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香江評論

中國為新時代發展奠基
2017年 12月 25日 00:00    香港商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制訂今后的大政策外,還傳遞了新時代發展的重要信息。會議在總結十八大后5年的經濟發展時指出,期間出現了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并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以下簡稱習近平經濟思想),對新時代發展路向的影響至為關鍵。

    歷史性成就

    歷史性成就最根本一條就是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而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形成也源自期間的新發展理論探索及實踐經驗,可說是這些理論及實踐的初步總結。這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帶入階段開拓新路徑,是之前的舊時代轉向新時代的過渡期,也是新時代的奠基期。習近平經濟思想則是在鄧小平改革開放思想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

    從具體經濟表現角度看,這5年間確出現了很大變化,綜合而成為歷史性成就,沒有這些變化便談不上發展進入新時代:不是說新便新,而必須有科學客觀理據。就此,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長暫呈L形態勢。5年間年均增長7.1%,繼續成為世界主要增長來源及穩定器,但這非主要成就,更重要的是經濟由極高速狀態(增長逾10%)平穩過渡到較高速狀態(增6%至7%)及更可持續軌迹。

    二、實力提升達到轉折點。中國經濟每5年必定實力大升,但最近5年卻具特殊意義。從數量看,按購買力平價計,中國GDP追平并開始超越美國已無疑問。更重要者是,從結構及質素看出現了突破性進展,新科技成果井噴及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等現象,令中國在多個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由落后變成先進甚至領先。在國際上,中國的形象隨之開始蛻變:由原來血汗工廠的中國制造變成新經濟、知識經濟新秀甚至領頭羊。這是新的中國奇迹,令西方震動且深感威脅。中國的經濟模式轉換之快令人矚目,海外對中國會否及何時趕超美國議論日多。

    科學客觀看變化

    三、重大政策創新。近40年前,鄧小平開啟了改革開放及現代化的經濟更新時期,并取得了重大成果。過去5年在這些方面的政策創新,又將引領中國進入另一輪經濟更新期及新時代。政策創新主要有三大項:一是啟動了供給側改革,由消除體制障礙使市場機制能更充分地發揮作用,最終達致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具體實行中還融合了去產能去槓桿及防控風險(尤其金融風險)等政策。二是啟動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型全面開放策略,其內容不斷擴充深化而國際參與者日增。在美國走上反自貿孤立主義之路后,「一帶一路」建設更成了支撐新全球化的主要機制,且除推動國際經貿合作繼續發展外,也促進了國際間民心相通及文明交流,有助通過平等民主協商建立國際新秩序。三是引入了創新驅動發展模式,力推「雙創」活動。為此還配套了各種新興產業發展、人才吸納(如千人計劃等)、風險投資、孵化器、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政策,并鼓勵企業家精神的培育。以上三項創新把原來的改革開放及現代化升級換代,使能適應新時代的新需要,同時也成了新時代發展的基石,其功能在今后將更多發揮。

    四、善於適應國際形勢新變化及科技新趨勢,能有效地把握機遇和應對挑戰。近幾年世界局勢進入了大變時期,帶來了多重震蕩,但也衍生了難得機遇。中國一方面能站穩陣腳未受明顯冲擊,另方面又把握了不少重要機遇。特別是當美國走上孤立主義之路后,中國毅然接棒高舉自由貿易旗幟,召開了「一帶一路」論壇,并繼續推動全球化發展。隨着中國影響日大,西方主導世界的時代正走向完結。與此同時,世界科技發展看來又處於新突破時期,在多年的政策支持下,中國科學界在許多前沿領域作出了貢獻,爭取到與先進國處同一起步點,既帶來了成果井噴也為日后發展送上高起點。中國的卓越適應力將為新時代發展提供基礎及動力。

    五、更加注重以民為本。在回顧5年施政成果時,會議提出了一系列可量化民生改善的指標,如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脫貧效果、基本服務均等化程度、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和生態文明建設投入等,可為施政提供評估和指引。會議還對今后改善民生工作提出了許多要求,如解決求學就醫難和照顧老幼不足等問題,務求要急人民所急并取得實效,及早讓人民得到實惠。

    5年間取得歷史性成就確名副其實,故在新時代再創新猷也更有保證。

    凌昆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