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共享經濟與價值認同
2018年 01月 08日 01:13    香港商报
 

    共享經濟與價值認同

    近年共享經濟這概念很有話題性,也延伸出不少新企業,當中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敗的個案。共享經濟原本在經濟學上名為「分享經濟學」,早在十九世紀就有學者提出相關的理論,用來解釋并解決工業資本主義下的許多問題。現在的共享經濟是比較親民的說法,是將平常有在使用的東西,在镕置的時候出租給其他人使用,就是最簡單的共享概念。

    有說資訊科技的進步,是共享經濟的核心。這說法本質上沒錯。例如從前我們要找到一個共乘交通工具的人,可能只能詢問身邊的朋友或鄰居,但網絡資訊科技的進步,讓一切都可以在網上完成。但科技帶來的改變,其實不只是方便的生活,還有的是價值的認同感。

  新世代接觸世界更立體

    新世代人們接觸世界的方式比以前更「立體」,不僅媒介的形式變得多元,就連媒介的內容也變得更豐富。根據視頻網站YouTube的官方數字,該網站平均每分鐘新增影片長度就高達三百個小時。可見,共享經濟的崛起,很大原因是依靠龐大的用戶群體才可運作,其中有人提供產品或服務,有人回應或參與,信息愈活躍,愈能夠為每一位平台使用者帶來價值。而用戶評價已經成為品牌資產的一部分,好的東西能夠因為分享而被快速接受,反之不好的東西也不可能久留。

  尋求真實使用者聲音

    更重要的是,在現今世代,許多人也再不聽信品牌經營者的單向、權威式傳播,反之尋求更為真實的使用者聲音;他們樂於給品牌掌聲,也從不吝於揭露不好的使用經驗。而推動使用者努力分享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大原因是從分享中獲得的身份價值的認同。因此,在發展共享經濟時,如何利用價值可能是其中的關鍵。

    英國格林多大學財務學首席講師

    財務學學部主任梁港生

    (逢周一刊出)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