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微生物+」生態養殖助力廣西脫貧攻堅
2018年 01月 10日 01:25    香港商报
 

    中國畜牧業綠色發展的廣西路徑系列報道之二

    「微生物+」生態養殖助力廣西脫貧攻堅

    陳華是賀州市的一個養殖業主,養了20多年的豬,他是賀州市第一個實施無抗生態養殖的人。如今,不僅他家的豬肉成為了市場上的搶手貨,而且他也是賀州市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典型示範人物。在他的養殖場中常年有幾十個貧困戶打工,利用國家相關扶貧政策,發動貧困戶養豬,并且把貧困戶的豬苗集中生態養殖,產生的效益和貧困戶分成。

    類似陳華這樣的養殖大戶在廣西很多很多,容縣的陳忠洪,陸川的黃祖東、林勇,南寧的楊厚德,扶綏的蔣小綱……,他們有的養豬,有的養牛,有的養鸡,幫扶的方法也不一樣,但有一樣是相同的,他們都是用「微生物+」的生態養殖大戶,并且用生態養殖的方法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香港商報記者蔣邵安徐玉瑩

    一手抓扶貧開發一手抓生態建設

    山清水秀生態美是廣西的一張靚麗名片,在一次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深情回憶起近半個世紀前第一次到廣西的情景,對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美麗多彩的民族風情、優良的生態環境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囑咐要保護好桂林山水、保護好廣西良好的生態環境。

    廣西也是全國扶貧開發任務最重的省份,2014年底,彭清華書記向中央匯報時說,廣西仍有538萬貧困人口,僅管在過去三年內扶貧開發成績顯著,2016年有超過100萬人口脫貧,但廣西扶貧開發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多次在不同的場合強調,要把扶貧開發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一手抓扶貧開發,一手抓生態建設,大力推進生態扶貧,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轉型綠色崛起之路。

    廣西海洋與漁業廳廳長蔣和生在擔任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時力推生態養殖,他認為養殖業在產業脫貧中舉足輕重,在精準幫扶中重任在肩。

    近年來,廣西廣泛深入調研,利用貧困地區、邊遠山區的自然環境,發揮精準扶貧區域的潜在優勢,科學性、創造性地將現代生態養殖理念貫穿精準扶貧工作始終,立足小規模、少投入、見效快、高效益等制定長效的脫貧方案和機制,提出「微生物+養殖業+產業扶貧」的精準扶貧產業發展模式,設計精準脫貧循環產業鏈,明確了龍頭企業帶動并在項目選擇、市場銷售、技術支持等關鍵環節提供保障的精準脫貧組織形式。實踐證明,養殖業精準扶貧工作天地廣闊、作用明顯、大有可為。

    原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在三江縣扶貧聯繫點大力發展稻田養魚、竹鼠、肉鸡等養殖產業,助農增收效果明顯。

    現代生態養殖技術在廣西的多年創新實踐基本定型為「廣西模式」,其核心是以微生蟲為紐帶和手段,大力推廣「微生物+」生態養殖模式,將動物養殖和植物種植產生的廢弃物進行資源化循環利用,具有現代農業「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典型特徵,是精準幫扶的利器、產業脫貧的捷徑。

    生態養殖業助力扶貧模式不斷創新

    廣西聚銀牧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祖東給記者介紹了他利用生態養殖參與扶貧開發的「聚銀模式」,在該模式中,扶貧部門(單位)利用扶貧資金出資租地,并按高架網床生態養豬的要求建好欄舍和相關配套設施,由貧困戶負責飼養工作,集團出資負責豬苗、飼料、獸藥、防疫及技術管理,生豬出欄后所得收入,扣除豬苗、飼料、獸藥、疫苗等養豬過程中的開支后的純利潤再扣除10%作為公積金,然后實行五五分成,即集團得五成,扶貧對象(貧困戶)得五成。公積金作為發展資金和風險金,雙方共同擁有,如雙方解除合作后,如公積金尚有盈餘再對半分成,所建欄舍和附屬設施歸扶貧部門所有。如當年養豬沒有利潤甚至虧損的,虧損部分全部由集團承擔。在經營管理上,集團與貧困戶雙方共同經營,共同管理,集團從購進豬苗到生豬出欄整個經營過程全部公開,雙方共同參與管理、決策和監督。

    這個扶貧模式破解了養豬污染的困局,高架網床生態養豬技術欄舍占地面積少,養豬規模適度,通風性能好,易管理,省人工,利防疫,經濟效益大大高於傳統養豬,每頭豬可節省成本200-250元,高架網床養豬實現了豬苗從進欄到大豬出欄全程免冲洗,通過固液分離,雨污分離,清糞和沼氣池配套等,可有效降低排污量90%以上。加上利用微生蟲處理技術,采用沼-林(果)-魚等循環經濟發展的方式,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節能減排效果非常好,對保護生態環境,促進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貴港市港南區在生態養殖產業扶貧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將生態養殖與扶貧理念有機結合,從剛開始的安排技術骨干下鄉對貧困戶進行「科技扶貧」「飼料扶貧」等單一模式,逐步探索、總結、創新出「一十百千萬」生態養殖扶貧新理念、新模式。

    「一」就是由龍頭企業統一規劃建設生態養豬場并組建1個專業合作社;「十」就是每個合作社最少吸納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社;「百」就是每個合作社最少流轉100畝土地;「千」就是每個合作社每年最少出欄1000頭肉豬;「萬」就是每個入社貧困戶年收入不少於10000元。

    這是以集團「作戰」的養殖新模式,打破了以往貧困戶

    產業發展各自為政的舊藩篱,使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同時獲得股金分紅、土地流轉、投工投勞三重收益,在家門口實現就近參與產業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貧困戶以往「在家辛苦種地養殖一年,不如外出打工半載」的觀念。

    據了解,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一十百千萬」模式運行2年多以來,已在港南區新塘、木格基地幫助63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在崇州市天等縣龍茗鎮基地安排了300多戶貧困戶就近就業、在百色市田陽縣五村鎮天陽村基地吸納500多戶貧困戶入社。

    廣西興雲牧業有限公司在大力發展畜牧養殖的同時,在流轉獲得的近1400畝石漠化土地上種植牧草、飼料玉米,并將牛糞等養殖廢弃物進行處理后用於肥田和改造土壤,既保障了高品質的飼料,又解決了污染問題。同時,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開展肉牛養殖和育肥技術培訓,積極吸收農戶加盟養殖,共同創業致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副主任危朝安對這種農牧結合、生態循環的做法予以肯定。

    生態養殖促進扶貧開發已形成共識

    自扶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賀州市充分利用貧困地區的地理特點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特色水產畜牧業,將現代生態養殖理念貫穿到精準扶貧工作中,通過引導示範、技術培訓、引進龍頭企業等,輻射帶動農民養殖增收,生態養殖推動精準脫貧取得了初步成效。

    「政府鼓勵扶持的生態養殖,經濟效益特別好,讓我們農民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八步區里松鎮的養殖戶李莎說,自己采用生態養殖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供不應求的訂單。像李莎這樣靠生態養殖脫貧的農戶,是賀州市扶貧攻堅的一大亮點。

    為推廣先進的水產畜牧養殖技術,賀州市還組織各級水產畜牧獸醫技術人員深入貧困地區進行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幫助養殖戶解決難點問題,普及科學養殖、疫病防治知識,促進生態養殖增收增效,最終達到促進脫貧增收的目的。

    玉林市采取「公司+基地+養殖大戶」「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租地+就業+分紅」等產業扶貧經營模式,助力貧困人口脫貧。如興業縣高架網床養豬由公司投資建設,聘請貧困戶作為飼養員,公司和貧困戶采取「六四分成」方式合作養豬,貧困戶每年可拿到6萬~7萬元合作分紅。陸川神龍王農牧食品集團公司采取「公司+基地+養殖大戶」集中養殖、參與保底分紅的產業扶貧脫貧致富經營模式,計劃3年內實現600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政府扶持我們搞生態養殖,走對了路子,效果很好!」樂業縣花坪鎮政府扶持的一名養鸡專業戶向記者介紹,他采取生態養殖的方式發展了2000多隻鸡,如今的訂單都是來自百色、南寧乃至貴陽等城市的高級餐館。

    「發展生態肉牛養殖產業,符合寧明縣資源優勢,符合貧困群眾產業發展需求,對調整優化全縣產業結構意義重大。大力發展肉牛產業,延伸產業鏈,將給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養牛,將成為寧明縣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成為全縣新的經濟增長點。」該縣縣委書記對此充滿信心。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