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一月紅盤高高掛
2017年 12月 28日 00:46    香港商报
 

    上周港股在相對淡靜的成交下,連升5天,恒指從周一開盤約28924點,到周五收在全周高位約29578點,在不知不覺中,累升600多點,已接近2017年港股的高位30200點了。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內地南下資金上周表現並不活躍,其中兩天淨流出、三天淨流入,日流入金額也較前一段時間明顯偏小,在這樣的背景下,港股卻走出了穩定攀升的走勢,其間的反差說明近期港股升勢的主導力量很可能並非內地南下資金。

    股諺有云:「十個牛皮九個淡」,就是說根據傳統智慧,成交量不活躍的時候,股市一般都是偏淡的,但是,在這麼個接近年底、假期氣氛濃厚、交投相對不活躍的時段,港股卻一反傳統智慧而走強,對後市意味着什麼?

    美減稅加息對港市場非負面

    從周邊環境來看,隨着特朗普於12月22日簽署近30年來美國最大減稅法案,根據「聽到謠言買進、成為事實賣出」的傳統投資智慧,該減稅法案帶給市場的首輪重大衝擊很可能已過去。很多投資者仍擔心美國落實減稅計劃,以及未來美聯儲持續加息將增大美國經濟對投資和熱錢的吸引力,而一旦全球投資和熱錢在2018年集中流向美國,則全球其他市場、特別是受熱錢影響較大的新興市場(包括中港股市),將面臨較大壓力。

    我們認為,美國減稅和加息後,會在一定程度增加對投資和熱錢的吸引力,但其對內地和香港市場的影響卻不一定非常負面。在我們看來,內地金融市場面臨壓力最大的階段,是2015年6月A股股災後,到2016年底/2017年初這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內地經濟面臨的幾個重大問題並發作,首先是經濟減速,GDP增長速度從2014年的7.3%,降至2016年的6.7%;其次,為了緩和經濟下滑的壓力,貨幣政策較為寬鬆,導致內地經濟整體的負債率較高,債務爆破的風險很大;第三,在美聯儲升息的誘導下,美元指數持續大幅上漲,人民幣大幅貶值,內地資金大舉外流,國家的外匯儲備從2014年6月底的高峰約4萬億美元,至2017年1月底跌穿3萬億美元關口,在短短兩年多時間裏,外匯儲備下降了約1萬億美元。

    經濟減速導致大家對前景看淡,令資金不願在內地投資,這個問題和經濟的高負債交織在一起,加大了債務爆破的風險,而此時資金的大幅外流又惡化了資金狀況和債務風險,使中國內地經濟和金融同時處於相當危險的狀態。

    內地外儲連升10個月

    幸而,當時中央政府面對危局的應對相當有力,首先用國家隊入場穩定住A股;其次,通過限制非法資金外流的辦法,逐漸關閉了資金從中國內地撤離的灰色管道,控制住了資金的無秩序、大量外流。使得國家外匯儲備從2017年2月以來,扭轉了之前的長期下跌,使局面逐漸平穩下來,從2月到11月,外匯儲備連升10個月,達3.119萬億美元,內地經濟和金融基本脫離了危險。

    我們目前面對的新環境是:國家信息中心預計,2017年內地經濟增速可望達6.8%,是近年首次回升,且新經濟表現活躍,有逐步取代舊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之勢;其次,近年中國內地的廣義貨幣供應M2逐漸減速,國家不斷採取措施控制債務風險,中國內地經濟的負債率始進入穩定、逐步下行階段,債務爆破的風險開始下降;第三,中國內地資金非法外流的管道開始得到有效控制,熱錢外流難度大增;第四,雖然美聯儲加息的路線圖已廣為市場了解,特朗普的減稅計劃也已落實,但美元在2017年卻表現疲軟,對外資的吸引力下降,相反人民幣匯率卻穩中有升,使得資金外流的誘因大減。

    綜合上面這些因素,內地經濟的基本面有所好轉,金融風險開始下降,即使美元再度走強,其對內地經濟的衝擊也再難有2015/2016年的力度,而美國經濟加速卻會刺激中國出口,對內地經濟有拉動作用。

    港股明年開紅盤機率高

    美聯儲加息和特朗普減稅計劃落實後,美元美股均表現牛皮,反而香港股市卻在靜靜上升,可能就反映了美國加息和減稅刺激消退的現實。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美聯儲加息和特朗普減稅雖然影響力很大,但反覆折騰到現在,其影響力會否像「強弩之末」一樣,值得觀察。

    港股最近的上升,有可能是部分外資開始偷步買入港股,為明年的投資布局,考慮到一些長期困擾內地經濟的問題開始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內地經濟正處於前景看好、風險下降的階段,內地和香港股市的長期上漲值得期待。

    總體而言,暫時毋須過於擔心美聯儲加息和美國落實減稅對內地和香港股市的負面影響,從目前港股的走勢看,市場心態平穩,恒指走勢頗強,考慮到內地經濟前景樂觀,南下資金也將繼續推動港股走牛,我們認為港股有較大概率在1月走好、開出紅盤。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