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特式政策攪局 競爭博弈升溫 國際秩序醞釀大變革
2017年 12月 29日 01:17    香港商报
 

    特式政策攪局 競爭博弈升溫 国际秩序酝酿大变革

    2017年的國際局勢風雲變幻、跌宕起伏,世界政治版圖和力量對比也走到發展演變的重要關頭。而無論是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對朝「極限施壓」、對俄「新冷戰」,還是俄羅斯的外交突圍、中東的多強角力、歐洲加速防務一體化面臨的內部紛爭,無一不凸顯美國仍是當今世界動蕩的主要根源。展望來年,隨美國更多不可預測政策的出台和推進,世界舞台上各方力量的競爭和博弈料將繼續升溫,國際秩序的大調整和大變革也將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香港商報記者 魏煒婷

    美國優先加劇美國孤單

    2017年,特朗普總統治下的美國,無論內政還是外交,都明顯打「美國優先」的烙印。在美國國內,「優先」口號催生出「排他思潮」,加劇了民粹主義蔓延,進一步分化了美國社會。2017年,美國發生多起嚴重槍擊事件和惡性襲擊,《紐約客》11月一篇文章將這一現象視為「流行病」,用「脫節」「怨恨」「破裂」描述當下美國社會,認為美國白人和黑人、男人和女人、本土居民與來自貧窮和戰亂國家移民的生活難以平等。

    「優先」還導致美國內顧傾向,在政策上呈現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從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移民問題全球契約》制訂進程,到退出TPP、重談北美自貿協定、要求韓國統一啟動修改美韓自貿協定的談判。特朗普政府一再上演「退群」戲碼,令美國專家擔憂「美國優先」正走向「美國孤單」,國際社會亦擔憂美國今後將進一步走向保護主義。

    朝核危機難言重啟對話

    2017年的東北亞局勢不斷繃緊世界神經。期間,朝鮮核導研發速度遠超外界預料。除9月3日進行第六次核試驗外,還多次進行彈道導彈試射,並宣稱其試射的洲際導彈「可打擊美國本土全境」。而隨着朝鮮核導試驗的加速,美韓軍演繼續加碼,美軍航母群兩次集結半島周邊,戰略轟炸機頻繁飛臨偵察。再加上美朝多次上演的「硬碰硬」口水戰,令半島緊張氣氛不斷升級。

    以上事態發展證明,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實施的以「極限施壓與介入」結束奧巴馬政府的「戰略忍耐」政策,只會讓朝鮮進一步固化核武才能保護自身安全的觀念。多方專家認為,作為半島核問題的關鍵方,朝美兩國應理性考慮中國提出的關於朝鮮暫停核導活動和美韓暫停大規模聯合軍演的「雙暫停」倡議,以及建立半島和平機制的「雙軌並行」思路,積極走出緩和局勢的第一步,為重啟對話談判創造必要的條件和氛圍。

    俄藉外交突圍擴影響力

    2017年的俄羅斯政策和形勢走向,主要體現在與美國的繼續博弈以及在其他地區的外交突圍中。儘管特朗普及其團隊多次否認美國情報界有關俄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的結論,但由於通俄門司法調查的困擾,美俄關係一直緊繃。對於美國挑起的「裁減外交人員風波」、「摘旗事件」以及媒體「外國代理人」條款修訂案等,俄均採取對等回應措施作為報復,凸顯兩國的結構性矛盾在相當長時期內難以得到有效緩解。

    但與此同時,俄羅斯在世界多地則大有作為。不但體現在俄通過武力與談判並行,全面主導了敘利亞局勢的發展;還體現在通過普京旋風訪問敘、埃、土國,在中東不斷鋪設棋局,將軍事優勢轉化為政治影響力。而與北約國家在東歐一線及地中海、黑海海域的軍事對峙持續加劇,則凸顯俄在安全挑戰方面的壓力正與日俱增,這也促使俄不斷通過北極戰略部署及改造提升巡洋艦等手段夯實國家安全。

    民粹受挫 歐獲喘息良機

    雖然一年前被警告可能陷入「生存危機」,但2017年的歐洲形勢卻呈現諸多良性變化。年初國際社會曾對2017年歐洲大選年憂心忡忡,擔心在英國脫歐影響下民粹主義會強勢崛起。不過,荷蘭、法國和德國大選的結果表明,民粹主義並未形成顛覆性力量。歐洲傳統主流政黨因此贏得難得的喘息之機,重拾改革動力,回應民眾訴求。

    與此同時,歐洲一體化也迎來難得的機遇期。這不但體現在可借助民粹主義的失勢加強民眾對一體化的認知和支持,也因年內發生的多起「獨狼式」恐襲,凸顯歐洲內部社會的分裂正成為恐怖勢力得以滲透的豐厚土壤。即使歐盟已與北約達成提升反恐協作相關協議,但歐盟加強自身防務建設以及成員國加強信息共享才是其應對反恐的更有力途徑。此外,特朗普上台後導致的美歐疏離傾向明顯加劇,也促使歐洲領導人亟需考慮如何更加團結地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東多強纏鬥恐成常態

    2017年的中東亂象紛呈:沙特等國與卡塔爾斷交、黎巴嫩總理哈里里的辭職風波、也門前總統薩利赫被胡塞武裝打死、敘利亞內戰各方日內瓦和談停滯不前、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一系列亂象背後,是美國、沙特與俄羅斯、伊朗在中東地區地緣較量的再升級。

    分析人士認為,不管是在敘利亞、也門戰事中,還是在卡塔爾、黎巴嫩危機中,沙特、伊朗領銜的中東兩大陣營在激烈的爭鬥中可謂互有得失,短期內任何一方都很難對另一方形成壓倒性優勢。如果再考慮到美俄間角力對中東格局產生的巨大影響,中東多強纏鬥的局面恐成常態。尤其是巴以問題在年終時的再度升溫,顯示巴以矛盾未來很可能重新成為中東局勢中的突出問題。

    IS猖獗 東南亞重拳反恐

    2017年的東南亞政壇總體平穩。除東帝汶選出新總統外,東南亞各國均未舉行涉及政府更替的選舉,各國政府得以延續施政方針。但在非傳統安全領域,伴隨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在中東戰場的節節潰敗,一些武裝人員逃逸、外溢至東南亞地區,與一些本土極端組織、反政府武裝組織沆瀣一氣,令恐怖威脅時刻存在。尤其在菲律賓南部的馬拉維,表現為顯性的武裝奪城和軍事對抗。目前,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三國已啟動聯合海空巡邏,圍追堵截新形態的恐怖主義滲透。

    而緬甸若開邦問題也引發國際社會關注。8月,若開邦北部30處警察哨所遭襲,此後各種襲擊達百起,數萬人流離失所。中國外長王毅11月訪緬並就若開邦局勢提出分三階段解決的建議。此後不久,若開邦局勢明顯緩解,緬甸和孟加拉國就遣返若開邦流離失所者簽署諒解備忘錄。中方的建設性作用得到國際社會讚賞。

    拉美政局調整 穩中有序

    與前一年左右陣營相爭的波譎雲詭相比,2017年的拉美是相對平穩的一年。巴西總統特梅爾和智利總統庫琴斯基均躲過遭彈劾下台的命運;委內瑞拉執政黨在地方選舉中取得重要勝利;阿根廷馬克里政府雖推進改革不順,但總體已把握主動權。總體來看,拉美右翼正從去年的搶班奪權中緩過勁來,並開始努力推進結構性改革。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對拉美的政策可概括為「打拉結合」:一方面,對委內瑞拉和古巴揮舞大棒,對墨西哥採取高壓政策;另一方面密切同阿根廷、哥倫比亞等右翼國家的聯繫。在這種背景下,拉美一體化進程進展不大,但其對外關係則呈現出日益多樣化的趨勢。在不斷加強地區國家間合作,促進太平洋聯盟、南共市等區域一體化進程的同時,也不斷向歐洲和亞太拓展發展空間,與中國關係的發展、尤其是「一帶一路」的合作方面更是不斷升溫。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