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經貿增長勁 政策風險增 全球復蘇可持續性堪憂
2017年 12月 30日 01:10    香港商报
 

     經貿增長勁 政策風險增 全球復蘇可持續性堪憂

    雖然一年前還被擔憂可能會遭遇諸多「黑天鵝」的侵擾,但2017年的世界經濟卻呈現超預期復蘇:主要經濟體十年來首次實現同步增長,國際貿易也因需求改善而進一步改善,全球貨幣政策整體上正由極度寬鬆轉為逐漸收緊。不過,考慮到本輪經濟復蘇的根本動力在於周期因素,而未來仍可能面臨保護主義、資產泡沫以及地緣政治等諸多潛在風險,2018年的增長可持續性尚難言樂觀。 香港商報記者 魏煒婷

    主要經濟體同步增長

    全球經濟在2017年獲得較為強勁的周期性增長,投資、貿易、工業生產、企業和消費者信心均得到改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內多次上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在最新一期的預測報告中,IMF將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從7月的3.5%上調至3.6%。此外,2017年全球主要國家十年來首次出現同步增長。經合組織(OECD)追蹤的所有45個國家年內都錄得增長,這是金融海嘯以來的首次。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本輪世界經濟復蘇的根本動力在於周期因素。同時,企業和消費者樂觀情緒帶來的預期紅利,以及新技術、新業態帶來新的增長動能等,也是全球經濟復蘇漸入佳境的重要原因。在較為有利的幣策和財策刺激下,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勢頭料將持續,IMF預計的增速為3.7%,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預期則分別為3.8%和4%,但仍須防範朝核問題、意大利選舉以及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等風險帶來的不確定性。

    貿易及直投強勁反彈

    2017年全球貿易在逆全球化的阻力下復蘇,料將收穫金融海嘯以來最大幅度增長,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預期也將反彈。世貿組織(WTO)今年9月將2017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預期從4月的2.4%上調至3.6%,遠高於2016年的1.3%。同時,2012年以來貿易增速持續低於世界經濟增速的局面有望終結,2017年貿易增速與全球GDP增速之比有望回升至1.3:1,該比率傳統上一直處於2:1。另外,在經歷了2015年的增長後,全球FDI流量2016年下降了2%,但2017年有望增加5%,主因製造業和貿易改善預期使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加快,而大宗商品價格反彈預期也推動新興經濟體復蘇,全球主要地區經濟增長和企業利潤改善增強了企業信心。

    不過,基於2017年的基數較大,發達市場的貨幣政策預期將收緊,以及中國的財政擴張和寬信貸將得到控制等原因,WTO預計2018年的全球貿易增長將不可能繼續維持高增速,而是將下降至3.2%,預期區間為1.4%至4.4%。

    各央行政策分歧加劇

    金融海嘯爆發後,美國聯儲局、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全球主要央行紛紛推出量化寬鬆(QE)、負利率等非常規貨幣政策。2017年,隨全球經濟穩步復蘇,主要央行也隨之開啟或繼續其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但因各經濟體復蘇情況不一,全球貨幣政策分歧加劇。

    由於美國經濟復蘇較為強勁,聯儲局年內進行了3次加息,還從10月開始逐步縮減規模達4.5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面對聯儲局的貨幣緊縮,其他主要央行「有所為有所不為」。加拿大央行和英國央行年內分別實施了兩次和一次加息,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則繼續按兵不動。新興經濟體中,中國央行將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小幅上調5個基點,土耳其央行也將借貸利率上調50個基點;俄羅斯央行和巴西央行則分別減息50個基點。考慮到經濟復蘇進程中可能面臨的種種政策和地緣風險,來年各央行的政策分歧還可能繼續加大。

    股市勁漲存潛在風險

    受各國央行繼續維持貨幣寬鬆政策、全球經濟增長同步抬頭以及企業利潤強勁等因素影響,2017年的全球股市持續攀升,接近或刷新歷史高位。美國三大股指今年累計漲幅均超過20%,歐股漲幅也有20%,新興市場則接近30%。其中,本輪美股牛市已歷時八載有餘,目前股價已是金融海嘯以來的3倍,而「特朗普牛市」成為2017年股市繼續上揚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但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可能構成潛在風險。如果較高的全球風險偏好突然惡化,股市牛市將面臨終結。隨美股市盈率接近歷史高位,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擔心美國股市未來由升轉跌的風險。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希勒就指出,儘管不知道本輪股市何時下跌,但一旦股市轉為下跌,其持續時間與下跌幅度都可能超出市場預期,不僅可能通過傳染效應衝擊其他國家資產價格,還可能通過負向財富效應影響美國居民消費。不能忽視的是,其他發達經濟體的股市也已經歷了較長時間的上漲。而且,全球房地產市場也面臨過熱風險。

    美大舉減稅衝擊全球

    儘管貨幣政策正常化是過去一年市場關注的焦點,但全球財政政策也因美國的「大動作」而難免受到衝擊,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12月22日簽署的、該國自1986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法案。

    減稅法案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是將企業稅從此前的35%大幅削減至21%,這意味美國從OECD中企業稅最高的國家變為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這將幫助增強美國企業的競爭力,改善美國營商環境,但也對其他國家造成減稅壓力,進一步推動已經開啟的全球減稅潮。事實上,為刺激經濟增長,最近幾年許多國家都在醞釀減稅。持續削減企業稅令OECD成員國的平均企業稅率,從2000年的32.2%降至2016年的24.7%。另外,美國稅改中另一項重要內容是將跨國公司的海外利潤納稅轉為「屬地制」。這一規定疊加削減企業稅,可能對全球資本流動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AI技術大爆發引爭論

    在2017年的全球科技圈中,最吸引大眾眼球的莫過於人工智能(AI)的徹底大爆發。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研發的AlphaGo程序,5月在中國烏鎮圍棋「人機大戰」峰會上擊敗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圍棋界公認阿爾法圍棋的棋力已超過人類職業圍棋頂尖水平。10月,DeepMind團隊又公布了代號為AlphaGo Zero的最強版AlphaGo,這一新版本AI圍棋程序撇開人類知識、完全「自學成材」,以100比0的戰績碾壓前輩AlphaGo。

    隨AI各項技術的飛速發展,AI正體現出超越人類智力、帶動產業變革以及深入社會生活三大趨勢,但也引發人們對未來前景的探討。雖然當前的AI技術還只限定在各自領域中,尚不具備通用性,但有觀點認為AI遲早會發展到那一步,應未雨綢繆。特斯拉CEO馬斯克就認為,將來可能出現的超級AI會威脅人類自身生存,人類需要應對挑戰。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