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上一堂人生哲學課
2018年 01月 01日 23:53    香港商报
 

    上一堂人生哲學課

    德國表現主義和佛學結合?看起來互不相關的兩種哲學,藝術家楊起很自然地就把兩者融合,這與他曾經接受中國和德國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他的水墨畫及陶瓷作品以輕鬆隨意的筆法,寥寥數筆,就充滿了哲學意味。藝倡畫廊正舉辦「楊起:浩瀚人生」展覽,展出楊氏約三十件作品,將藝術家對人生的深度感覺及敬畏,展示觀者眼前。

    文:Janice

    由即日起至1月20日,藝倡畫廊會舉辦藝術家楊起在香港的首個展覽,展示他獨一無二的「禪與德國表現主義」作品及其哲學理念。

    兩地文化的融合和碰撞

    楊起憑藉在中德兩國居住及接受文化的背景,發展出獨特的「禪與德國表現主義」藝術概念,並將之融入作品中。佛學中的禪,主張靜思、頓悟;德國表現主義,着重表現藝術家的感情,講求色彩、線條和構圖。楊起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他自青少年時代就喜歡禪宗哲學的「無有論」,以及德國的思辨哲學對於存在的闡述,兩者成為啟迪他從表現主義到新表現主義繪畫的哲學思源。楊氏對於東西方哲學最大興趣所在「新表現主義是呼風喚雨的繪畫藝術革命,更富有時代感,更突出自我表現,更徹底地達到出奇制勝、獨樹一幟。」在幾十年的創作當中,他遇到的阻力是對自己要求高,不過他反而認為這是一個永不休止的挑戰,並想永遠伴隨着他的藝術存在。

    藝術啟發於父親

    1982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的楊起,在9年後獲得海德堡大學藝術哲學博士學位,談起受誰人啟發學習藝術,他說:「那必然要歸功於我的父親。」楊氏的父親是徐悲鴻中央大學時的弟子,曾於上海新民晚報南京版擔任文藝總編,既是世家子弟亦是文人畫家,「他茶餘飯後總喜歡和我們說古書文辭」,父親不僅啟發和影響他對藝術的興趣,在過去的家教中儒家文學的浸染,也使他踏實地創作,對他其後的繪畫發展,更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色彩等於他的世界

    是次展覽中,展品涉及的媒介有紙上作品、畫布及陶瓷。這幾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均屬楊氏在個人新表現主義藝術風格和創作命題下的作品。展品《絲綢之路》、《浪漫的路遙》、《一瞥》使用了豐富又明艷的顏色,這種繪畫上的用色方式是他近年在德國新表現主義上的新突破。而在色彩學上是對當下以及學院派審美觀念的挑戰,也是東西方繪畫用色的結合。「我十分講究色彩的調色作用,有時甚至很投入色塊的局部和色暈與肌理。誠然,色彩上的隨意性是有感而發的,而我的色彩即我的世界。」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