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浸大研指港臨酷熱威脅
【香港商報訊】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者聯同多名地理及氣候學專家進行研究,發現過去數十年,陸上體感溫度的上升速度較實際溫度快,尤其是低緯度地區,預測亦顯示這個趨勢會持續。他們的研究揭示,在全球暖化下,人類將感受到比實際氣溫更熱的氣候,特別是地處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的城市,例如香港,將面臨酷熱天氣的更大威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實在刻不容緩。
2100年極端溫度日數顯增
全球平均氣溫在2014至2016年間屢創新高,剛過去的2017年亦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其中一年。為深入了解人類在氣候變化下對溫度感受的改變,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陳永勤教授與浸大地理系助理教授李劍鋒博士聯同多名地理及氣候學專家進行研究,利用四個歷史氣候的再分析數據集,及7個全球氣候模式的模擬結果,計算和模擬體感溫度的變化和趨勢,發現2005年前全球陸地平均體感溫度的增速較實際溫度增速每10年快0.04℃,原因是氣溫上升的同時濕度亦增加,人體感受到的熱力因而增加。
研究預測,未來在高、中、低三種碳排放情境(即所謂「代表濃度路徑」)下,體感溫度上升將分別較實際溫度每10年快0.17℃(RCP8.5)、0.06℃(RCP4.5)和0.02℃(RCP2.6),低緯度地區(即熱帶或亞熱帶地區) 體感溫度上升亦較中高緯度地區明顯;研究亦顯示,於2081至2100年出現極端體感溫度的日數,將會較1981至2000年顯著增加,主要是夏季出現極端熱的頻率大幅上升。
影響熱相關疾病發病率
陳永勤教授說:「人類健康和勞動生產力直接受制於熱舒適度,即人類實際感受的熱力,亦直接影響熱相關疾病的發病和死亡率。」李劍鋒說,是次研究成果揭示全球暖化在極端和非極端氣象情况下,對人類體感溫度有更大的影響,因此,氣候變化適應措施不能只局限於熱浪等極端事件,需要擴展至溫度上升帶來的整體影響。
是次研究報告的作者還包括中大AXA安盛地理與資源管理學教授、兼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雅章教授,以及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顏天佑教授。有關研究已在《自然(氣候變化)》期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