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鹽寮吓漁民盛典酬謝天后
2017年 12月 17日 00:05    香港商报
 

  十年舉行一屆筵開80餘圍傳統漁家菜

  鹽寮吓漁民盛典酬謝天后

  【香港商報訊】鹽寮十年一屆酬神(天后娘娘)慶典再次令邊境禁區沙頭角熱鬧非凡。建醮委員會發言人表示,該村已連續舉行兩屆酬神慶典,丁酉年因應海內外村民要求舉行第3屆慶典,由本月3至7日一連5日5晚舉行第3屆酬神慶典,預算開支逾300萬元,其中,花牌制作費較上屆高出66%。12月5日慶典日,大會設80餘圍傳統漁家菜,預留給千餘位村民、嘉賓享用。

  耗費逾300萬元

  鹽寮建醮委員會主席蘇天來表示,該村曾是一條沿海邊搭建的村落,村民大多靠海為生,信奉天后,每逢出海作業,皆會焚香敬拜,祈求風調雨順,鹽寮與天后廟均經歷幾許自然災害考驗,屹立不倒。

  直至1988年,政府為改善沙頭角環境,將2000多村民遷徙到沙頭角村居住,而天后娘娘亦搬到面向沙頭角海的較大廟宇,后於1997年訂下十年一次酬謝天后神恩慶典。由全村村民意向決定是否籌辦每屆慶典。丁酉年本月3至7日一連5日5晚舉行第3屆酬神慶典。村長李天送介紹,今屆醮慶開支較上屆醮慶開支要大,整個活動費用逾300萬元,義工膳食費用未計算在內,而花牌制作費逾50萬元,每本會刊14元,而上屆花牌制作費用30萬元,每本會刊7元。

  鞏固鄉村影響力及地位

  另一名村長徐勞來表示,今屆酬神同上屆的2007年一樣,鞏固和擴大該村影響力和地位,酬神活動為祈求村民老少平安,事事順利,風調雨順。

  據村民述說,1962年台風溫黛吹襲香港,該村同時遭受損失,大部分停泊於海邊的漁船被吹沉,台風過后,許多漁民於地勢較高的鹽田上搭起寮屋栖身,隨后居者日漸增加,寮屋範圍擴大,一直伸展到海邊。1985年政府重建沙頭角禁區,興建郊區公屋,1988年及1989年,該村約2000餘名村民被首先安置入住順興街公屋,1989年政府拆卸鹽寮吓村及寮屋,現時,沙頭角新樓街還能見到寮屋縮影、街屋牆壁上釘有舊式中英對照街牌寫着鹽寮吓,惟漢字卻是簡體字,似乎提醒路人進入邊境範圍,同時,令觀者留意鹽寮吓村史源於1898年,由汕尾、海陸豐而來的一批鶴佬漁民於沙頭角海捕魚,并定居新樓灣海灘邊,又因該漁村與鹽田堤壆相連,故名鹽寮吓村。

  8道漁家菜菜名寓吉祥

  今屆慶典仍選址沙頭角游樂場,其中,大戲棚、神棚等占據大半個空地,20個大花牌圍繞場地,場地中央擺放80張餐桌,預留給千餘位村民、嘉賓享用。清晨8時,村民們已沿順興街海濱道旁架起了27口大小鐵鍋,燒柴煮菜,各個大鍋中的鹹菜木耳燜豬肉、油燜大蝦傳出陣陣菜香味。一些海外僑民和住村村民一起落手落腳斬鸡等工作,與村民交談分享快樂,而大會百餘名義工則於早、午輪換用餐。

  晚6時許,村民們和嘉賓共同用餐,有嘉賓看見滿桌菜碗誤以為是客家九大簋,其實,該村特有的傳統漁家菜,8道菜各有菜名,盤滿缽滿、金鸡報喜、嘻哈大少、年年有餘、家肥屋潤、益壽延綿、丁財兩旺及金銀滿屋,菜名喜氣洋洋,旺丁亦旺財,道道菜色香味全,嘉賓和村民均將桌上碗菜一掃而光。晚7時舉行慶典儀式,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鄉議局主席劉業強、中聯辦新界工作部副部長葉虎、北區區議會主席蘇西智、沙頭角鄉委會主席李冠洪、首副主席李炳華及副主席曾玉安、北區三鄉委會成員及十八鄉委會主席梁福元等政府、社會賢達均有出席活動。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