完成片區開發規劃和景觀設計方案。

    

特色小鎮「10+X」工程

    

祁陽縣委政府為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小城鎮「10+X」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了建設標準,每個鎮建設一條特色街、一個文化廣場或游園、一所標準學校、一所標準醫院、一所敬老院、一個標準綜合車站、一座標準自來水廠、一個標準農貿市場、一個垂直式垃圾中轉站、一個美麗鄉村示範點等10個規定項目,建設X個自選特色項目。

    同時,創新政策激勵、多元投入和考核評比機制,縣財政每年安排獎補資金6000萬元,引導各鎮建設10個規定項目、X

    個自選項目。全縣共籌措資金近10億元,新建小游園、垃圾中轉站、棚改、農貿市場、學校等「10+X」工程項目158個,白水和黎家坪工業小鎮、觀音灘貢油小鎮、下馬渡花卉小鎮、茅竹果蔬小鎮、潘市紅色旅游小鎮、肖家茶葉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已現雛形,來勢喜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貧困村、小康村、美麗鄉村、傳統院落建設村為試點,在農村全面開展「一拆二改三種四清潔」即:拆除危房空心房,改水、改廁,種樹、種花、種果,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能源。

    高起點策劃建設湘江百里畫廊,開展綠化美化湘江百里造林種竹植柳行動。在全市率先啟動退耕還林還濕試點。探索農村生活污水生態處理方法,率先引進廣州火田環保分散式污水處理智能系統。建設黎家坪、白水、白竹、祁陽科技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加快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建成全省第一家「純環保、無污染、可再利用」的海螺水泥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項目,解決了3個辦事處、10個鄉鎮、近70萬人的生活垃圾處理難題。75個貧困村實現「兩個全覆蓋」(黨群服務中心全覆蓋、光伏發電項目全覆蓋),實現兩個確保、兩個完善。大力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在全市率先建設三家村田園綜合體,成為全省發展現代農業的樣板。

    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以古樸村落為形,打造竹山、八尺等5個省級美麗鄉村和龍溪李家大院、九泥等5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如今,穿行在三家、竹山、八尺等美麗鄉村,到處都是醉人的綠色,滿眼都是乍泄的芳菲,讓人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體制創新塑造城鎮良好形象

    祁陽縣委政府為不僅穩步推進了新型城鎮化建設,同時,注重體制創新,塑造了城鎮良好形象。

    宏觀上,實施了「五園五化」戰役,全面提升城區品質品味,全面改善百姓人居環境,全面打造生態、智慧、活力現代化中等城市。

    細節上,推進城鎮管理綜合執法,重點開展車輛亂停亂放、游攤游販、環境衛生、渣土運輸、城市牛皮癬等專項整治行動。落實門前「三包」制度,提高清掃保潔質量,改善城鎮面貌。

    整體上,實施拆牆建綠、亮化工程,加快「城中村」「棚戶區」改造,紮實抓好王府坪、蘆家甸等城市棚戶區和工礦棚戶區改造,加大「景城一體」規劃建設力度,充分挖掘和提煉城鎮自然景觀和歷史文脈,以城鎮街道、廣場、公園、雕塑和特色建築為重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品牌城鎮。

    創新管理方式,開展文明樣板路、示範點創建活動,逐步將城鎮管理重心從治髒、治亂、治差轉移到做優、做靚、做美上來。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實施「六個城鄉一體化」:鄉規劃一體化、城鄉建設一體化、城鄉管理一體化、城鄉環衛一體化、城鄉公交一體化、城鄉供水一體化。從而達到統籌城鄉建設,促進農民轉為市民。

    放開人口落戶限制,實行居住證制度。提供免費就業創業培訓,構建農業轉移人口在勞動就業等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圍繞農民培訓、就業、醫療和教育,就近就地推進城鎮化。2017年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1.9萬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230人,發放小額擔保創業貸款3082萬元,新培育創業主體1980戶、帶動城鄉就業4720人。

    出台《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實施辦法》《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方案》,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居民醫保完成整合,實行市級統籌、分級管理。

    彰顯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功能與祁陽碑林文化、祁劇文化、祁陽小調、祁陽石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相結合,以千年文脈賦予城市靈魂,以城市建設雋刻文化記憶。保護和傳承浯溪碑林、祁劇、祁陽石、祁陽小調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片,打造陶鑄故里特色紅色旅游線路,依託浯溪碑林AAAA級景區擴園改造和浯溪小鎮建設,深刻挖掘和演繹碑林文化。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