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半月熱度不減 改革防御風險 展現經濟韌性
2018年 01月 03日 02:49    香港商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已有兩周,「三大攻堅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以及「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等系列熱門關鍵點仍在引發人們熱議。中國是否會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2018年的樓市調控政策會有哪些微調?房產稅是否真的列上了時間表?圍繞這些爭議,受訪專家表示,中國有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但政府已經認識到防範風險的重要性,未來防御要靠改革。針對樓市,專家則稱,在「租購并舉」的大方向下,預計2018年調控政策將差別化,對不同需要實施不同政策,完善長效機制的建設。另外,根據中國國情,房產稅時徵收時間表并沒有出台,3年內無試點可能。香港商報記者 施美

    預計資金面延續緊張

    2017年中央經濟會議提出,要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有論者認為,這與2016年提出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效以及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有所差异。兩者之間的微妙差异將預示著2018年中國的貨幣政策將趨緊,市場資金進一步緊張。

    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兩次會議中提法有差异很正常,無需過度解讀官方的文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會隨著實際情况進行改變。

    「大家可以從官方的描述中看到一種理念,即貨幣政策會慢慢轉向中性,不會采取以前大水漫灌的形式。中性的貨幣政策也不是第一次提出,最終的執行還是要看實際情况。」他說。

    劉勝軍指出,2018年資金確實可能會更加緊張。原因有兩點,一是中央現在清理金融亂象的進程沒有結束,監管的風潮估計至少還會持續到2018年,所以資金鏈會持續緊張。二是從今年來看,M2的增速確實在下降。2017年M2下降了不少,如果理念不變、方向不變的話,2018年大概率資金緊張的狀况會進一步加劇。談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股市和匯市的影響,劉勝軍認為,股市短期內還存在比較多的問題,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是註冊制的改革。他認為,註冊制改革什麼時候推、多大力度推都還不確定。雖然中國目前經濟增速還不錯,但經濟風險依然很高,所以股市的整個基本面還是缺乏支撐,因此股市短期內很難有很大的行情。而匯市通過政府的管控力基本穩住了。

    抵御系統性風險靠改革

    除了外界關注的2018年經濟政策走向外,金融風險也是一大關注點。會議確定,按照黨的十九大要求,今后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其中,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放在首位,之前人行行長周小川曾發文說中國要防止「明斯基時刻」引發的劇烈調整,市場上也有關於中國經濟是否有系統性金融危機的爭論。

    劉勝軍認為,中國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危險確實存在,中國政府目前也意識到了防風險的重要性。「如果按照西方的標準,中國早就應該發生經濟危機了,所以說系統性金融風險肯定是存在的。之所以沒有發生,是因為中國國有銀行的體制,政府對金融的掌控力度較大。所以短期內可以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但長期來看,金融的風險會不斷的積累。比如房地產的問題,企業債務不斷上升。所以「周小川們」很焦慮,如果不能壓住風險,上升到一定程度,總有一天會崩潰。所以現在將防風險放在主要位置是非常有必要的。」他指出。

    中國市場仍有很大空間

    有論者認為,中國經濟不會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是因為中國經濟有韌性。劉勝軍表示,中國經濟的韌性主要體現在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比如中國消費和產業還有很大的潜力。除此以外,鼓勵與激發企業家精神,也會為經濟帶來很多增長。另外,打開部分被國企壟斷的領域,也會帶來新的增長空間。甚至政府減少行政審批都會帶來新的經濟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經濟的韌性不能成為我們驕傲的資本。因為中國經濟之所以沒有像西方一些預測的崩潰,是因為中國有一個強大的政府,國有銀行能對經濟進行干預和兜底。因此中國必須加快改革,改革才能真正讓中國的韌性發揮出來。」他指出。

    大力加強金融監管

    會議除了將防範風險作為「三大攻堅戰」的首位外,也明確提出,要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劉勝軍認為,2018年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真正運作的一年,這一統籌「一行三會」的機構。2018年如何推動金融監管的改革,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2017年資管產品的新規出台,2018年會具體落實,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動作了。落實資管新規可能會對整個金融業比較持續的壓力。特別是銀行業,將面臨很多整改帶來的壓力。另外對於影子銀行的整頓也會繼續持續一段時間,特別是明確了P2P備案的時間:今年6月。」他說道。

    高質量等於綠色可持續

    會議為中國經濟安上了一層「防護牆」,即防範重大風險。與此同時,也未中國經濟指出了一條「康莊大道」——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正確理解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劉勝軍表示,高速度是只看經濟增速這單一指標。但是,高質量是看經濟增速背后的內涵,比如環境污染的大小、經濟水平的高低以及債務風險的高低等。他指出,中國目前很多的投資都是銀行貸款推動的。如果繼續追求經濟速度高增長,那麼未來會留下很多隱患和風險。除此以外,收入分配差距是不是擴大,房地產泡沫、虛擬經濟的劇烈程度,這些都是衡量中國經濟增長是否為高質量。總之,高質量簡單概括就是兩條,第一條是可持續,今天的增長不以明天的經濟發展為代價。第二個就是降低「含血量」,不要靠污染環境來發展經濟。

    料GDP增速略降

    關於2018年的經濟增速,劉勝軍預計,2018年GDP增速或低於2017年。他指出,2018年的經濟增長主要取決於中央對於改革推進的力度,比如各地還有大量的僵尸企業需要淘汰、房地產泡沫需要壓制,改革的進程十分關鍵。但可以確定的是,2018年的經濟預計比2017年要差,主要原因在於房地產增速下降以及改革轉型帶來的壓力。他認為,未來中國將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L型」經濟的底部。

     改變樓市調控一刀切

    也許金融和經濟宏觀政策離普通百姓生活稍顯遙遠,但樓市卻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此次會議,關於樓市的描述僅一百來字,卻信息量滿滿。會議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同時,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中央旨在改變以往對樓市調控政策一刀切的情况。「因為中國的國土遼闊,每個城市和地區,房地產發展的情况、形式、供需關系、價格、消費能力差很遠,所以限購限貸政策一刀切下去,效果是非常糟糕的。」

    他指出,2016年前半年的調控政策都是一刀切的方式,后半年開始逐步采取因城施策,得到顯著成效。但現在的調控政策還只是臨時性的政策。到底中央應該管什麼,地方又應該管什麼,并沒有清晰的政策規定。他認為,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中央和地方分清楚事權,其目的是將調控機制長效化、制度化。「部分板塊由中央統管,其他的部分交給地方,最后根據地方的情况決定樓市調控政策實施的方向,這是城市化的一個標誌,也是房地產調控走向成熟的標誌。」宋丁說道。

    談及中央地方關於調控職責的具體如何分配,宋丁認為,并不完全是外界所說的,中央給出整體樓市調控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地方根據不同指標具體完成。「實際情况不會如此具體,涉及到所謂的中央和地方事權的分配,內容更多,也更复雜。我認為經濟會議中談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其實範圍并不局限於調控政策一件事,還會有常態化的制度建設等。不排除中央在特定的時刻會提出年度指標,提一個大的導向性、引導性方向。比如要求各地達到10%左右的標準,各省市根據自己的情况來作微調,在10%上下浮動。」他說。

    取下剛需「緊箍咒」

    目前來看,各一二三線熱點城市都配套了嚴格的調控政策,深圳2016年10月更是出台了「史上最嚴的調控政策」。之后,一二線城市的調控政策普遍「認房又認貸」,意思是以前有過房貸或買過房,再次買房就算二套房,首付比例加大。因此,外界普遍認為這些操作會「誤傷剛需」。宋丁認為,不僅是調控政策,包括現在房貸利率普遍上浮,都影響到首套房的剛需,但這些都只是目前階段的表現。

    「在大的背景之下,中央希望銀行放貸的體系里面,房地產在信貸的占比不要過高。如果認房又認貸的通道面向剛需放開,銀行每月資金流向房地產比例還是偏大了,這樣會影響實體經濟對於資金的需要。國家從宏觀經濟平衡來做決策,但是剛需確實也受到了影響。我認為,從1月份開始,政府對於首套房和改善性的居住方面會給予一定的支持,比如放松信貸等。除此之外,最大的變化是租賃市場的建設。預計2018年租賃市場會飛速發展,包括土地制度的供應,現在大規模的向租賃市場傾斜。也包括銀行的信貸體系,銀行會向租賃開發和租賃消費的方向來去提供信貸。另外,土地資金、房地產資金,其他的直接融資手段的空間也會放大,逐步滿足租賃市場日益增長的資金需要。」他指出。

    建長效機制至少要5年

    報告中還提出,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對此,宋丁認為,長效機制是一個复雜的系統,包括住房制度改革:租購并舉以及保障房和商品房的并舉。也包括信貸政策、房地產稅等,這些都需要花大力氣和大時間作長效機制的安排。「2018年會拉開房地產長效建設的序目,但遠達不到長效機制都的建成標準。估計中國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建立需要5年至8年的時間,但是信貸政策會提前施行,房貸利率會朝著穩定宏觀經濟,同時又不影響剛需的方向來走。」他說道。

    雖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并未提及,但在會議期間財政部部長肖捷發表了一篇關於房地產稅的署名文章,表示將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外界都在預測官方已經列出了房產稅徵收的時間表。宋丁表示不同意此類看法。「別說中央已經有時間表,我個人認為,房地產稅3年內都不會有試點。因為房產稅的推出,有一系列的政策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稅率的確定、增值稅的標準以及稅種的合併和基礎平台建設等,尤其與市場的成熟度有很大關聯。畢竟房產稅是一個大規模的、全國性的稅種。當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成熟度平均在60%到70%之間,即存量房的占比達到60%至70%,才可以談到增稅的價值。而目前來看,現在能夠達到70%只有深圳,其他城市都無法達到。」他指出。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编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