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觀照自在 古代觀音造像深博展出
2017年 12月 20日 23:23    香港商报
 

觀音是中國佛教乃至世界佛教中流傳最廣泛、影響最深遠也最受尊崇的菩薩,又名「觀世音」、「觀自在」。觀音經典《心經》代表了大乘般若思想精髓,觀音信仰集中體現了佛教慈悲濟世的宗教理想與根本追求。「觀照自在--中國古代觀音造像藝術展」近日在深圳博物館開幕,展出中國漢藏兩大佛教體系觀音造像一百多尊,包括銅造像、繪畫、瓷塑以及木雕等多種質地,較為全面地呈現了漢藏兩地觀音信仰的基本面貌及傳播歷史,展示了觀音造像藝術的發展與演變歷程,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2月28日。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觀音信仰廣受崇信

本次展覽由深圳博物館聯合首都博物館共同舉辦,展覽分為「漢傳佛教中的觀音菩薩」和「藏傳佛教中的觀音菩薩」兩大單元,從展品中可以領略中國漢藏兩地不同歷史時期觀音菩薩的藝術形象與魅力,感受中西文明交流的成果以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兼容并包與博大精深。

佛教於東漢時期傳入中國漢地,觀音信仰也隨之傳入,并與漢藏傳統文化相融合,藝術風格逐漸民族化,最終演變成為中國影響最廣、家喻戶曉的佛教尊神,形成了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觀音文化與藝術體系。觀音信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魏晉時期,觀音菩薩信仰隨佛教傳入中原,此后,觀音信仰迅速展開并廣受崇信,僧俗及社會階層都爭相供奉。漢地傳統文化對觀音信仰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不僅在藝術形式上為觀音菩薩烙上了漢民族的審美印記,而且在民族精神上也注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新鮮血液,賦予了傳統儒家審美、思想和道德觀念。唐宋以來漢地女性化觀音形象廣為傳播,浙江舟山群島上的普陀山成為觀音菩薩在中國的新道場,同時影響了東亞佛教文明與藝術的發展。

藏民族獨特的審美崇尚

「藏傳佛教中的觀音菩薩」的單元中,展示了元明等時期的菩薩像。藏傳佛教是中國藏民族吸收印度佛教、尼泊爾佛教與漢地佛教等多元文化影響,并融合藏族苯教而逐漸形成的佛教流派。佛教於吐蕃王朝松贊干布統治時期即公元7世紀傳入西藏,觀音菩薩信仰也於佛教初傳西藏之際便流傳開來,藏民族把祖先深化為觀音的化身獼猴,尊奉觀音為民族守護神,松贊干布被藏傳佛教視為觀音的化身,而布達拉宮則是觀音菩薩的應化道場。

早期西藏直接供奉印度與尼泊爾傳來的觀音造像的現象頗為普遍,目前中國境內流傳下來的這類觀音造像多出自藏傳佛教場所。藏傳佛教根據觀音信仰塑造出眾多的化身,其中四臂觀音與二十一度母便是最著名的例子。觀音各種藝術形象體現了藏民族對觀音菩薩的崇信,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藏傳佛像的發展歷史和藝術風貌,反映了藏民族獨特的審美崇尚和精神追求,構成了雪域高原絢麗多彩的文藝大觀。

觀音造像明清后程式化

據本次展覽負責人深圳博物館黃陽興博士介紹,此次展覽展出的一百餘尊佛像主要來自首都博物館,深圳博物館接到這批藏品之后,根據自己的學術眼光,對展程做了新的設計。

在展廳入口處的主圖采用了一尊景德鎮白釉瓷塑觀音菩薩像。此尊觀音,造型簡練,眉彎如月,眼角上挑,與日常所見觀音不太一樣。對此,黃陽興博士介紹說,觀音造像在明清之后逐漸程式,但在宋朝之前,表達形式非常自由。之所以將這尊景德鎮白釉瓷塑觀音菩薩像選為展覽「封面」,是因為這尊佛像非常重要,首先它年代早,其次它藝術感強,工藝精湛,惟妙惟肖。黃陽興說:「較之明清程式化的佛教造像,這尊佛像造像的藝術感更為高級。」

另得一提的是,展覽中,展出的觀音造像千姿百態,極其豐富,沒有一件重复。黃陽興還補充說,宋代瓷佛造像較多,金屬佛像卻不多見,這是因為宋代金屬緊缺,官方限制用金屬鑄佛。「無論是之前的唐代,還是之后的明清,都有非常多的鎏金佛像。」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