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國外貿扭降為升
2018年 01月 13日 02:17    香港商报
 

    2017年進出口增幅創六年新高

    中國外貿扭降為升

    【香港商報訊】記者伍敬斌報道:海關總署昨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時隔兩年后重回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4.2%,創2012年以來新高,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預計2018年中國進出口將繼續保持增長,但維持兩位數增勢難度加大。

    扭轉連續兩年下降局面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出口15.3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進口1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8.7%;貿易順差2.87萬億元,同比收窄14.2%。進口方面,中國鐵礦砂、原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呈現量價齊升。出口方面,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主力。黃頌平介紹,2017年,中國機電產品出口8.95萬億元,增長12.1%,占中國出口總值的58.4%。

    分國別看,2017年中歐貿易額同比增長15.5%,中美貿易額增長15.2%,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增長16.6%。三者合計占中國同期進出口總值的40%以上。同期,中國對俄羅斯、波蘭和哈薩克斯坦等國進出口增速均高於總體增幅。

  對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增近一成八

    據黃頌平分析,2017年以來中國外貿回穩向好有多方面原因:世界經濟溫和復蘇,外需有所回暖;中國國內經濟穩中向好,為進口增長奠定基礎;大宗商品價格同比上漲;「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新興市場開拓有力等。此外,外貿較快增長也與一系列穩定外貿增長政策效果持續顯現,以及基數效應有關。

    2017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7.37萬億元,同比增長17.8%,高於同期中國外貿整體增速3.6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額4.3萬億元,同比增長12.1%;進口額3.07萬億元,增長26.8%。

    此外,2017年一般貿易占中國進出口總值比重比2016年有所提高。這表明中國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在增長,有利於外貿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轉變。同時,中國進口結構也趨向高端,重要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優質消費品進口增勢亮眼。

  全球整體復蘇 國內經濟向好

    對於2017年中國外貿數據,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從全年看,進出口均表現出超預期的向好態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全球經濟轉好態勢進一步明朗。美國制造業PMI持續增長至2015年初以來的最高位,歐元區制造業PMI更是升至歷史最高,均說明外需是去年中國出口增長最有利的支撐之一。二是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大背景下,中國加快對外開放,政策推動外貿增長。「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對沿線國家的貿易支持政策帶來國內貿易的有效增量。三是國內經濟穩中向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企業提升競爭力和發展質量有直接幫助,為進口增長奠定基礎。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出口向好,與全球經濟復蘇密不可分。目前全球是整體性的復蘇,主要的發達經濟體如美日歐等,經濟表現都還不錯。新興國家如南非、巴西、印度出口增速都比較高,中國作為傳統出口大國,自然也會有所好轉。目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但是目前還沒有付諸實施。美國的「301調查」是去年8月18日開始的,估計要半年才會出結果,如果要有所動作,還要幾個月以后。

  今年維持兩位數增勢難度大

    展望2018年,黃頌平稱,2018年中國外貿總體形勢較好,但制約外貿增長的因素仍存,如國際環境錯綜复雜,世界貿易復蘇之路仍然曲折;全球制造業競爭更加激烈;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等。

    他表示,因2017年基數較高,2018年中國外貿欲維持兩位數增勢難度較大。但考慮到世界經濟有望繼續復蘇,中國經濟也在向好,預計2018年中國外貿將繼續保持增長。

    諸建芳認為,外貿向好大趨勢未變,但短期存一定壓力。2018年,美國預計會有2至3次加息,通脹或繼續上行,私人投資持續改善,經濟增長仍處上行周期內。歐元區經濟回暖也不會終止,結構性問題改善趨勢未變。IMF對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比對2017年高0.1個百分點,外需仍然是2017年出口繼續向好的重要依據之一。

    但另一方面,考慮到危機后新興市場在全球貿易需求擴張中地位逐漸上升,2018年其進口實物量回升放緩可能對中國出口邊際上形成抑制。綜上,預測2018年出口或為6%。

    連平則表示,今年外貿仍然不會差,全球經濟復蘇在2018年仍會繼續,使得國家之間的貿易有一種良性的循環。不過,從增速上看,2017年外貿增速回升明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2016年基數較低,而2017年基數上來了之后,2018年的外貿增長速度可能略低於2017年,并且美國「301調查」將會在今年結束,屆時或許會有貿易摩擦的風險。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帆也表示,去年中國外貿出現較大增長,而今年受惠全球經濟復蘇,預料今年外貿能延續向好趨勢,但或只有低單位數增長。她指出,歐美等經濟同步復蘇,帶動外貿需求,而且中國仍繼續推動多邊貿易,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均有助外貿表現。

    中國自美進口增勢強勁

    【香港商報訊】受官方一系列擴大進口政策推動,2017年中國自美進口增勢強勁。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5.2%;自美進口同比增速達17.3%,比同期對美出口增速高2.8個百分點,也創下2012年以來新高。同期,中國對美貿易順差1.87萬億元,同比擴大13%。

    中國官方已多次表示,中方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中美貿易不平衡是兩國經濟結構、產業競爭力和國際分工等多方面原因所致,也與現行統計制度、美國對華實行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有關。

    事實上,2017年以來,中國已推出多項措施擴大自美進口,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包括恢復美國牛肉輸華等。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此前表示,中美雙方應該以建設性的態度,通過合作推動解決貿易不平衡的問題,而不是將其作為推行單邊保護主義的藉口。高峰稱,中方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無論出口還是進口,貨物貿易還是服務貿易,都是由市場決定的,是兩國企業和消費者的自主選擇。

  中美貿易數據計算方法有异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2758億美元,刷新了2015年前歷史新高(2610億美元),而美國的數據則顯示2015年對華貿易逆差為3670億美元。

    不過,中美貿易數據不一致是因計算方法不同造成的。此外,通過香港和其他中轉地進行的轉口貿易一直被視為另一個造成中美貿易數據差异的因素。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數據中都不包括服務業貿易;商務部稱,如果將服務貿易計入,美國對華貿易關系將顯得更加平衡。

    中國自朝進口上月降八成二

    【香港商報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表示,2017年中國從朝鮮的進口下降33%至17.2億美元,而12月自朝鮮進口大降81.6%,按美元計至少觸及2014年初以來最低水平。因聯合國對朝鮮進出口貿易實施限制,旨在說服該國放弃彈道導彈和核武器計劃。同月,中對朝出口同比下降23.4%至2.6億美元,環比下降9.7%。

    2017年中朝貿易進出口達到50.6億美元,較前年同期下跌一成,其中出口33.4億美元,進口17.2億美元,分別增長8.3%及下跌三成三,貿易順差16.2億元,擴大逾兩倍。其中,12月中國對朝鮮的進出口有3.1億美元,當中出口占2.6億美元,出口及進口分別下跌兩成三及八成二。

    此外,中國11月也沒有向朝鮮出口任何汽油、航空煤油、柴油或燃料油。中國向朝鮮出口的非大宗商品則包括電子產品、塑膠制品和服裝。

    經濟觀察

    中國外貿面對的變量與恒量

    昨日公布的2017年中國外貿「成績單」相當亮眼:進出口總額時隔兩年重新站上4萬億美元量級;同比增速達14.2%,創六年新高。

    外貿佳績首先得益於大環境。2017年世界經濟并未如人們此前想像的那樣「黑天鵝」亂飛,而是出現了多年少有的全球同步復蘇現像: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都表現不俗,巴西、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也一改此前頹勢。受此影響,全球貿易亦普遍回暖。據WTO數據,2017年前三季度全球70個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合計出口值同比增長9%以上。

    中國國內經濟回穩向好也為外貿增添暖意。中國GDP增速現已連續九個季度運行在6.7%至6.9%區間。如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所言,這為進口增長奠定了基礎。

    不過,中新社在一篇分析文章設問:這樣的好成績是否意味着中國貿易已經完全擺脫前幾年的低迷態勢?2018年能否繼續考得「高分」,還有待觀察。

    變量之一,在於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走勢。

    對世界經濟2018年怎麼走,目前樂觀者居多。據世界銀行最新預計,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小幅升至3.1%。但也有學者提醒說,現在還不可高枕無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現在全球貨幣政策正集體轉向,如此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的外溢性對全球復蘇意味着什麼,尚未有歷史經驗可借鑒。此外,美國采取加息、縮表、減稅等政策舉措也將對全球經濟和貿易走勢產生不確定性影響。在此情况下,全球貿易復蘇前景仍有不少未知數。

    黃頌平也坦言,當前國際環境錯綜复雜,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在全球範圍內仍然較為突出,可能對全球經濟復蘇與金融市場穩定造成冲擊,世界貿易復蘇之路仍將曲折。

    「中國外貿增長和全球貿易有很強的相關性,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慶義表示,在全球貿易走勢如何仍有待觀察的情况下,中國外貿回暖的可持續性需「謹慎判斷」。

    變量之二,在於美國對華貿易政策。

    從啟動極具單邊色彩的301調查,到美國商務部20多年來首次自主對華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美國半年多來頻頻舉起保護主義「大棒」。另有消息稱,特朗普政府將於近期公布301調查的后續措施,其中可能包括對某些產品徵收高額關稅,更加主動發起「雙反」調查等。

    多位中國學者認為,尽管中美全面爆發貿易戰不太可能,但考慮到美國貿易政策越發服務於「美國優先」,未來兩國局部貿易摩擦將越來越多,這可能給中國外貿前景蒙上陰影。

    不過,2018年中國外貿也有不少「恒量」:國內經濟持續向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上海舉辦,為進一步擴大進口提供了平台;「一帶一路」建設亦將繼續穩步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將越發密切,這也將助力貿易增長。

    黃頌平稱,受國際環境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等因素影響,加之2017年基數較大,預計中國外貿維持兩位數較快增長的難度增大,但仍將保持增勢。

  鍾欣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静文