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玉林:畜牧業綠色發展化璞成玉
2018年 01月 12日 01:56    香港商报
 

    中國畜牧業綠色發展的廣西路徑系列報導之四:

    玉林:畜牧業綠色發展化璞成玉

    廣西是個脫貧攻堅的大省,然而在玉林,這里卻擁有廣西最富裕的農民群體。優越的自然條件加上農民的勤勞,開啟了玉林百姓的創富過程,而養殖業就是農民致富的主要手段。

    養殖業在給玉林市農民創富之時,同樣也帶來環境污染困苦。正是憑藉著壯士斷臂的激情,玉林畜牧業推動養殖污染的綜合治理工作,還江河以清澈;通過「微生物+」生態養殖改造傳統畜牧業,實現鳳凰涅槃,玉林現代農業迎來新希望。

    2016年,國家農業部開展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的創建工作,全國範圍內選擇100個縣做為首批創建縣,玉林市的陸川縣和容縣入圍,成為廣西僅有的兩個示範縣。玉林市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吳秋和對記者說,這是國家對玉林市畜牧業發展的肯定,同時也是對玉林畜牧業發展的鞭策。香港商報特約記者蔣邵安徐玉瑩

    玉林境內的河流曾被嚴重污染

    廣西是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省份,玉林市地處廣西的中部,「八山一水一分田」中的水和田大都集中在玉林和貴港,郁江、北流江、南流江和九洲江在這里橫穿而過,富饒了這片土地。

    玉林市的博白縣和陸川縣都是全國知名的生豬養殖大縣,陸川縣連續十年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陸川黑豬」是中國八大名豬之一,最多的時候,陸川縣和博白縣的年出欄生豬都超過360萬頭,人均超過2頭。

    在畜禽養殖業快速增長的同時,養殖業產污排污也增加了玉林市節能減排的工作壓力。玉林市「十二五」養殖業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分管負責人覃勝告訴記者:預計到2015年,玉林市畜禽養殖業產生廢水約19570萬噸,產生COD約79.6萬噸、TP約1.47萬噸、TN約5.07萬噸。肉鸡養殖的廢水和COD產生量占畜禽養殖污染物廢水和COD產生量比重最大;生豬養殖的總氮和總磷的產生量最大,遠遠超過其它種類畜禽養殖的產生量,玉林市最大的養殖污染來自養豬業。

    記者有一位老朋友是做房地產生意的,他在老家的興業縣城花了近億元蓋了一幢給家里人住的房子,房子十分氣派,家中的每一寸木料都是進口的楠木,可兩米高的院牆也圍不住從牆處的河道中傳來的鸡糞的惡臭。他的房子是蓋在興業縣城,縣城尚且鸡糞臭氣熏天,在養鸡的農村就可想而知了。

    在博白縣烏豆江和寧潭河支流,記者看到河水顏色發黑,并有陣陣臭味傳來。「原來這里的河水還是比較清的,后來那些豬糞都冲到河里去,慢慢地就臭了。」村民黃老伯說道。

    而據博白縣環境監測站的取樣化驗資料顯示,一些江河源頭鄉鎮的溪流水都已不能飲用、不能取作生活用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超出了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流域水質下降,生態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廢水污染只是其中一部分。」環保部門相關人員介紹,惡臭氣體、禽畜糞便、病死動物尸體都有可能對環境造成危害。惡臭氣體含有大量硫化氫、氨、醇、甲烷等200多種有機惡臭物質,會刺激人畜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病;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蟲、寄生蟲卵,會使環境中病原種類增多,菌量增大,造成人、畜傳染病的蔓延;而畜禽產品及其糞便中殘留的大量重金屬和有毒化學物質也可能危害人類身體健康及土壤水體環境。

    「治理畜牧污染猶如壯士斷臂」

    玉林境內沒有一條乾净的河流,不僅影響了本地市民的生活,也影響了下游廣東雷州半島幾百萬人的日常生活。流經玉林境內的九洲江注入了鶴地水庫,而鶴地水庫是雷州半島幾百萬人的生活水源地。

    鶴地水庫污染的問題引起了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任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的高度重視,九洲江治理的方案很快就擺在了胡春華和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的桌面上,九洲江治理從此拉開帷幕。

    從2013年開始,九洲江沿岸2000米的養殖場被限時全部拆除。養殖業是玉林農民賴以生存的產業,拆除養殖場等同於砸了人家的碗還要砸了人家的鍋。「那個場面真是看著心痛,治理畜牧污染,猶如壯士斷臂」,陸川縣水產畜牧獸醫局黨委書記凌椿克分管拆除工作,幾年過去了,說起來還是心痛。

    按照九洲江治理規劃,玉林市堅決拆除九洲江流域沿線生豬養殖場,劃定九洲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沿岸200米以內為禁養區,清理拆除禁養區內1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場。累計清拆養豬場1405家(含勸退不養的55家),清理生豬23.11萬頭,拆除豬舍面積40.4萬平方米,發放補償資金1.28億元。

    幾年來,玉林市拆除的養殖場不計其數,僅是陸川縣就拆除1552家。資料顯示,2016年,博白縣出欄生豬221.73萬頭,同比減少4.11%,興業縣同比減少1.74%,陸川縣出欄生豬下降到105.39萬頭。

    九洲江流域環境綜合治理事關兩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大局,玉林市舉全市之力打好九洲江流域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標本兼治,現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目前,九洲江水質總體呈現逐步改善趨勢,監測資料顯示,兩廣跨省區考核斷面石角監測斷面水質明顯改善,水質達成率由2014年的41.7%上升到2015年的75%,2016年三類水的達成率超過300天。

    生態養殖重塑玉林畜牧業

    34歲的陳光慶是來自博白文地鎮的農民,原先在廣東打工,結婚后就回家養豬,從10頭豬養起,養到200頭的時候就不想再養了,原因還是污染。「那個

    臭呀,臭到自己都不想在家里呆下去。晚上有人砸碎過我家玻璃,我知道是鄰居干的,理解他們,也沒有去追究」。

    正好趕上九洲江治理,陳光慶就把豬場拆除了,到南寧市來開了小市場。

    像陳光慶這樣不再養豬的人有幾十個,但畢竟是少數,多數的養殖場主還是要繼續養豬的,因為養豬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生計。

    怎樣養?傳統養殖的方式已經行不通了,他們的出路在哪里?

    吳秋和說:在拆除污染環境的傳統豬場的時候,玉林市同時積極探索新型生態養殖模式,推廣高架床生態養殖方式。推廣微生蟲技術,通過在飼料及糞便中添加微生蟲,減少糞便污染環境。

    吳秋和向記者介紹,在探索新的養殖方式上,容縣的奇昌、陸川的英平、陸川的聚銀、興業的廣東溫氏等企業做出了貢獻,可以說是這些養殖場的老板們為玉林市的畜牧業在絕境中殺出了一條血路,讓玉林的畜牧業絕處縫生。

    養豬需要冲水,冲水就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他們就想辦法讓排泄物和豬分離,先是建低架床,后來發展到高架床,減少了90%的用水。建設黑膜沼氣池、儲液池、儲糞屋。

    排泄物太臭,就利用微生蟲技術,通過在飼料及糞便中添加微生蟲,減少糞便污染環境。

    吳秋和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畜牧業的發展,在自治區畜牧局的指導下,充分利用涉農資金和拆遷補償,在全市範圍內大力推廣「微生物+」的現代生態養殖模式,僅2015年,就成功組織推廣「高架網床-雨污分流-糞尿分離」適度規模(500-1000頭)養殖模式120多家,共建成高架網床18.61萬平方米,養殖效益及糞污處理效果明顯。對200多家規模養殖場進行標準化改造建設,185家完成改造。同時認真抓好畜禽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廠和有機化肥廠的建設,建成的1家液態有機肥生產線和1家畜禽無害化處理廠投入運行。

    畜牧業革命后迎新生

    廣西順康農業有限公司生豬標準化養殖場是去年4月從九洲江沿岸禁養區搬遷到目前新址的一家現代化規模養殖企業,其用「高架網床+自動乾清糞+微生菌」的方式,實現養殖周期內全程免冲洗。通過建設雨污分流排水系統并配套12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池和6000立方米的黑膜沼氣池,養殖場實現了生產沼氣并利用沼氣發電,最終達到豬場污水零排放、糞污綜合利用的效果。

    在陸川英平畜牧業公司養殖區,記者驚喜地發現一排排規模宏大的雙層豬別墅。只見豬別墅的二樓距離地面約有1.9米高,走近一看發現一樓空蕩蕩的,一頭豬也沒有看見,原來豬都住在二樓,樓上安設自動喂飼、水簾降溫系統,豬在沒有臭味的環境中安然自得地生活,每一頭都長得膘肥體壯。而且,豬別墅的最大秘密在於一二樓之間為全漏縫地板,糞便從二樓流下后再順著斜坡流到沼氣池內發酵。

    英平畜牧業公司董事長李英平認為,這一設計大大改善了豬的生長環境,豬與糞便完全分離,減少了疾病的發生,豬的生長速度更快了;實現了環保化養殖,利用乾清糞清理、雨污分流,平時基本上不需要用水清洗豬舍,較以往節水90%以上;大大減少了工作量,1個人就可以管理800至1000頭豬。

    記者參觀了4個養殖場,均配套建設有大型沼氣池。這些養殖場以沼氣池為中心,首尾兩端均配套了環保技術、環保設備,養殖場產生的所有廢渣、廢液最終實現變廢為寶。

    在麗華農牧公司,從養殖場出來的污水進入集污池后再注入固液分離機,只一會兒功夫,污水中的固體糞便變成較乾燥的乾細糞渣,而排入沼氣池的污水也不再是原來黑濁模樣。劉新華說,豬場每天處理污水60噸,可產糞渣1噸,經過集中堆放發酵無害化處理后,成為廣大農戶喜歡的有機肥。

    此外,經過沼氣池厭氧處理過的廢液也變成農作物最喜歡的沼肥。對於沼肥的利用,興業縣和豐禽業公司通過微生蟲及發酵腐熟技術,把其變成營養價值更高的有機液體肥,其抗病害、促增產效果令人驚叹。

    我們種植的黃金桔個頭比別人種的大20%以上,單株結果量也大大提升,品相、果味也相當好。該公司總經理梁有國說。

    到2016年底,陸川縣建成規模生態養殖場153家,建成高架網床面積25萬平方米,完成小散養標準化改造的規模養殖場200家。博白縣建成規模生態養殖場138家,建成高架網床面積10萬平方米。玉林市所有的縣都在按照現代生態養殖的標準改造養殖場,將有更加的養殖場華麗變身。

    按照《廣西生態養殖「十三五」規劃》,2017年廣西將有30%改造成現代生態養殖模式,而玉林市自己定下的目標是50%,2017年將有超過1500家規模養殖場得到改造。玉林市主管農業的副市長鄧長球說,痛定思痛,環境倒逼給了玉林市畜牧業壓力,也給了玉林畜牧業發展動力,發展以「微生物+」為核心的現代生態養殖,讓玉林畜牧業破繭成蝶,迎來了更好的發展前景。

    從臭哄哄的動物糞便到香噴噴的有機米、有機果、有機菜,這一轉換過程展現一條現代農業產業鏈,各種高科技的環保新技術、新設備在此大展身手,托起玉林現代農業的新希望。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