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土地市場將回歸理性
2018年 01月 02日 00:21    香港商报
 

     2017年,土地市場降溫較為顯著,第四季度各線城市的成交樓價環比均有所回落,成交溢價率進一步降低,但土地成交量持續上行,整體處於「量漲價跌」的運行狀態。

    在「房住不炒」的主導思想下,對市場方面的管控從原本緊信貸、限價格的經濟層面進一步落實到行業相關政策,通過完善土地市場政策及加強監管來促使土地市場更加透明、規範。預計2018年土地市場將持續在政策的約束下低價運行,整體樓市的降溫將對土地市場有一定影響,未來項目的溢價能力將普遍降低,房企拿地也將受制回歸理性。

    土地供應途徑增多

    十九大就房地產方面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2018年租賃用地的供給從總量和比例上都仍然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北京市發布的2016至2035年城市總體規劃中明確未來三成新建住房將用於租賃,一線城市在2017年已經全部出現租賃用地。租賃市場的發展在二線城市也將跟進,如成都9月份已經發布《拍賣土地建設租賃住房管理暫行辦法》。

    此外,國土部在8月末出台的第一批租賃試點城市在2018年無疑將積極推進租賃市場的建設,更多城市將出現租賃用地,進一步達到全民「住有所居」的目標。

    2017年4月,國土部發布通知,明確供求矛盾突出、房價上行壓力較大的城市要增加住宅用地供應規模,去庫存任務重的城市要減少甚至暫停住宅用地出讓,土地市場採取「因城施策」的政策原則。

    2017年一線城市北京、上海,二線城市杭州及三線城市南通的庫存量均急劇下降,上海的庫存降至229萬平方米,創歷史新低,南通更是僅有不足20萬平方米的庫存可供銷售,即將進入無房可售的局面。從消化周期來看,重慶及武漢均已低於6個月的警戒線。2018年的土地市場供應將緊隨房地產市場變化的影響,通過及時增加或者減少供應,維持市場供求的基本穩定,土地供應難以大幅增加的城市如上海、深圳,則以大力推進舊改項目、城市更新的方式提供更多居住用房,補充市場需求的缺口。

    易居(中國)企業集團研究總監 洪聖奇

    (逢周二刊出)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