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特別報道

廣西推「微生物+」掀畜牧業綠色革命
2017年 12月 27日 00:00    香港商报
 

    堪與雜交水稻媲美

    廣西推「微生物+」掀畜牧業綠色革命

    當下,畜牧業已成為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中最有活力的增長點和最主要的支柱產業,占據農業生產總產值的比重超過30%。中國畜牧業的發展在給農民帶來了收入、解決了貧困問題的同時,也給中國的環境保護帶來了難題。

    在中國的畜牧業大省(區)--廣西,通過推廣「微生物+」的現代生態養殖模式,悄悄掀起了中國畜牧業發展的變革,一舉破解了擺在全球畜牧業發展路上繞不開的三個難題:環境保護、飼養成本、食品安全,為中國畜牧業的綠色發展找到了廣西路徑。蔣邵安徐玉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畜牧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畜牧業收入已經成為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的重要來源。

    在畜牧業迅猛發展之際,產業帶來的污染問題也愈顯尖銳。根據2010年污染源普查動態更新結果,畜禽養殖業的COD排放量占全國COD排放總量的45.7%(農業源COD排放量約占全國COD排放總量的半壁江山,達到47.6%,其中,畜禽養殖業的COD排放量約占農業源COD排放總量的96%),畜禽養殖業的氨氮排放量占全國氨氮排放總量的13.6%(農業源氨氮排放量約占全國氨氮排放總量的三成,達到31%,其中,畜禽養殖業的氨氮排放量約占農業源氨氮排放總量的44%)。

    中共十八大后,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國家發展戰略,既要金山銀山,又要青山綠水,成了全國人民的大眾共識。畜牧養殖廢弃物對環境的影響驚動了中央高層,習近平主席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強調,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弃物處理和資源化,關系6億多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關系農村能源革命,關系能不能不斷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農業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國利民利長遠的大好事。要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針,以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為主要處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於農村能源和農用有機肥為主要使用方向,力爭在「十三五」時期,基本解決大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問題。

    對於畜牧業引起的環境問題,中國政府的治理力度不斷加大,按照國務院頒布的《水十條》要求,畜牧業排泄物的治理完成最后期限是2017年年底。中國幾十年來傳統的畜牧業養殖模式需要改變才能適應中國社會發展的新常態,這種改變就是革命,而廣西正在悄悄地進行。

    三哥的豬場新變化

    玉林市陸川縣是全國知名的生豬輸出縣,在陸川縣的文官村有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三哥在當地同樣很知名。三哥的名字叫李英平,他的名聲不在於打過仗,不在於他手上那道子彈「咬」的大傷痕,不在於他的義氣,而是因為他養豬養得好。

    三哥的豬場坐落在一條很大的鄉道旁邊,豬舍一排排建在鄉道旁,從鄉道上經過是絕對聞不到豬場的臭味的。如果不是豬場門口的大門牌提醒,甚至不會有人相信這里是養豬場。

    「原來一直臭氣熏天,招人恨呀」。說起以前,三哥曾經都有關掉豬場的想法,但當過兵的人,性格中就是有不服輸的勁頭,於是就開始「折騰」:向別人請教,向蔣和生請教,自己一點點摸索。

    蔣和生是原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他告訴記者,三哥豬場的變化全靠以「微生物+」為核心的現代生態養殖模式的運用。

    通過在飼料中加入各種對動物生長有益的益生菌,并在養殖環境中噴灑益生菌,不但能夠促進動物的生長,而且能夠增加動物的防疫能力,改變動物排泄物的性質。最后再對動物排泄物進行微生物發酵,又可以將其轉化為有機肥料,循環用於種植。

    「簡單地說就是讓動物、微生物和植物進入一種回圈,把過去從動物屁股上解決問題,變成從動物的嘴巴上解決問題,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蔣和生的話雖然十分簡單,但現代生態養殖模式的總結提煉卻經歷了千辛萬苦的摸索。

    三哥的豬場,畜牧業的臭味消失了,動物的代謝物也成為了「寶貝」。「這是三天前出欄的豬糞,沒有一點臭味,已經是上好的有機肥料了,1000元錢一噸,供不應求。」三哥告訴記者。

    而三哥豬場的豬尿水,先流進發酵池,發酵后,沼氣用來發電,豬場所有的電都是自己發的,水排出后用管道排到周邊的田地中,用於種植,排到水塘中,就能養魚。

    玉林市容縣奇昌種豬養殖有限公司的老板陳忠洪,是廣西「微生物+高架床」現代生態養殖模式第一人。如今,他的養殖場就像是一個4A級景區一樣,豬舍空氣新鮮涼爽,網床乾净,沒有臭味、蒼蠅、蜘蛛網,連時任廣西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危朝安,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和國家生豬產業體系首席專家陳瑤生教授都曾先后到公司視察指導,對公司的生態環保養豬模式給予高度評價,充分肯定了該企業在糞污處理模式和水污分流措施方面的技術創新。

    生態環境保護倒逼產業升級

    廣西是中國傳統的養殖大省(區),從2009年開始,養殖業成為廣西千億級產業,且產值每年還在增長。

    以2012年為例,當年廣西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072.77億元,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30.7%,占廣西生產總值的8.23%,與2000年相比,2012年廣西畜牧業總產值增長了243.8億元,增長了29.41 %,年均增長2.26 %。

    玉林市陸川縣作為養殖大縣,每年出欄的生豬達360萬頭,緊臨陸川縣的博白縣每年同樣出欄生豬

    達360萬頭。

    在畜禽養殖業快速增長的同時,養殖業產污排污也增加了玉林市節能減排的工作壓力。按每頭豬每天產生4公斤糞便計,每年養殖排泄物就是個天文數字,養殖排泄物過去都直接排入九洲江,九洲江的下游是鶴地水庫,是廣東湛江市的水源地。

    鶴地水庫污染的問題引起了廣東和廣西兩地最高決策層的高度關注,九洲江治理從此拉開帷幕。

    玉林市「十二五」養殖業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分管負責人覃勝在2014年接受《玉林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預計到2015年,玉林市畜禽養殖業產生廢水約19570萬噸,產生COD約79.6萬噸、TP約1.47萬噸、TN約5.07萬噸。肉鸡養殖的廢水和COD產生量占畜禽養殖污染物廢水和COD產生量比重最大;生豬養殖的總氮和總磷的產生量最大,遠遠超過其它種類畜禽養殖的產生量,玉林最大的養殖污染來自養豬業。

    為治理九洲江,廣西農民「痛心」配合:大量拆除賴以生活的養殖場。以陸川縣為例,沿九洲江干流和主要支流200米以內的養殖場全部拆除,共拆除養殖場1552家,清拆面積達45萬平方米。

    經過幾年的努力,九洲江流域養殖污染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初見成效,九洲江常年水質基本達到三類水標準。

    記者在陸川縣采訪時參加了該縣召開的一次生態養殖動員大會,數百名養殖場主擠滿了縣委黨校的大教室,陸川縣副縣長邱妙軍替大家分析了陸川縣養殖業的現狀,按照環境保護的要求,陸川縣生豬養殖的承受能力是120萬頭,現在養殖了360萬頭,怎麼辦?只有兩個辦法,要麼你不要養豬了;要麼,你就按照「微生物+」現代生態養殖方式來。最后,他笑呵呵地告訴大家,「你養豬是不犯法的,是好事情,但你養豬破壞了環境,就是犯罪,是要坐牢的。」

    「微生物+」:畜牧業綠色革命

    南寧市農業委員會副主任梁兆強,這位和畜牧業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官員告訴記者,理論上用益生菌飼養動物是能夠解決問題的,因為益生菌是通過動物實驗后用於人類的一種有用的方法,能夠改善人的腸道環境,有益健康。剛開始使用時,很多人都在觀望,幾年下來,效果顯著,很多養殖場主都在主動學習現代生態養殖技術。因為市場需求,這幾年專門賣畜牧用的益生菌產品的廣西助農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蔣愛國成了忙人。

    梁兆強說,現代生態養殖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畜牧業養殖的方式,傳統養殖業面臨著成本高、風險高、污染高、效率低的「三高一低」瓶頸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將來一定是一種發展趨勢,它的意義和袁隆平提高糧食產量、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一樣。只是在細節上還有待完善,比如,使用的標準問題。

    陸川縣三農畜牧服務有限公司的謝寧浩是個做獸藥生意的,他告訴記者,自從多數養殖場推廣以「微生物+」為核心的現代生態養殖模式后,獸醫的生意不太好做了,他們公司獸藥的銷售額下降了70%。

    蔣和生是留英博士,生物學家,專家型官員,回國后一直從事和動物相關的研究。不論是時任廣西科技廳副廳長、貴港市副市長,還是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蔣和生都一直致力於推廣「微生物+」在養殖業中的運用。20多年前蔣和生就已經使用「微生物+」方式養牛,別人養牛增長一斤牛肉的成本要13元,蔣和生只要6元。

    蔣和生告訴記者,他不是微生物專家,只是在不斷探索益生菌在生態養殖方面的應用。

    把微生物用於生態養殖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原理就是「生物的問題用生物來解決」,傳統的養殖方法,豬對飼料營養的吸收不徹底,不但增加飼養成本,而且豬的排泄物很臭,污染環境,在飼養中增加相關的益生菌,能夠改變豬的腸道內環境,提高對飼料營養的吸收率,降低成本,促進生豬生長。更重要的是還能增加生豬自身的抗病毒能力,減少使用或者根本不使用抗生素,增加了生豬的食品安全。

    透過「益生菌+排泄物」方法,則改變了排泄物的性質,臭味沒有了,有機肥的成分沒有變,養殖業產生的排泄物還能變成上好的有機肥。

    廣西創畜牧業的綠色發展路徑

    經過近兩個月的采訪,記者發現,「微生物+」為核心的現代生態養殖模式已經走出了玉林,走進了貴港市、南寧市、賀州市、來賓市等地。現代生態養殖模式已經在廣西的養殖場主中形成了共識,一場中國畜牧業的革命正在廣西悄悄地進行。

    去年12月出台的《廣西生態養殖「十三五」規劃》。按照《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廣西將新建或改造各類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規模化養殖場生態養殖比重達90%以上,全區每個鄉鎮建成農村人畜分離生態養殖示範村1個以上;漁業生態養殖面積占水產養殖總面積80%以上。

    據了解,2016年,廣西通過「畜禽現代生態養殖場」認證的有241個場。全區建成并實施高架網床的養殖場超500家,應用微生物的養殖場828家。

    玉林市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吳秋和告訴記者,2017年,玉林市的規模養殖場將有50%達到生態養殖標準。

    國家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對廣西的生態養殖模式給予了高度肯定,希望能夠「牆內開花,牆外也香」。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