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過節,特別是在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以及寒冷的大冬天,南北方的人似乎都要圍繞一些地域差异而發生一場規模不小的「戰爭」。在剛過去的冬至日,南北方就該吃什麼或者該不該過節又有了一番激烈爭辯,仿佛給這越來越不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增添了額外的氛圍。冬至是吃餃子還是湯圓,亦或是吃麵呢?
天下之大,無所不包。東西南北中,天下各不同。在遼闊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因為地理、氣候等的差异,各個地區在語言、飲食、文化、社會經濟和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同。如要詳細羅列南北方的差异,估計非寫成書不可言盡。關於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線的劃分最具說服力,中國從北到南,地跨多個溫度帶。北方冬天嚴寒,南方夏季酷熱;北方乾旱,南方濕潤。對冬天來說,南北方對冷的體會最容易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有暖氣的北方不是真冷,無暖氣的南方才是寒氣襲人。南方人以為北方人抗凍,北方人認為南方不冷,都只是停留在想象中。
除了氣候差异,南北方在說話方式,甚至神態舉止上都有細微的區分。南方人通常被認為長得瘦小,溫和內斂;北方人則粗獷壯實,熱情大方,說話直來直去。而在飲食層面,「南米北麵」、「甜鹹」之爭從未停息。在中國的八大菜系中,北方只有魯菜一席獨撐場面,似乎遜色不少,而南方地區則囊括了餘下的粵菜、淮揚菜、川菜、湘菜等。「北方澡堂搓泥巴,南方廚房怕蟑螂。」這是網友的神總結,如此種種,南北方總是處在不停地互相調侃和爭論中。
和而不同是為美
北國之冬,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南國之南,四季溫暖如春。南北差异很大,卻又有各自之特色,構成了一幅充滿各種色彩的美麗畫卷。雖然南北方可以細化出諸多不同,但總在互相包容并蓄中和諧共存。無論是語言文化,還是美食佳餚,南北方的和而不同,使得中國更具魅力。比如說,八大菜系各有千秋,口味豐富,使得人們得嚐其中的美味,構成了「舌尖上的中國」,羨煞外國人。中國的文化亦是如此,在五千年的互相交融中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從這個層面來說,如果非要在南北方差异上爭個高下、辯個「正統」,那只能說是眼光格局不夠,沒能體會到差异存在的美妙之處。因此,「南北之爭」停留在調侃中為好,如果上升到地域歧視,或者種族歧視的層面,則有失風範。此外,如果所有的東西的非要實現「大一統」,那麼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度便蕩然無存。世界本來就是個萬花筒,因為不同而多彩迷人,各國、各地的人不能因為存在差异而衍生歧視來,更不要為了鞏固自己的文化、價值觀而抵制或者貶毀別地的文化,否則這個世界將會失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