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地靈人杰 品味開放進程
著名作家探訪珠海名人故居
是日,品鑒嶺南采風活動的重點轉移到了珠海市區的文化景點。正在加快拆除的瀝溪村、蘇曼殊故居將成為這里唯一保持原貌的建築。在南屏北山村,這里有著珠海保存最完整的楊姓宗祠,村周圍聚集著一幫熱愛藝術的畫家和作者。在陳芳舊宅,這里不只是過往歷史的陳現,還被賦予了不少新的文化內涵。作家們感叹,若不是親歷珠海,真不知道珠海產生了這麼多影響中國開放歷史進程的杰出人物。
在素有珠海生活客廳之稱的漁女一線的沙灘,遠望即將通車的港珠澳大橋,作家們視野里正展現出另一幅開放的畫卷,它的主題就是--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商報記者同里林麗青盧濤
北山村不只有古建築群
走進北山村,撲入眼簾的就是楊氏大宗祠,始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這座宗祠,據稱是珠海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宗祠。園內珍貴樹木--玉堂春為清人從江南移植過來,每逢春季將宗祠點綴得紫豔紅。
有作家表示,這里宗祠園內布景可媲美廣州的陳氏大宗祠。繞宗祠而過,作家們來到了楊匏安陳列館,面對這位華南地區馬克思主義傳播先驅,幾位作家在一塊講解牌下停住了腳步。在楊匏安犧牲25年后,蔣介石在其所著的《蘇俄在中國》的回憶錄中,盛赞楊匏安真正做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鄧剛指著解說牌表示,能得到這樣的評價不簡單。
之后作家們來到了北山大院,這里的澄川楊公祠已變身為北山藝術中心,走入園內,在一間偏廳,是北山匯東方文化大講堂,一群人正在學習書法和繪畫,這一下引起了作家們的興趣。陳世旭指著牆上挂著的兩幅書法作品說:「寫得好啊」。
據悉,如今的北山村經過改造后,已成為書畫藝術人士的聚集之地,北山大院內的古建築群,也被美麗的花卉所裝點,這里聚集了四五家花店,在一間花店前,作家們被一塊告示牌逗樂了,上面寫著--「本人今天高興所以想搞搞特價,4個小多肉,19.9元一盆。」王炳根說這個小姑娘蠻精明的。
蘇曼殊故居感叹奇才
本來行程中未安排蘇曼殊故居,采風團團長蔣子龍堅持到珠海一定要看蘇曼殊故居。這位30多歲就故去的才俊,三次出家三次還俗,身世曲折,頗為耐人尋味。
當作家們按跡尋踪到瀝溪村時,這里正在進行大規模拆遷,環繞故居的瀝溪村全村的房屋都正在加快拆除之中。在一片「拆」聲中,據介紹,瀝溪村保留原貌的只有蘇曼殊故居。此次采風團的作家中,絕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來到蘇曼殊故居。
在故居園內,對於這位詩、書、畫奇才,作家們展開熱烈討論。陳獨秀、周作人等大家都對蘇曼殊有不同評價,褒獎盛多,惟郁達夫的評價有所不同,他指,蘇曼殊不是大才,缺少雄偉氣和獨創性。對於這一評價,朱小平表示認可,他表示這可能與蘇曼殊的個人經歷和家庭出身有關。
蘇曼殊在文學中代表作有《斷鴻零雁記》及《碎簪記》等盛行一時的言情小說,被稱為中國早期白話言情小說代表作。在蘇曼殊去世后,柳亞子、柳無忌父子編《蘇曼殊全集》流傳於世。對於蘇曼殊無師自通的書畫技藝,作家們盛赞其有藝術天賦,葛水平表示,她將寫蘇曼殊。蘇曼殊故居有幾棵楊桃樹,讓作家們對故居更多了一份熱愛。
陳芳舊宅:老瓶裝了哪些新酒
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梅溪石牌坊是到珠海來的人不得不去的標誌性景點。如今的石牌坊只有兩座,最靠右邊的一座石牌坊,據稱是在破四舊的時候,被紅衛兵用拖拉機拉倒了,而另外兩座牌坊之所以得以保留,是因為當地村民出於對陳芳的愛戴,坐在牌坊基座上,才保全了兩座石牌坊,類似這樣村民自發保護宗祠和牌坊的事還有不少。
蔣子龍繞著石牌坊仔細觀察,他說,真是國寶,這里的牌坊不同於其它地方,基座非常寬廣,他一邊說一邊比劃著牌坊的底座,他說比他看到安徽牌坊高出不少,也寬出不少。當年,光緒帝為表彰清朝駐夏威夷領事陳芳及其父母等人造福桑梓而賜建的石牌坊,為花崗岸制作,就是因其獨特。石牌坊1987年被列為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被廣東省列為省級文物單位,1992年做過修繕后,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樣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還有陳芳舊宅。陸春祥在看罷舊宅后說,珠海的古蹟與清末被迫開放、主動開放有著很密切的關聯,由此也能看到珠海開放風氣之光的淵源。朱小平說,能夠到美國闖蕩發了大財,又榮歸故里造福鄉里,陳芳真不簡單,即便是放到現在也很有借鑒意義。在陳芳舊宅的入口處,有一條橫幅格外顯眼--「給我二小時,還你珠海200年」。確實陳芳舊宅是珠海開放的一個縮影,這不僅在於它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陳世旭很自豪地在陳家戲台留影作為紀念。
舊建築增加新文化內涵
作為珠海「海派歷史文化」的縮影。陳芳舊宅據稱是經過了大規模的修繕,如今修繕還在進行中,故居中最具風味的花廳就在修復之中。
走在12萬平方米的園內,隨處都可見,在保護原建築的基礎上,對舊建築的內部空間重新利用。比如,在梅溪大廟和祠堂內做「中國牌坊精品展覽館」,集合了全國有代表性20座牌坊的模型;在陳席儒宅內做「陳芳家史展」;在陳公祠內做「珠海名人蠟像館」,使得游客在欣賞精美的中國嶺南古建築的同時,對中國的牌坊文化及珠海的人文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增加了景區的文化內涵。
一進園內,陳世旭對沿街展示出來的「門之魂」頗感興趣,門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東西,家風也叫門風,滿門抄斬叫門誅。陳世旭說,這里竟然收集了這麼多各種各樣類型的門,這些門肯定是各地移過來做展覽,很有味道,讓園景也變得很有層次。他對陳氏大宗祠中正在展示的古牌匾碑刻展也頗有興趣,他表示,牌匾說的就是自己家的事情。一塊牌匾就是一段故事,陳芳舊宅是個有太多故事的地方。
港珠澳大橋留下太多暢想
在作家們的一再堅持要求下,在本來緊張的行程中,增加了遠觀港珠澳大橋的安排。作家們說,據悉年底大橋就要通車,不能錯過這個歷史性時刻,而且大橋一旦通車,珠海開放格局也會因此有比較大的推動。
遠眺港珠澳大橋后,作家采風團一行前往「珠海的城市客廳」參觀。從珠海機場北端沙灘到珠海漁女雕塑的沙灘,被稱為「珠海的城市客廳」。在海邊,作家們漫步沙灘,感受南國海濱風光的魅力。在初冬,仍有不少游客在海里游泳。走在沙灘上,葛水平不時低頭細看,可惜沒有找到心儀的貝殼。據介紹,這樣美麗的沙灘,珠海目前有6個,未來要建到9個,使珠海宜居美生活再上新台階。
第八屆「品鑒嶺南」
中國著名作家采風行珠海采風團
采風團團長:
蔣子龍: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原中國作協副主席。其創作的《喬廠長上任記》被公認為新時期中國文學的一個里程碑。
采風團成員:
鄧剛:原遼寧省作協副主席、大連市文聯主席兼作家協會主席,代表作品《迷人的海》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阿城: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哈爾濱市作家協會主席。短篇小說《趙一曼女士》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陳世旭:當代作家,從上世紀80年代寫作至今,先后出版長篇小說、中篇小說集以及散文隨筆多部。現居嶺南。
李貫通: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小說《天缺一角》獲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獎。任芙康:現任天津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天津市寫作學會會長。多次擔任魯迅文學獎、郁達夫小說獎評委及第七、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評委。
王炳根:福建省作協副主席、冰心研究會創會會長、冰心文學館館長、中國博物館學會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名人故居委員會副主任。
朱小平:《海內與海外》雜誌主編。多部作品獲獎。陸春祥:浙江省散文學會會長、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品曾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葛水平: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省人大代表。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編劇。中篇小說《喊山》榮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